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巧平
動脈血氣分析在臨床重癥監(jiān)護室中是指導(dǎo)治療的重要檢驗指標, 特別是在搶救患者時, 要求采血速度要快, 準確率高。特別是對于肥胖、哮喘、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能平臥的患者, 采集股動脈血標本, 有一定的困難。而橈動脈位置表淺, 肥胖患者也容易觸及, 而且不管任何體位、不需要脫去衣服就可以采取動脈血標本, 而且按壓方便, 按壓時間短, 節(jié)省了人力, 特別是在監(jiān)護室夜班, 護士短缺的情況下,橈動脈是最好的選擇。另外新生兒特別是早產(chǎn)低體重兒, 常?;加泻粑狡染C合征, 需要長時間上呼吸機, 每天需要反復(fù)抽取動脈血檢測來調(diào)節(jié)呼吸機參數(shù), 用5 ml注射器抽取股動脈需要抽取較多的血, 而用1 ml注射器抽取橈動脈或肱動脈只需抽取0.2 ml, 減少貧血的發(fā)生幾率, 而且對于新生兒來說, 上臂活動度較小, 護士一只手固定, 另一只手來抽取, 不需他人幫忙就可完成, 而且穿刺處可以用棉球膠帶加壓包扎;下肢活動度大, 需要他人協(xié)助固定腿, 而且抽取后不易按壓固定, 加上新生兒帶有尿不濕, 出血后不易觀察到, 所以橈動脈在臨床護理治療中, 值得大家推廣。
1. 1 股動脈采取動脈血的優(yōu)點 對于一般患者來說, 股動脈管腔粗大、搏動感強、易于采取, 故成為昏迷患者臨床采集動脈血的首選部位, 對于初學者技術(shù)不太熟練的工作人員來說更加容易。
1. 2 股動脈采血的缺點
1. 2. 1 股動脈位于腹股溝內(nèi), 而行股動脈穿刺時為了要暴露穿刺部位, 需要脫下褲子使大腿外展, 固定體位, 準備時間長, 對部分神志清楚得患者來說因害怕暴露隱私不愿配合護士采血。而且有的病情需要每天反復(fù)多次抽取, 抽取股動脈一般需要5 ml注射器, 患者看到大的注射器抽血, 容易引起恐懼感。對大多數(shù)患者來說, 此部位采血不夠常見, 容易引起恐懼感和不信任感, 更增加了緊張心理而使呼吸急促或過度屏氣, 影響了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 有的患者甚至拒絕抽血。
1. 2. 2 股動脈與股靜脈并行, 相差僅0.5 cm, 穿刺時容易誤入股靜脈抽出靜脈血而影響檢驗結(jié)果, 且容易損傷股神經(jīng)。股動脈位置相對較深, 管徑較粗, 血流量大, 需要按壓較長時間才能止血, 如果壓迫不當就會引起穿刺部位血腫或皮下淤血。
1. 2. 3 對于呼吸科和心內(nèi)科患者, 因為心力衰竭, 呼吸困難不能平臥, 暴露股動脈比較困難影響護士操作。某些肥胖、水腫及出現(xiàn)腹式呼吸的患者, 因很難觸摸到搏動點, 定位搏動時間相對較難, 操作時間相對延長, 造成采集困難或失敗。另外大多老年人腹部皮膚和脂肪松弛, 按壓不當易造成組織出血而不易被發(fā)現(xiàn)。
1. 2. 4 再次對新生兒、兒童及老人抽取股動脈血容易引起股骨頭壞死。在新生兒科室, 患兒常帶有尿不濕尿片且沒有家長陪護, 護士工作繁忙的情況下, 按壓時間往往不夠長,抽取股動脈血容易出血, 且因帶有尿不濕不易發(fā)現(xiàn)。
2. 1 橈動脈采血的缺點 橈動脈管腔細小, 搏動感較股動脈弱, 有些護士直覺上認為穿刺難度大。
2. 2 橈動脈采血的優(yōu)點
