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仕慧,周長志,2,汪圣洪,吳 丹
(1.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qū)氣象局,貴州貴陽 550025;2.貴州省銅仁市氣象局,貴州銅仁554300)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是貴州省首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城區(qū)南部,距離市中心12 km。公園以花溪河為紐帶,涵蓋花溪公園、十里河灘、洛平至平橋觀光農(nóng)業(yè)帶3個景區(qū),面積4.6 km,平均海拔為1 140 m。園區(qū)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擁有“生態(tài)氧吧”、“天然空調”等美稱。通過對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旅游氣候資源適宜度的研究,有利于游客選擇旅游地點、時間及旅游項目活動,同時對園區(qū)的規(guī)劃和開發(fā),最大限度地提高園區(qū)的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花溪區(qū)氣象觀測站(106°40'E,26°25'N,海拔1 149.0 m)距離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僅3.5 km,兩地氣候特征基本相近。因此筆者應用1964~2013年花溪區(qū)氣象觀測站近50年氣象資料,對氣溫、降水、相對濕度、日照、風向、風速等氣象因子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利用溫濕指數(shù)[1]、風效指數(shù)[2]、旅游綜合舒適度指數(shù)[3]對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旅游氣候資源適宜性進行評價。
2.1 氣溫分析 適宜的氣溫會使人感覺清爽舒適、心情愉悅,游客往往會選擇溫度適宜的時節(jié)外出旅游。據(jù)表1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年平均氣溫為15.0℃,年平均最低氣溫11.6℃,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9.4℃。極端最低氣溫-8.0℃,極端最高氣溫34.7℃。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4.9℃,平均最低氣溫2.3℃。最熱月7月的平均氣溫為23.2℃,平均最高氣溫27.5℃。
采用以平均氣溫<10.0℃為冬季,>22.0℃為夏季,10.0 ~22.0 ℃為春、秋季的氣候季節(jié)劃分標準[4],對園區(qū)四季長短進行比較(表2)。從表2可以看出: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春季和冬季的持續(xù)時間較長,分別為102和108 d,秋季次之,持續(xù)時間為88 d;夏季最短,為68 d。
表1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氣溫統(tǒng)計資料(1964~2013年) ℃
表2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季節(jié)的比較
氣象上常將一年之中日最高氣溫高于32.0℃的天數(shù)作為夏季炎熱程度的一種指標,稱為“炎熱日”;高于35.0℃的天數(shù)稱為“暑熱日”;高于37℃的天數(shù)稱為“酷暑日”[5]?;ㄏ獓页鞘袧竦毓珗@夏季平均氣溫為22.9℃,日最高氣溫高于32.0℃的天數(shù)僅為2.5 d,無高于35℃以上的暑熱日和酷熱日。如以平均溫度低于0℃的時期作為“嚴寒日”的指標,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候平均溫度最低為4.2℃,無低于0℃的嚴寒日。經(jīng)統(tǒng)計,每年日平均氣溫低于0℃天數(shù)為5.6 d,而低于-2℃的天數(shù)僅為1.4 d,可見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特別是涼爽的夏季,成為眾多游客的的避暑勝地,這也是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氣候優(yōu)勢所在。
2.2 降水分析 適量的降水不但可以清新空氣,還可以調節(jié)溫度,但頻繁或較強的降水會影響游客的出行。如表3所示,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全年平均降水量1 150.8 mm,其中夜間(20:00~08:00)降水量為755.1 mm,占年降水量的65.6%。年最多雨量為1 538.6 mm,最少年雨量837.3 mm。降水集中期在4~10月,總降雨量為1 002.4 mm,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7.1%。日最大降水量為231.6 mm,出現(xiàn)在1996年7月2日。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雨日較多,各月平均雨日(≥0.1 mm)均在10 d以上,年雨日總數(shù)為180.6 d。在一年中,5月的雨日日數(shù)最多,達18.8 d。全年降雨量出現(xiàn)1.0 mm以上的降水日數(shù)約109 d,10.0 mm以上降水日數(shù)約32 d,50 mm以上暴雨日數(shù)約3 d,100 mm以上大暴雨日數(shù)約0.2 d。由此可見,雖然花溪雨日較多,但日雨量小,一年中出現(xiàn)5.0 mm以上降水的日數(shù)僅為53 d,這對開展旅游活動較為有利。
