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明 龐文學
腰椎間盤突出癥刃針加中藥治療臨床觀察
劉永明 龐文學
目的 探討刃針加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6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采用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術加中藥等聯(lián)合治療。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68例患者, 顯效51例, 有效13例,無效4例, 總有效率94.12%。結論 聯(lián)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遠期療效滿意。
腰椎間盤突出癥;刃針加中藥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山區(qū)農民和汽車駕駛員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 主要是長期背挑重物, 腰背用力不均, 汽車駕駛員由于長期保持屈膝坐位, 造成脊椎生理形態(tài)改變, 致腰背部及下肢疼痛, 反復發(fā)作, 嚴重影響勞動和生活。作者2008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6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 應用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術加活血化瘀, 通絡止痛中藥湯劑聯(lián)合治療?;卦L1年以上, 無復發(fā)?;颊吣茏岳砩詈蛷氖乱话愕捏w力勞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組68例門診患者, 年齡28~69歲, 平均年齡34歲。女33例, 男35例;病程3個月~4年?;颊呔匝韧础⒀炕顒邮芟?。29例先有腰痛, 后產生腿痛;37例腰腿痛同時出現腿痛, 疼痛比較劇烈, 重者不能起床, 彎腰、咳嗽、打噴嚏、排便時使疼痛加強。腿痛癥狀以單側為多, 有的雙側均有癥狀, 嚴重癥出現排尿困難及鞍區(qū)感覺消失, 雙足麻木, 時輕時重;2例患者開始無腰痛, 以下肢麻痛就診。查體:大部分患者有輕度脊柱側彎, 腰骶部局限性壓痛,多以棘突或棘突旁較明顯, 66例直腿抬高實驗與加強試驗陽性, 64例腰部活動障礙, 67例跟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1. 2 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經痛”, 放射至小腿或足部,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間韌帶側方有明顯的壓痛點, 同時有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側皮膚感覺減退, 趾肌力減退, 患側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④X線攝片檢查:脊柱側彎, 腰生理前凸消失, 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MRI檢查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并排除其他疾病。
1. 3 診治方法 ①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術[2]:腰椎間盤突出的相應腰椎兩側橫突與棘突之間部分的肌肉, 每側3個點, 棘突端部1~2個點, 打治療點的標記。操作方法:常規(guī)消毒劑,鋪無菌巾, 選擇北京特色東方醫(yī)藥研究院生產的RZ系列一次性刃針, 用左手拇指與食指固定治療點, 右手持刃針柄,針體與皮膚呈垂直, 快速進針, 進入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骨骼肌起點或止點, 針法用縱行、橫行切割、斜行或鏟切,扇行或十字行切割, 患者感覺治療部位有酸、麻、脹重感為度。
拔針后局部壓迫3~5 min, 無出血為止, 無菌包扎。每周1次,共2~3次。術后可行手法復位術[3], 以棘突向右偏歪患者為例, 坐位復位法, 先使患者腰部肌肉放松, 一助手固定患者左大腿。術者右上肢自患者腋下伸向前, 掌部壓于頸后, 拇指向下, 余四指扶持頸部。此時患者稍低頭, 雙腳踏地, 臀部正坐不動。術者用右上肢使患者腰前屈90°、右側彎45°,并使其軀干向后內旋轉。同時, 術者左拇指將偏歪的棘突向左推頂。如法成功即可覺察棘突輕微錯位, 常伴隨“喀啪”一聲。術后臥硬板床休息1~2周。②手術后用自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中藥, 當歸10、川芎10、赤芍10、紅花6、桃仁10、杜仲10、牛膝10、甘草5、1劑水煎800 ml、口服1次200 ml、2次/d。10 d為1療程, 連用3個療程。
1. 4 療效標準[4]顯效:腰腿痛消失, 無間歇性跛行, 直腿抬高70°以上, 恢復原工作。有效:腰腿部疼痛部分消失,連續(xù)步行1000 m以上, 基本恢復工作。無效:腰腿痛無好轉,不能繼續(xù)工作, 轉為其他方法治療??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本組6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上述治療后, 顯效51例(75%), 有效13例(19.12%)無效4例(5.88%), 總有效率94.12%, 無治療并發(fā)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 是指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 受到不平衡的壓力, 使纖維環(huán)在薄弱處破裂, 髓核從破裂處突出壓迫刺激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痛, 稱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可試圖使神經根移動避開突出物的應力最高點, 但已不可能還經納或變小。本組病例采用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 是對有關病變組織進行治療, 松解病變組織對脊神經后支及分支的壓迫和/或刺激, 消除疼痛和肌痙攣, 起間接治療作用, 并非直接作用于椎間盤突出部分, 是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一種療法而已。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后配合中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來提高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效果, 同時囑患者臥硬板床[5], 維持脊柱生理曲度, 綜合治療效果更顯著, 短期復發(fā)率極低, 減少患者住院, 降低醫(yī)療費用, 可供臨床應用[6]。
[1] 邱貴興.骨科診療常規(guī).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303.
[2] 田紀均.刃針微創(chuàng)治療術.第1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 2005:125.
[3] 黃家駟, 吳階平.外科學(下冊). 第1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82:647.
[4] 曾日華. 正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22):289-290.
[5] 張學庸.新編診療常規(guī).第1版.北京:金盾出出版社, 1990: 356.
[6] 王全貴, 林惜玉, 燕新秀, 等.針刀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對照觀察.中國針灸, 2011(08):
2014-07-25]
723600 陜西省鎮(zhèn)巴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