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李榮生 ,尹光天 ,楊錦昌,鄒文濤
(1.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熱帶林業(y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520;2.梧州市林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梧州 543002)
蛇皮果除萌措施的初步探索
張 帥1,2,李榮生1,尹光天1,楊錦昌1,鄒文濤1
(1.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熱帶林業(yè)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520;2.梧州市林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梧州 543002)
為了了解除萌對蛇皮果萌條生長的影響,以進一步探尋適合蛇皮果的除萌措施,對文昌和澄邁蛇皮果林地除萌植株和未除萌植株進行了定期的監(jiān)測,研究結果表明:(1)除萌后4個月內,除萌母株萌條數(shù)大于未除萌母株,4個月后,除萌母株萌條數(shù)小于未除萌母株,除萌可以使萌條集中萌發(fā),便于萌條管理,但僅用刀砍的除萌方法未能有效除萌;(2)在澄邁,除萌母株和未除萌母株葉總長增量相差不大,而在文昌,除萌母株葉總長的增長量小于未除萌母株,即總體上除萌對萌條葉生長影響不大,但在逆境下,除萌抑制萌條葉生長;(3)澄邁蛇皮果林地以4~6月份為萌條高峰期,以4~10月份為生長高峰期,文昌蛇皮果林地以12月到翌年2月份為萌條高峰期,以8~10月份為生長高峰期,澄邁應在6月中旬后及時除萌,文昌應在2月中旬到8月中旬間除萌。
蛇皮果;除萌;立地條件
蛇皮果Slacca zalacca是棕櫚科蛇皮果屬植物[1-2],其果形奇味美,富含鈣、鐵等營養(yǎng)元素和維生素[3],是著名熱帶水果之一[4-5]。蛇皮果原產于馬來半島至爪哇一帶,作為果樹在東南亞廣泛栽培,在我國海南、云南和廣東等熱區(qū)有零星種植[6-7]。
蛇皮果莖干極度縮短,花序和果實著生于葉腋處,成年植株僅保留單根萌條,但蛇皮果具有較強萌蘗能力,由試驗前的調查可知,3~4年生蛇皮果母株萌條數(shù)可達10根以上,成年母株可達20根以上,較多的萌條與母株爭奪空間、養(yǎng)分和水分等,影響母株生長和結實。因此,有必要了解蛇皮果萌條生長規(guī)律,開發(fā)研制適宜蛇皮果的除萌措施。
目前,常用的除萌方法有刀砍、藥劑處理、薄膜或稻草覆蓋、覆土等[8-10],常見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ack.、 二白 楊Populus nigraVar.tnevesinaXP.slmonil、 白櫟Quercus fabriHance.、蘋果Malus Mill和李子Prunus salicinaLindl等[8-10]的除萌管理中,很少有關于蛇皮果除萌的研究。該研究從最原始的刀砍的除萌方法入手,對蛇皮果除萌措施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旨在了解蛇皮果萌條生長規(guī)律和除萌后萌條生長表現(xiàn),為進一步優(yōu)化蛇皮果除萌措施乃至萌條管理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
1.1.1 供試林地
海南省澄邁縣3年生蛇皮果林地(純林)、文昌椰子大觀園4年生蛇皮果×椰子混交林地。
1.1.2 試驗地概況
澄邁與文昌均為熱帶季風海洋氣候,兩地年均溫度和降雨量相近,分別為23.7、23.9℃和1 756、1 722 mm。不同的是澄邁3年生蛇皮果林地位于丘陵地帶,林間定期撫育,無雜草或雜草矮小,文昌4年生蛇皮果×椰子混交林地位于平原地帶,無林間撫育,林間密生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和藤本植物。
1.2.1 澄邁蛇皮果林地除萌試驗