由于受云貴高原熱力和動力作用的影響,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內多陣雨天氣,較少出現(xiàn)持續(xù)性降水。一般降雨主要出現(xiàn)在夜間(夜雨率達85.4%),而白天多為熱力作用產(chǎn)生的短時陣雨,對旅游活動影響相對較小。
表3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景區(qū)主要氣候要素月平均值(1964~2013年)
2.3 日照分析 日照時間的長短會影響人體健康,如強烈的陽光長時間照曬,除了會灼傷人體皮膚外,還容易發(fā)生中暑?;ㄏ獓页鞘袧竦毓珗@由于陰雨天氣多,日照較少,處于全國低值區(qū)內。年日照時數(shù)為1 226.5 h,日照百分率為28%,日平均日照時數(shù)在3.4 h。盛夏7、8月,月平均日照時數(shù)170 h左右,平均每天為5.5 h左右;冬季的1~2月日照時數(shù)最少,平均每天為1.5 h左右;春、秋兩季基本一致,平均每天為3.5 h左右。
2.4 相對濕度分析 相對濕度會影響人體的水鹽代謝和熱代謝,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在溫度適中、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的環(huán)境中,人體會感覺非常舒適[6]?;ㄏ獓页鞘袧竦毓珗@濕地環(huán)境質量較高,十里河灘流水潺潺,年平均徑流量為9.84億m3。園區(qū)內相對濕度年平均值為82%,各月相對濕度平均都在80% ~84%,負氧離子含量為2 700個/cm3。因此,景區(qū)內陰翳蔽日,空氣清新濕潤,對人體健康較為有利。
2.5 風向風速分析 風速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溫度感知度,風速小于2 m/s的微風有利于開展旅游活動[7]。貴陽花溪城市濕地公園以靜風頻率最大,占各風向的20%,此外是偏南風占19%,北風占17%,東北風占l0%,其余風向的頻率在1%~8%之間。由于周圍山體產(chǎn)生的屏障作用,使得園區(qū)內風速較小,多年平均風速為2.0 m/s。3月和7月最大,月平均風速僅為2.3 m/s;8月最小,月平均風速1.6 m/s。在園區(qū)內行走,感受微風拂來,令人心曠神怡。
3.1 人體生理氣候舒適度評價指標 目前,國內外對人體生理氣候舒適度的評價方法較多,但較常用的是溫濕指數(shù)(THI)、風效指數(shù)(K)和旅游綜合舒適度指數(shù)(S)。這些評價指標主要采用氣溫、日照、風速和相對濕度等氣象要素對旅游氣候舒適度進行評價,能夠較為客觀和全面地反映氣象要素對旅游氣候舒適度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研究應用花溪區(qū)氣象觀測站50年(1964~2013年)的氣象資料,分別采用溫濕指數(shù)、風效指數(shù)和旅游綜合舒適度指數(shù)進行對比分析,這3類指數(shù)運用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THI為溫濕指數(shù),K為風效指數(shù),S為綜合舒適度指數(shù);t為氣溫(℃),f為相對濕度(%),s為日照時數(shù)(h/d),v為風速(m/s)。
溫濕指數(shù)(THI)主要是反映了溫度和濕度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由俄國學者奧利弗(J.E.Oliver)提出[1],其物理意義是濕度訂正后的溫度,通過濕度和溫度對人體的綜合作用來反映人體與周圍環(huán)境的熱量交換。美國氣候生物學家特吉旺(TerjungW H)提出了風效指數(shù)(K),其物理意義是人體皮膚在風速和氣溫的不同組合作用下感覺冷暖的程度[2]。陸鼎煌先生則利用環(huán)境衛(wèi)生學方法,以24℃的氣溫、70%的相對濕度及2 m/s的風速為最佳參照指標,提出了綜合舒適度指標[3]。這3種評價指標的分級見表4。
表4 人體生理氣候評價指標分級
3.2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氣候適宜性分析與評價 以花溪區(qū)氣象觀測站的溫度、相對濕度、日照時數(shù)、風速等各月多年平均值作為分析基礎,分別計算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溫濕指數(shù)(THI)、風效指數(shù)(K)和旅游綜合舒適指數(shù)(S)的值,最后根據(jù)人體生理氣候評價標準(表4),分別得到各舒適指數(shù)的評價結果(表5)。
表5 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各月舒適度指數(shù)及評價結果
