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如
新賽季打過兩個月,在東西部占據(jù)榜首位置的球隊居然是猛龍和灰熊,這在二十年來還是第一次,因為這兩支球隊誕生至今只有二十年。
1995年,兩支加拿大的球隊加入了NBA,把這個聯(lián)盟的球隊總數(shù)變成了29支。
那是NBA的“加拿大擴張計劃”,但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很多人至今都認為擴軍“稀釋”聯(lián)盟。丹尼斯·羅德曼曾經(jīng)表示如果不是猛龍和灰熊的加入讓NBA變“水”了,公牛隊很有可能無法創(chuàng)造72勝10負的歷史最佳戰(zhàn)績。
事實上,猛龍隊是該賽季贏過公牛隊的九支球隊之一——步行者兩勝公牛,當然這不能怪“大蟲”健忘,因為那場比賽他沒有上場。
在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兇猛的動物作為隊名之后,這兩支球隊開始了真正的白手起家。在從其他球隊“撿”了一大堆垃圾球員之后,他們在選秀大會上得到了各自的核心球員:猛龍隊得到了七號新秀達蒙·斯塔德邁爾,灰熊隊得到了六號新秀布萊恩特·里弗斯,這一高一矮、一白一黑兩名年輕球員艱難地帶領著球隊完成了此后幾個賽季。
當時灰熊隊見過大市面的球員是34歲的拜倫·斯科特,當年他被球隊發(fā)配到了多倫多,而如今他正剛剛執(zhí)起湖人隊的教鞭;猛龍最年長的球員是阿爾文·羅伯特森,他是1984年奧運會美國男籃的成員,同時也是“黃金一代”中人,不過現(xiàn)在境遇頗慘,本期雜志有詳文介紹。
以這樣的陣容出戰(zhàn),成績自然不可能好,最終,灰熊排名聯(lián)盟第二十九位,猛龍排名二十七位,如果不是因為76人隊非常不爭氣,兩支新軍將尷尬地包攬最后兩名。
首先崛起的猛龍隊,在1998年得到了隊史最佳球員文斯·卡特之后他們在一年后打進季后賽,兩年之后打進東部半決賽;灰熊隊的崛起始于2001年,這一年他們得到了西班牙人保羅·加索爾,此時他們已經(jīng)從溫哥華搬到了孟菲斯,一年之后球隊首次打進季后賽。
灰熊隊的隊史最佳戰(zhàn)績創(chuàng)造于2012-13賽季,那一年他們打進了西部決賽;而猛龍隊剛在上賽季創(chuàng)造了歷史,因此本賽季兩隊的異軍突起并不偶然。
如今的猛龍和灰熊,都陣容整齊、活力十足,和二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11月20日,灰熊客場挑戰(zhàn)猛龍,37歲的文斯·卡特再一次重返多倫多,主隊大屏幕播放了他的生涯集錦,紀念他當年的貢獻,當年的“加拿大飛人”淚流滿面,場面讓人動容。
二十年時間,如白駒過隙,滄海桑田,NBA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