于2012年2月14日在澄邁3年生蛇皮果林地隨機選取30株母株,分別每株每萌條編號,測定每萌條每葉長,以后每60 d調查一次,對新增萌條編號,并且測定每萌條每葉長。于2012年4月14日隨機抽取其中11株母株,將其萌條全部自基部砍去,以后每隔60 d調查一次,對新增萌條編號,測定每萌條每葉長。
圖1 不同時間段澄邁蛇皮果萌條數(shù)Fig.1 Sprouting numbers of Salacca zalacca in Chengmai
1.2.2 文昌蛇皮果林地除萌試驗
于2月15日在文昌4年生蛇皮果林地隨機選取60株母株,對其中30株母株分別每萌條編號,測定每萌條每葉長,對另外30株母株作除萌處理即砍去母株所有萌條,以后每隔60 d調查一次,對新增萌條編號,并且測定每萌條每葉長。
采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igmaplot12.0軟件作圖。
由圖1~4可知:澄邁4月份除萌蛇皮果母株萌條率和萌條數(shù)在4~8月明顯大于未除萌母株,在8月到翌年2月明顯小于未除萌母株。文昌2月份除萌蛇皮果母株萌條率和萌條數(shù)在2~6月大于未除萌蛇皮果母株;在6~8月與未除萌蛇皮果母株相差不大;在8~10月,萌條率小于未除萌蛇皮果母株,萌條數(shù)卻略微大于未除萌蛇皮果母株;在10月到翌年2月明顯小于未除萌蛇皮果母株。可見,除萌總體上可以促進蛇皮果萌條,尤其是除萌后4個月內,但對于4個月以外蛇皮果萌條有抑制作用,除萌可以使萌條集中萌發(fā),便于蛇皮果林地萌條清理和管理,但僅用刀砍的方法未能有效除萌。
圖2 不同時間段澄邁蛇皮果萌條率Fig.2 Sprouting rate of Salacca zalacca in Chengmai
圖3 不同時間段文昌蛇皮果萌條數(shù)Fig.3 Sprouting numbers of Salacca zalacca in Wenchang
由圖5可知:澄邁4月除萌后,除萌與未除萌母株萌條在各時間段的生長量近似相等。說明澄邁4月除萌對萌條生長影響不大。
由圖6可知:文昌2月除萌后,除萌母株萌條生長起點和調查期間總生長量均低于未除萌母株,調查期間除萌母株萌條生長速率隨時間變化不大,而未除萌母株萌條生長速率隨時間變化較大,說明文昌2月除萌對再生萌條的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除萌母株萌條生長速率受環(huán)境影響較小,具有一定抗逆性。
圖5 澄邁蛇皮果萌條葉總長時間變化Fig.5 Total length of Salacca zalacca’s leaves in different months in Chengmai
由圖1可知:在2月到翌年2月份,澄邁蛇皮果萌條數(shù)總體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以4~
圖4 不同時間段文昌蛇皮果萌條率Fig.4 Sprouting rate of Salacca zalacca in Wenchang
結合圖5和圖6可知:在不同立地條件下,除萌對萌條生長的影響不同。澄邁蛇皮果試驗地為純林,并且林間雜草矮小或無雜草,光照充足,其光照條件不是影響萌條生長的主要因子,且蛇皮果根系不發(fā)達,儲存能量較少,除萌對該試驗地萌條生長幾乎沒有影響。而文昌蛇皮果×椰子混交林林間雜草叢生,除萌后原有萌條所占空間也會被雜草占據(jù),除萌不僅不能增加林下光照度,反而會降低蛇皮果株叢有效光合葉面積,從而降低蛇皮果株叢與林地其它物種間的競爭力,對萌條生長表現(xiàn)出一定抑制性。可見,在蛇皮果林地除萌前應進行撫育,避免其母株生長受到抑制。6月份萌條數(shù)最多,平均每株萌條數(shù)為1.6條,以12月到翌年2月份萌條數(shù)最少,平均每株萌條數(shù)為0.6條,6~8月萌條數(shù)與8~10月萌條數(shù)相差不大,分別為1.3條和1.4條。說明澄邁蛇皮果母株一年四季均可萌條,其中4~6月份為澄邁蛇皮果萌條高峰期。
圖6 文昌蛇皮果萌條葉總長時間變化Fig.6 Total length of Salacca zalacca’s leaves in different months in Wenchang