從溫濕指數(shù)來看,一年之中,最適宜到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旅游的月份為4~10月,總計7個月。其中人體感覺“非常舒適”的是4月和l0月,感覺“舒適”的是5月、6月和9月,就連夏季的7、8月均評價為“較舒適”。從評價為“較不舒適”、“不舒適”和“極不舒適”的月份來看,“較不舒適”的是冬季的11月和12月,“不舒適”只有1月,沒有“極不舒適”的月份。
從風效指數(shù)來看,沒有“不舒適”和“極不舒適”的月份,除夏季的7、8月為“較不舒適”外,其余月份均評價為“非常舒適”或“較舒適”。人體感覺“非常舒適”的有半年左右,分別是2月、3月、4月、10月、11月和12月,比溫濕指數(shù)評價的“非常舒適”期更長一些。
從綜合舒適指數(shù)來看,4~10月同樣為旅游氣候的適宜期,與上述兩種指數(shù)評價截然不同的是,4月和10月僅評價為“舒適”,而5~9月卻為“非常舒適”。另外,冬季的11月、12月和1月評價為“極不舒適”期,與其他兩種指數(shù)評價的結果有所不同。
通過利用溫濕指數(shù)、風效指數(shù)和綜合舒適指數(shù),分別對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旅游氣候舒適度進行評價,從評價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利用不同的氣候舒適度指數(shù)進行評價時,結果產(chǎn)生了一定的差異,其原因是各種評價指數(shù)對氣象要素的側重點不同。溫濕指數(shù)只考慮了溫度和濕度對人體的影響;風效指數(shù)考慮的是溫度和風速的影響,未考慮濕度條件對人體的影響;而綜合舒適度指數(shù)卻綜合考慮了溫度、濕度和風速3種氣象要素的共同影響,因此出現(xiàn)了不同的評價結果。但綜合以上3種指數(shù)的評價結果來看,每年的4~10月應該是花溪國家濕地公園開展旅游活動的最佳適宜期。夏季的7月和8月較為涼爽,適宜于開展避暑旅游。而2~3月、11~12月這4個月為次適宜期,較不適宜旅游的是1月。分析其原因,應該是花溪1月份的氣溫相對較低,最低氣溫大多數(shù)年份能達到0℃以下,且氣溫日較差大,日照時數(shù)短,濕度大,人體感覺較為“陰冷”,對開展旅游活動略為不利。但是寒冷和不舒適也是相對的,比較北方冰天雪地的氣候而言,花溪已經(jīng)很暖和了。
通過對氣溫、降水、相對濕度、日照、風向風速等氣象資料的分析表明,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充沛,晝雨日少,濕度大、風速小等氣候特點,園區(qū)融真山真水、田園景色、民族風情為一體,環(huán)境優(yōu)美、風景秀麗,是非常理想的旅游勝地。
利用溫濕指數(shù)、風效指數(shù)和旅游綜合舒適度指數(shù)對旅游適宜度進行綜合分析,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全年的旅游適宜時間長,基本上春、夏、秋三季氣候舒適度最高,冬季最低,處于不適宜旅游期,其中每年的4~10月為最佳適宜期,夏季的7月和8月較為涼爽,適宜開展避暑旅游。
[1]OLIVERJE.Climate and Man’s Environment: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Cli2matology[Z].John Wiley &Son’s INC,1973:195 -206.
[2]TERJUNGWH.Physiologic Climates of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Annal AAG,1966,5(1):141-179.
[3]廖善剛.福建省旅游氣候資源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4(1):93 -97.
[4]吳章文.旅游氣候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5]劉實,姚渝麗,徐威.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氣候資源分析及評價[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5,33(6):87 -89.
[6]彭貴康,康寧,李志強,等.青藏高原東坡一座世界上最滋潤的城市雅安市生態(tài)旅游氣候資源研究[J].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0,30(1):12-20.
[7]尹建昌.大九寨核心景區(qū)旅游氣候資源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9,24(2):187 -194.
[8]袁小康,谷曉平.旅游氣候舒適度指數(shù)比較分析[J].貴州氣象,2013,37(3):7-9.
[9]吳彩彬,陸林營,唐志勇.太姥山風景區(qū)旅游氣候資源綜合評價[J].福建氣象,2009(5):52 -55.
[10]鄧海明,劉翠霞.阿壩川西高原旅游氣候資源評價[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29):11741-1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