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貴
摘 要:“聽”是語言交際活動的最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國際間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語交際教學法的逐步推廣,人們越來越重視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力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69-01
“聽”是語言交際活動的最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國際間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語交際教學法的逐步推廣,人們越來越重視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在Go for it!教材中,每一單元都安排了聽力教學的內容。但筆者在同行中聽課時常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
教師放錄音,學生聽后做理解練習,教師檢查答案是否正確。完全將聽力教學音標變成了聽力測試課,而忽視了對學生聽的能力培養(yǎng)和方法的指導,沒有充分地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那么,怎樣上好一節(jié)聽力課呢?
一、課前的準備
教材為學生提供了系統(tǒng)的聽力訓練材料,這些材料的要求與目前學生的實際聽力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聽力教學課前的準備應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1、深析材料,把握整個練習
聽力材料內容大多與本單元的內容有關,是本單元內容的延伸或補充。因此教師在把握整個單元的基礎上,要仔細分析材料的內容,把握重點,研究練習的難點和訓練的著眼點。
2、細聽材料,預測可能的障礙
聽力教學備課時,教師應擺脫教材中的文字材料,反復細聽錄音,并完成全部練習,這樣的目的是通過教師的聽,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分析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如:a、語音障礙,包括連續(xù),同化,不完全爆破等。b、語言障礙,包括詞,短語,習語等。c、理解障礙,主要指材料中的有關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識。
二、聽力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聽力教學課不能等同于聽力測試,聽力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對不見文字的聽力訓練,培養(yǎng)學生由關鍵詞抓大意猜生詞含義,利用語音,語調的變化推測說話人的言外之意的能力,而聽力測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有所幫助,而在更有效的聽力教學中,則需要考慮到更多的方面。因此如何合理組織聽力教學課,幫助學生通過聽,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基本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聽力教學課應從以下幾個基本步驟入手:
1、呈現(xiàn):教師最好用英語,簡潔地介紹聽力材料的大概內容,并引起學生聽的興趣。
2、除障:幫助學生排除在上文提到的,在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語音障礙,語言障礙,理解障礙,必要時對關鍵詞作些點撥與提示,并呈現(xiàn)在黑板上。
3、明確任務:教師讓學生瀏覽聽力題干,明確聽的任務,帶著問題去聽,這樣限制性的訓練可使學生抓住重點,排除無用信息,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
4、泛聽(初聽):教師放一遍(或二遍)錄音,讓學生把握材料的基本結構和內容,主要弄清關鍵內容: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5、精聽(復聽):教師放錄音第二遍(或第三遍),在初聽的基礎上,盡量聽清材料的細節(jié),并同時根據(jù)訓練的要求,迅速作出分析、判斷、綜合。聽力訓練初期,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適當降低難度,在某些重要的信息后使用暫停鍵,或反復播放某一段話語。
6、理解檢查:按Workbook的要求,檢測效果,分析錯誤原因,組織學生討論。教師也可再放一遍錄音,供學生檢查,比較。
以上,只是聽力教學過程的一般步驟,對于不同難度的聽力內容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靈活運用。
三、聽力教學方法的選擇
恰到好處的訓練方法,既能提高學生訓練的興趣,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分散與集中相結合
聽力訓練活動要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有意注意的能力差,聽力訓練時間一長,就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因此,聽力訓練以分散為主。量的積累,必須會獲得質的提高。集中訓練,有利于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有利于教師準確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改進。
2、精聽與泛聽相結合
精聽適用于聽力訓練的初始階段,教師應多次,重復播放一個句子或一段話語,讓學生仔細地聽,加深對聲音的印象。泛聽更適用于中高年級,只要求聽懂整體意思即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上而下的整體理解能力。
3、視、聽覺相結合
有些聽力材料難度大,尤其是一些科技類文章,教師可以借助錄像、幻燈、投影、簡筆畫、圖表等視覺手段,輔助聽覺,為學生提供處理信息的線索,加深對材料的理解。
為了更大地提高學生聽的興趣,教師在聽力訓練時,切不可操之過急,教師還可以采用聽、寫相結合,聽、說相結合,播放錄音與教師朗讀相結合等多種手段,多給學生以鼓勵,注意排除學生過分緊張的心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越聽越想聽,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