由圖5可知:澄邁各時間段內萌發(fā)的萌條生長線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在調查期間總體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8~10月份為萌條生長高峰期,12月到翌年4月萌條生長較慢,但2月前萌發(fā)萌條以10~12月為生長高峰期。說明總體上澄邁蛇皮果萌條的生長與萌條年齡關系不大,在4~10月份均可以保持較高生長速度,其中2月前萌發(fā)的萌條在10~12月仍可以保持較快生長速度,可能因為其葉總長遠大于其它時間段萌發(fā)的萌條,并且自然高度與母株相近,遠大于2月后萌發(fā)的萌條,位于蛇皮果純林上層,光照條件優(yōu)越。
由圖3可知:在調查期間,文昌蛇皮果萌條數(shù)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其中以12月到翌年2月份萌條數(shù)最多,平均每株萌條數(shù)為0.8條,以4~6月份萌條數(shù)最少,平均每株萌條數(shù)為0.3條??梢娢牟咂す葪l高峰期為12月到翌年2月, 低谷期為4~6月。
由圖6可知:在調查期間,文昌各時間段萌條的生長線變化趨勢不同,但文昌蛇皮果萌條的生長速度總體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趨勢,以8~10月為生長高峰期,以6~8月為生長低谷期。說明,總體上文昌蛇皮果×椰子混交林萌條生長高峰期為8~10月,生長低谷期為6~8月,并且萌條生長受到年齡大小的影響。
除萌可以減少萌條與母株的空間、養(yǎng)分和水分競爭,并且減少土壤養(yǎng)分流失,除萌最佳時間應為萌條高峰期后和生長高峰期前,結合澄邁和文昌的萌條和生長的高峰期,可知:澄邁應在2月中旬后及時除萌,文昌應在2月中旬到8月中旬間除萌。
由表1可知:總體上調查前蛇皮果株叢萌條數(shù)與調查期間蛇皮果總的萌條數(shù)呈微弱負相關,并且在12月到翌年2月萌條數(shù)受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影響較大,其它時間段內萌條數(shù)與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相關系數(shù)近似為0,蛇皮果葉生長量與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在2~4月呈正相關,在其它時間段均為負相關,但均未達到顯著水平;文昌蛇皮果萌條數(shù)與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在2~4月呈顯著正相關,在 12~2月呈弱負相關,在其它時間段呈微弱正相關或近似無關,蛇皮果葉生長量與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在2~4月幾乎無關,在其它時間段均呈微弱負相關。說明,在不同立地條件下,蛇皮果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對各時間段內萌條的數(shù)量、萌條的生長的影響不同,調查期間澄邁蛇皮果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對母株萌條幾乎沒有影響,對萌條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是影響萌條生長主要因素。在雜草叢生的文昌蛇皮果×椰子混交林蛇皮果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對母株萌條的數(shù)量表現(xiàn)出一定促進作用,對萌條生長表現(xiàn)出一定抑制作用,但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對萌條生長的影響不顯著。在調查期間澄邁和文昌蛇皮果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對母株萌條、萌條生長影響不同,但均沒有顯著抑制母株萌條和萌條生長,調查期間株叢原有萌條數(shù)不是影響母株萌條和萌條生長的主要因素。
表1 調查前蛇皮果株叢萌條數(shù)與各調查時間段內母株萌條數(shù)量、萌條葉生長量的相關系數(shù)?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number of S. zalacca’s original sprouts and number of sprouts and sprouts growth amount during investigations