2. 2. 1 橈動脈位于上肢部位, 位置表淺, 肥胖患者也容易觸及, 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 橈動脈采血更為簡單易操作, 并發(fā)癥更少。而且通過對本科室100例患者調(diào)查問卷, 80%以上患者愿意選取1 ml注射器抽取橈動脈血液。原因是患者很少見股動脈部位抽血, 有恐懼感往往拒絕;在上肢抽血比較常見,而且患者更傾向選擇較小的注射器抽血, 抽取較少的血, 而股動脈較深, 1 ml注射器針頭不夠長。
2. 2. 2 橈動脈位置表淺故進針角度小, 易壓迫止血, 方便觀察。特別適合新生兒和兒童, 特別是新生兒。新生兒上臂活動力度小, 護士一手很容易固定患兒手臂, 一手進行操作,不需要他人幫忙就可抽取橈動脈和肱動脈血。新生兒肱動脈搏動比橈動脈更有力, 肱動脈脈搏更容易觸摸, 抽取更容易。
2. 2. 3 在監(jiān)護室大多沒有陪護人員, 特別是夜班, 護士緊缺的情況下, 橈動脈位置表淺, 管徑細, 易于壓迫止血, 這點對于沒有家屬陪伴、護士獨立值晚夜班的ICU病房極為有利,為治療爭取了時間, 并減少了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上肢抽取動脈血時, 可用膠布棉球加壓固定, 不需要人工長期按壓,節(jié)省時間。
2. 2. 4 從人性化角度來講, 橈動脈采血時對環(huán)境要求不高,動脈采血只需用露出前臂, 不需用特殊體位, 患者可采取坐位或臥位, 操作者即使坐著也易于采集。也不需要脫衣褲,極為方便也節(jié)約了大量時間, 冬天對于門診的病號更適宜。另一方面, 患者認為天天抽血容易引起貧血, 患者經(jīng)常拒絕抽血。但是換取1ml注射器后, 患者容易接受, 但是1 ml注射器針頭短, 不易抽取股動脈, 所以橈動脈就是很好的選擇,熟練掌握橈動脈和肱動脈抽血技術(shù), 一次成功的抽取橈動脈血比股動脈疼痛低, 且對靜脈管壁損傷小, 不易抽到靜脈血。
2. 2. 5 對于新生兒, 用1 ml注射器抽取橈動脈或肱動脈血,抽取0.2 ml血就夠化驗了, 而抽取股動脈需要5 ml注射器,至少需要抽取1.5 ml血。 特別是早產(chǎn)兒或危重兒, 上呼吸機需要長期反復(fù)檢查血氣, 減少了貧血的發(fā)生幾率。對于搶救新生兒時, 即便感覺不到橈動脈或肱動脈脈搏跳動, 根據(jù)以往采取患兒血的經(jīng)驗及解剖結(jié)構(gòu), 采用盲穿刺, 成功率也是很高的。
2. 2. 6 對于凝血功能障礙、有出血傾向需用嚴密觀察穿刺點的患者, 由于橈動脈位置表淺, 無需過多暴露患者, 隨時可以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 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搶救效率。橈動脈附近無重要的血管和神經(jīng),不易發(fā)生血管和神經(jīng)損傷, 而且不易抽到靜脈血。
橈動脈穿刺優(yōu)勢明顯大于股動脈穿刺, 根據(jù)作者多年在新生兒監(jiān)護室、兒科監(jiān)護室和成人呼吸重癥監(jiān)護室的工作經(jīng)驗, 股動脈、橈動脈采血標本穿刺成功率、誤入靜脈發(fā)生率及穿刺部位血腫發(fā)生率以及操作的容易程度比較, 橈動脈穿刺優(yōu)勢明顯大于臨床上常采用的股動脈穿刺。作者認為通過反復(fù)實踐發(fā)現(xiàn),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操作方法, 具備熟練的穿刺技術(shù), 橈動脈穿刺更易掌握, 而對于患者損傷又相對較小。
基于對患者行橈動脈穿刺進行血氣分析等優(yōu)點, 建議臨床推廣使用。對于休克或其他原因?qū)е聵飫用}不易觸及者,應(yīng)結(jié)合具體情況, 靈活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