河北省石家莊市出臺新政策,從2014年5月1日起,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外地車禁入二環(huán)。
限行外地車確實能達到消減交通流量的目的,而且易操作、見效快。但是,衡量這一方案是否合理,不能只盯著這一個方面。對緩解擁堵而言這只是權宜之計,而且對外地車和本地車的差異對待,存在著負面效應,從中體現(xiàn)出的畫地為牢、拒人門外的傾向,也背離了整合要素、區(qū)域協(xié)作的城市化大方向。
城市限行外地車,是北京、上海開的頭。這一政策甫一出現(xiàn),即受到過質疑——同樣繳稅的外地車通行自由受限,涉及公平性問題,也會給外地群眾甚至是本地市民造成諸多不便。但考慮到這些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和交通現(xiàn)狀,加之其在“限外”的同時有限牌、限號等“對內(nèi)”之舉,這一權宜之計也得到不少人的理解。但這次連中等規(guī)模城市石家莊也祭出“限外”法寶,多少有些“東施效顰”。若一擁堵就采取此類急就章的辦法,當?shù)卣_實省了事,但對緩解深層次矛盾沒有實際作用,還會增加群眾的負擔。別的不說,如果河北其他地方的群眾因急病跑到省會,還得提前致電申請,這不是添堵嘛!
單純對外地車通行自由進行限制,難逃排外嫌疑。尤其在京津冀一體化剛被提上日程的當下,石市此舉更給人逆流而動之感。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石家莊之前,北京、天津已經(jīng)對外地車限行,三地如此“前仆后繼”,實際上是提高了區(qū)域協(xié)作的門檻。
公眾之所以特別關注石家莊的限行政策,還有一點,就是擔心此例一開,別的城市會群起效仿。假若你限我限一起限,不但普通老百姓的通行自由沒有保障,資源要素自由流動也將大受影響。目前社會已普遍認識到區(qū)域協(xié)作的重要性,希望消除行政區(qū)劃壁壘,擴展城市發(fā)展空間,但如果各地跳不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固守本位主義,光想肥水不流外人田,那打造城市群、實現(xiàn)區(qū)域一體化就會前路漫漫。
(摘自《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