由表2可知:澄邁和文昌除萌前蛇皮果母株萌條數(shù)與除萌后4個月內萌條數(shù)均成正相關,其中除萌后2~4個月和0~4個月內萌條數(shù)達到顯著水平,說明除萌前萌條數(shù)對除萌后4個月內蛇皮果母株的萌條有顯著的影響。
表2 除萌前蛇皮果株叢萌條數(shù)與除萌后4個月內母株萌條數(shù)量的相關系數(shù)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number of S. zalacca’s original sprouts and number of sprouts within 4 months after removing sprouts
本研究以葉總長作為蛇皮果萌條生長的指標。因為蛇皮果萌條莖干極度縮短,并且被葉鞘包裹,很難測量,蛇皮果萌條地上部位主要為葉,莖干所占比重很小,生長緩慢,萌條葉總長變化可以反應蛇皮果地上部位生物量變化,并且萌條葉總長比最長葉長和葉數(shù)能更早反應出萌條間生長差異[11],因此葉總長為衡量萌條生長的適宜指標。
蛇皮果除萌對除萌后4個月內母株萌條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但對萌條生長影響不大或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見研究中除萌后光照條件的改善和地下部位營養(yǎng)積累并不是除萌促進萌條的主要因素,研究結果與一般的研究結果不一致[12],這可能與蛇皮果的淺根性或調查林地特殊的立地條件有關。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蛇皮果母株原有萌條數(shù)與除萌后4個月內母株萌條的數(shù)量呈顯著正相關,特別是株均萌條數(shù)較多的澄邁蛇皮果母株,其可能因為蛇皮果萌條莖干極度縮短,幼時生長點連同莖干被葉鞘包裹,并且萌條貼近母株,除萌時很難完全將萌條除去,而殘留的莖干或生長點在適宜條件下會繼續(xù)生長發(fā)育成新的萌條。
研究中除萌對澄邁和文昌蛇皮果母株萌條、萌條生長表現(xiàn)出不同反應,這與澄邁和文昌立地條件差異有關。澄邁蛇皮果純林未郁閉,光照條件較好,下層萌條可以獲得充足光照,因此光照條件不是影響母株萌條、萌條生長的主要因素。文昌蛇皮果×椰子混交林林下雜草叢生,下層光照條件較弱,光照條件影響母株萌條、萌條生長,但除萌并不能改善林下光照條件,反而降低了蛇皮果母株與雜草、灌木競爭力,從而除萌對蛇皮果母株萌條、萌條生長產生一定抑制作用。
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不同立地條件下蛇皮果不同年齡萌條生長表現(xiàn)不同,在立地條件較好的澄邁蛇皮果林地,不同年齡蛇皮果萌條分層分布,萌條生長速率幾乎與年齡無關。立地條件較差的文昌蛇皮果林地,表現(xiàn)出年齡大的萌條受到逆境的抑制作用大,年齡小的萌條受到逆境抑制作用小,并且萌條的抑制作用具有滯后性,使得萌條在逆境期過后一段時間還要受到一定的影響,圖6中6~8月萌條生長線趨勢的異質性可能與此有關。萌條生長受到的抑制性以及其滯后性可能與蛇皮果應對不良環(huán)境的生存策略有關,當生長環(huán)境惡劣時,年齡較大的蛇皮果萌條會產生或積累較多生長抑制物質,產生較少的生長促進物質,抑制自身生長[13-14],而年齡較小的萌條沒有或產生很少生長抑制物質,從而使逆境對幼嫩萌條生長影響不大,逆境對年齡大萌條抑制作用先于年齡小的萌條,并且逆境期過后,萌條體內的抑制物質含量逐漸降低,萌條生長還在一定時間內受到抑制物質的影響,這也是抑制作用滯后性的原因[14]。
本研究中澄邁的蛇皮果萌條速率和生長速率均大于文昌的蛇皮果,可見林下弱光照可以明顯影響母株萌條,但林下雜草和灌木會與蛇皮果競爭空間和土壤水分、營養(yǎng),影響蛇皮果生長??梢?,蛇皮果林地應經常撫育,除去雜草和灌木,除萌應采用砍萌與撫育蓋草、覆土、或噴灑藥劑相結合的方法,徹底將萌條除去,減少土壤養(yǎng)分流失,促進母株生長。
[1] 胡建湘,鄭玲麗.西雙版納引種栽培蛇皮果初報[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4,33(3):48-50.
