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梅花
在當前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教學呈現(xiàn)一派欣喜的局面:教師帶領學生在文本中穿行,潛心品讀、體悟文字,讓學生見證并實踐著“潤物細無聲”的體驗式語文。這就是時下較為推崇的小學語文片斷精讀模式。應該說,片斷精讀給課堂閱讀教學注入了活力,使得以前死板守舊的條分縷析變成了個性化解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和時間,用自己的視角來會文悟意。
一、抓點帶面,開闊視域
學生在文本中能行多遠,取決于教師對文本的把握和閱讀的層次。當我們習慣于在文本中欣賞、流連,感受文字的精妙,那么學生的閱讀想象力、領悟力便久而久之被我們“建構”起來,成為一種嶄新的閱讀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點帶面,不放過文本細節(jié),在細微處見真情,在微雕處擴大視野。如在教學蘇教版課文《船長》一文時,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創(chuàng),在即將沉船的生死關頭,驚慌失措的人們亂成一團,而哈爾威船長卻憑借自己堅定的毅力,豐富的經(jīng)驗,臨危不亂的英雄氣魄阻止了“死神”的腳步,帶領人們有條不紊地撤離,最終使得所有人脫離險境,而自己卻不幸遇難。如何讓學生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偉大形象,僅僅依靠教師口號式的解讀是無效的,為此我這樣展開精讀:
師:找一找描寫船長的句子和段落并畫出來,想一想,哪里最讓你印象深刻?
生:船長命令大副拿出槍,如果有誰走在婦女和孩子前面,就開槍打死他。
師:這段話的語氣怎么讀?你認為這段話說明了什么?
生:要讀得很干脆,很低沉。說明船長很有魄力,在生死關頭以大局為重,臨危不亂。
學生從文本中找到細節(jié)描寫,并通過個性化的片段精讀,逐漸加深對船長的理解和感悟,而哈爾威船長的精神,通過這一解讀,仿佛是河面的小小漣漪,蕩開來變成了滲透人文精神的浩瀚大海,從而讓學生建構起英雄主義的朦朧意識。
二、披文入情,咀嚼美感
文字的美并不是蒼白無力的,更不是孤立無助的。每一段文字,在文本中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品讀那些華彩的段落時,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享受到文辭的繽紛之美,更應該使其進入特定語境,披文入情,由外及里,體驗豐富的意涵。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時,文中有一段描寫海棠花樹的華美段落:那幾棵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色的花,這繁華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課文教材也要求學生背誦。這段文字僅僅是因為句子很美嗎?顯然,這段文字如果不放在特定的語境中來解讀,是無法體現(xiàn)冰心奶奶對兒童的那種真純的愛心,學生也無法體會冰心奶奶的一顆童心。為此我展開精讀教學:
師:你怎么理解密密層層的淡紅色的花?
生:就是一層又一層?;ǚ浅6啵浅:?。
師:為什么說這些海棠樹像幾座噴花的飛泉?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海棠花像是在流動。
生:海棠花活生生的,熱烈地開放著,每一朵花都在往外飛濺。
通過精讀,學生捕捉到了冰心使用修辭的匠心所在:那正是她運用兒童的眼光看到的海棠之美,也是她的童心所在。此時學生讀的是美麗的詞藻,品的卻是意蘊。
三、拈葉知秋,開啟智慧
在蘊藉浩瀚的語文世界里,最值得學生品讀的,莫過于一葉知秋的文本智慧。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名作,猶如散開的珍珠,彌散在文本的草叢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投注目光在不經(jīng)意的地方,從中挖掘“文眼”所在,尋覓開啟智慧的機樞。
如在蘇教版課文《愛如茉莉》中,有這樣兩段清新的文字: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媽媽尋思了一會兒,隨手指著那株平淡無奇的茉莉花,說:“就像茉莉吧。”這兩段文字都將落腳點留在了“茉莉”的字眼上,毫無疑問,這是點明文本主旨的點睛之筆。為此,我不從其他老師常用的在醫(yī)院悉心照顧媽媽的事情引導,而是從茉莉入手,展開精讀:
師:茉莉花有什么特點?
生:平凡普通。
生:平淡無奇。并不顯眼。
師:爸媽之間的愛,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平凡普通?
學生循著茉莉平淡無奇這一線索,挖掘文本隨處散落的細節(jié)描寫,感悟到愛的家常普通:并不表達的牽掛,小小的叮嚀,家常的照顧,同甘共苦互相陪護,一路風雨同行。這些都是愛的語言,在看似平淡的描寫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通過對文眼的尋覓、精讀,學生領會到父母之間那下意識的掩飾和心有靈犀的牽掛,都像茉莉一樣平凡,雖然毫無可歌可泣之處,但又打動人心,美得令人心醉。在這個片段中,學生雖然讀到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句段,品到的卻是世間最美的情感,最見微知著的表達藝術。
胸有成竹,才能畫出生動的竹韻,毫無疑問,片斷精讀是一門藝術,窺斑知豹,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以一當十的重要作用?!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南通市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劉偉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