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進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兒時的我最喜歡這首歌謠,“多才多藝”的老師是我的偶像,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是我的夢想。而今當年不諳世事的我已懷揣夢想、帶著憧憬,走上了由信念和渴望筑成的三尺講臺,現(xiàn)在已度過了15個春秋,并擔任了15年的班主任,深深地感悟到: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既是組織者、指導者,又是聯(lián)系者、實施者,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如何讓班級工作忙而不亂、井然有序,讓班級呈現(xiàn)積極向上、溫馨和諧的快樂氛圍,使自己成為一名輕松、高效、快樂的班主任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微笑對待孩子,成為快樂成長的支持者
剛接手一個新班級,面對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教師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陌生而疏遠的。大家都知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每每這時,我的法寶是微笑著對待每一位孩子。早晨微笑著迎接他們的到來,傍晚微笑著送他們離開,孩子獲得成功時,用微笑給他贊揚,孩子失敗時,用微笑給他鼓勵,孩子犯錯時,也用微笑給予他理解和期待。漸漸地,師生關系有了改變,孩子看我的眼神里少了恐懼和擔心,多了信任和親近,有開心的事兒愿意和老師一起分享,有煩惱愿意向老師傾訴,有困難愿意請求老師幫助……
二、傾聽孩子心聲,成為健康成長的引導者
孩子的世界五彩繽紛,有幼稚的幻想,有執(zhí)著的追求,有獲得成功的喜悅,有遇到困難的灰心,如果沒有觀察,教師就很難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滿足他們的不同需要。一個班上的孩子來自幾十個不同的家庭,他們的性格、習慣、愛好、家庭教養(yǎng)方式都不相同,對待周圍的人,有的孩子熱情大方,有的孩子膽小害羞、不愿意與其說話;對于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的孩子會搶占為己,有的孩子會主動去玩且愿意與人分享,還有的孩子雖然心里想玩,但只敢站在一旁悄悄地看……
三、協(xié)商制定班規(guī),成為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者
⒈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定規(guī)則
孩子生活在班級大集體中,為了保證孩子的生活、學習、游戲能有序、安全,就需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而孩子喜歡按自己的意愿和行為行事。所以在開學初我就讓孩子通過討論,自己制定各項活動的規(guī)則,出現(xiàn)問題后,再引導他們討論、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制定新的規(guī)則,并用文字或圖畫記錄下來,貼在活動室的相應位置,讓孩子們在這種有限制但又相對自由的、有序的環(huán)境里,感受快樂與滿足。
⒉大聲表揚,附耳批評
由于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雖然知道要遵守規(guī)則,但常常會出現(xiàn)行為上的失控,很多教師會讓小朋友們一起來討論,“他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表面看是教育的民主性,既能使這個孩子改正錯誤,還能讓其他的孩子受到教育,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其實這樣做同樣也犯了錯誤,沒有顧及到犯錯孩子的自尊心,有損他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孩子犯了錯,本來心里就很難受,還要接受小朋友們的集體批評,心里會變得更傷心,和老師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同時還會讓其他孩子養(yǎng)成專挑別人毛病看不到別人優(yōu)點的習慣。我在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時,先會用眼神提醒他,再“屢教不改”的,會走到他的身邊,在他的耳旁輕聲地指出他的不足,盡量做到大聲表揚,附耳批評。
⒊獎賞分明,鞏固班規(guī)
孩子有了進步,應該獲得獎勵,但物質(zhì)獎勵過多,會給他們帶來不良的影響,于是我花心思設計了一些特殊的獎勵方法,如:聽故事時獎勵選擇故事內(nèi)容;自由活動時獎勵第一個挑選玩具;做操時獎勵站在前面做小老師領操……這些都是小朋友們所喜歡的獎勵,這些獎勵不僅能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還能培養(yǎng)他們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能力。
四、規(guī)范自身言行,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年齡小,模仿性強,沒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怎么教就怎么寫,所以教師的言行必須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如要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老師首先就要為孩子樹立關心、理解、愛護他人的好榜樣,很多時候孩子有愛心并不是受某人的命令,而是平時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結(jié)果,老師關心同學、尊敬老人、團結(jié)同事,在這樣溫馨、融洽的氛圍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耳濡目染,學會關心別人,在接收愛的同時也學會了去愛。記得中央電視臺播放了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看到了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回家后,給姥姥洗腳,于是他也偷偷打來一盆水,捧到媽媽跟前說:“媽媽,洗腳。”這不僅讓片中的媽媽激動不已,也讓電視機前的我們感慨萬分。
只要我們用心去接觸,用愛去呵護,用情去感染,認真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秀和諧的班級團隊,保證班級工作有序、高效的開展,讓班級精彩無限。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第二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