[2] 張 帥,李榮生,尹光天,等. 蛇皮果高空壓條的促根措施[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32(11):56-59.
[3] Redaksi Agromedia. Budi Daya Salak [M].Jakarta: AgroMedia,2007, 1-121.
[4] 農業(yè)部發(fā)展南亞熱帶作物辦公室.中國熱帶南亞熱帶果樹[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8.
[5] Wendy Hutton. Tropical fruits of Thailand & South East Asia[M]. Thailand: Asia Books Co. Ltd, 2000.
[6] 孫程旭,劉立云,李榮生,等.PEG處理對蛇皮果幼苗的生理響應及酶變化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26(5):673-677.
[7] 李建光,李榮生,李發(fā)根,等.蛇皮果基因組DNA提取及其RAPD條件優(yōu)化[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2, 32(6):110-114.
[8] 郭承武,李泓蘭,林華順,等.杉木地膜覆蓋除萌技術研究[J].江蘇林業(yè)科技,1990,(2):21-22.
[9] 薛德一,柴洲洋,蔡鳳基,等.二白楊伐根化學除萌技術的研究[J].甘肅林業(yè)科技,1991,(2):26-31.
[10] 張文武,溫佐吾,袁廷漢,等.除萌留壯和幼林密度調控對白櫟次生林生長的影響[J].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009,28(1):9-13.
[11] 李榮生,尹光天,林 彥,等.蛇皮果育苗基質的選擇[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0,(1):27-29.
[12] 孟令彬,包維楷,龐學勇,等.萌蘗調控對遼東櫟再萌生能力的影響[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7,13(1):18-22.
[13] 曹儀植,呂忠恕.天然生長抑制物質的累積與植物對不良環(huán)境適應性的關系[J].植物學報,1983,25(2):123-130.
[14] 喻方圓,徐錫增.植物逆境生理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3,16(5):6-11.
Preliminary study on slashing sucker of Slacca zalacca
ZHANG Shuai1,2, LI Rong-sheng1, YIN Guang-tian1, YANG Jin-chang1, ZOU Wen-tao1
(1.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2.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ding stations of Wuzhou, Wuzhou 543002, Guangxi, China)
The number of sucker and leaf length were investigated for young plants ofSlacca zalaccawith and without suckers in Chengmai and Wench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removing sprouts promotedS. zalaccato sprout within 4 months, but had negative effect on S. zalacca’s sprouting after 4 months; (2) The effect removing sprouts taken on growth ofS. zalacca’s sprouts was depended on site conditions, the removing sprouts had no evident effect on growth ofS. zalacca’s sprouts in Chengmai, but had negative effect on growth ofS. zalacca’s sprouts in Wenchang; (3) The fast-sprouting period and the fast-growing period ofS. zalaccawere respectively from April to June and from April to October in Chengmai, the fast-sprouting period and the fast-growing period ofS. zalaccawere respectively from February to April and from August to October. In Chengmai, the suckers should be removed timely after the middle of June. In Wenchang, the suckers should be removed between February and August.
Slacca zalacca; slashing sucker; site conditions
S753.51;S667.9
A
1673-923X(2014)02-0090-05
2013-04-24
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RITFKYYW2010-02)
張 帥(1986-),男,河北沙河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森林培育理論和技術的研究;E-mail:shuai130248@126.com
李榮生(1975-),男,福建仙游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棕櫚科植物栽培理論與技術的研究;E-mail:fjlrs@tom.com
[本文編校:文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