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晶
本文主要以《十三經(jīng)》中的典型語料作為研究對象來對上古漢語中“恥辱”組同義詞進行深刻的辨析對比。同時,本篇論文還將在對“恥辱”組辨析的同時總結(jié)同義詞的辨析方法,為古代漢語學習、研究及古籍整理與研究提供參考。
由于同義詞辨析重在辨析各個詞之間的細微差異,所以相同之處略筆代過,重點在于辨析別異,不在求同。王寧先生曾在《訓詁學原理》中寫到:辨析同義詞的相異之處,訓詁上常用三種方法完成任務(wù),分別是置換,對舉和系聯(lián),所以研究詞的相近義、反義詞、引申義都很有必要。從詞的本意,源詞和同源詞中,都可以看出詞義特點。洪成玉認為:“同義詞的辨析可以從詞匯屬性和語法屬性兩方面展開。詞匯屬性方面的差別包括概念差別、色彩差別、引申義差別、反義詞差別、地區(qū)性差別和時間性差別;語法屬性的差別包括詞的句法功能差別和結(jié)合能力差別?!北救苏J為這段話可以高度概括為辨析同義詞要從語義、語法特征和功能、語用的角度加以分析,在同義詞相同或相近的義位上,結(jié)合詞語搭配反映出的“同”中之“異”,對上古時期以《十三經(jīng)》為經(jīng)典著作中的“恥辱”組同義詞進行辨析,從而明確各個詞之間的細微差異。
本文著重考察上古時期的研究,重點考察上古時期的情況,而上古時期的作品以《周易》《論語》《詩經(jīng)》《孟子》《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尚書》《周禮》《禮記》《儀禮》《孝經(jīng)》,除去《爾雅》《周禮》,共十一部為代表進行研究,本文同時注重數(shù)量的統(tǒng)計,為了更清楚的研究出“恥、辱”組在每部書的分布情況,本文進行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主要借助電子文本進行檢索。很多制作并不準確,所以筆者盡量將檢索出來的用例與原文對照進行核對,以防出現(xiàn)錯誤。
下表是“羞”“恥”“辱”“忝”“侮”“僇”“丑”在《十三經(jīng)》中分布情況。
images/BZ_140_356_2139_2123_2609.png
從以上數(shù)據(jù)看,“羞”“恥”“辱”在《十三經(jīng)》除去《爾雅》《周禮》中所占的比例大些,而“僇”“侮”“忝”“丑”這幾個字則出現(xiàn)的比較少,而“丑”“僇”在《十三經(jīng)》中都很少有“恥辱”這個義項,“丑”字大部分都是表示時間的,地支的第二位?!皟J”則通“戮”,有殺戮的意思。這個字由于意義的特殊性,結(jié)合時代色彩,在戰(zhàn)爭比較多的幾個王朝出現(xiàn)的概率比較多點,基本上都是“殺戮”的意思,而在其他幾個論著中比如《詩經(jīng)》《儀禮》《易經(jīng)》中就沒有出現(xiàn)過,更不用說有“恥辱”的意思了。在這個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論語》《詩經(jīng)》《孝經(jīng)》中,“羞”字出現(xiàn)的很少或是沒有出現(xiàn),而在其余幾本論著中出現(xiàn)的基本上都是恥辱的意思,“恥”在《禮記》《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孟子》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比較多,而且基本上和現(xiàn)代漢語中“恥”的意思相同,幾乎都是“恥辱”的意思。
關(guān)于“恥辱”組同義詞,筆者總共總結(jié)了七個字,分別是:恥、辱、羞、忝、侮、僇、丑?!墩f文解字》中“恥:辱也,從心耳聲。辱:恥也,從寸在辰下。失耕時,于封畺上戮之也。辰者,農(nóng)之時也。古房星為辰,田侯也。”“羞”有一個義項是“恥辱”的意義,《廣雅·釋詁三》:“羞,辱也?!庇帧夺屧b四》:“羞,恥也?!薄兑缀恪?“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笨追f達疏:“德即無恒,自相違錯,則為羞辱承之。”《禮記緇衣》:“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编嵭?“羞,猶辱也?!笨追f達疏:“若出言不當,則被人所賤,故起羞辱也?!便茫墩f文》“辱也”?!对姟ば⊙拧ば≡贰贰百砼c夜寐,無忝而所生?!便镁褪鞘怪苋璧囊馑?《說文·從部》:“侮,傷也”。王鳳陽《古辭辯》:“侮,《說文》‘傷也’(從段注),《廣雅·釋詁三》‘輕傷也’?!辍禽p慢對方,造成對方屈辱感?!薄蹲謪R·人部》:“僇,辱也?!薄秴问洗呵锂斎尽?“此四王者,所染不當,故國殘身死,為天下僇?!备哒T注:“僇,辱也。”《史記·楚世家》:“僇越大夫常壽過,殺蔡大夫觀起?!彼抉R貞索隱:“僇,辱也?!?丑:《管子·大匡》:“夫君以怒遂禍,不畏惡親,聞客昏生,無丑也?!贝魍U稄V雅》曰:“丑,恥也?!惫?,恥,辱,羞,忝,侮,僇,丑是一組同義詞,以下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具體辨析:
1.恥、辱小組辨析。對于“恥、辱”二字的辨析,古亦有,今亦有,《說文解字》曰:“恥,辱也,辱,恥也?!睂τ趷u、辱的辨析,首先從語法功能方面加以辨析。辱,用做動詞時是感到侮辱的意思,并且常用于使動用法。即“使……感到屈辱?!薄墩撜Z·子張》:“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兵?!币馑际遣皇咕盏界栉?《國語·吳語》:“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宼令焉。”這句話“辱軍士”的意思就是使軍士感到恥辱。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中“辱先”、辱身是使祖先,使自身遭受屈辱的意思?!叭琛弊鳛槊~時,可與“寵”,“榮”相對:“寵”“榮”是有名聲、有地位,光耀;而“辱”是恥辱,是丟了名聲,丟了地位,失去光耀?!抖Y曲·禮上》:“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币馑际峭恋貜V闊遼大,卻荒蕪沒有人治理,這也是士的恥辱?!蹲髠鳌は骞四辍?“子殿國師,齊之辱也”,意思是夙沙衛(wèi)做軍隊的殿后,是有損齊國威望的,是齊國的恥辱?!盾髯印駥W》“榮辱之來,必象其德”,“榮”與“辱”聯(lián)用,即“榮”“辱”對舉。恥,《說文》“辱也”,不過“辱”是多用于使動用法,即“辱”是將恥辱加以人的,是主語使賓語遭受屈辱?!皭u”多用于意動用法,是自身的感受,即主語自身認為可恥或主語自身因為受辱而感到羞恥。《論語·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皭u惡衣惡食”是感到穿惡衣,食惡食可恥;《論語·公冶長》“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之”是認為這是可恥的事情。“辱”是遭受外來侮辱。但是,“恥”有時也會用作使動用法。如《左傳·昭公五年·楚子》:“以羊舌肸(人名)為司官,足以辱焉……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恥國乎?!薄叭钑x”“恥匹夫”“恥國”都是使動用法,都可譯為“侮辱”。其次,要從程度上將它們區(qū)分。由于“辱”側(cè)重于強加,而“恥”側(cè)重于感受,所以“辱”重“恥”輕,但是我們仔細的分析會發(fā)現(xiàn),“辱”也仍然著重于所加的恥辱,“恥”仍舊著重于自身的感受,兩個字之間仍然有輕重之分,我們最后從構(gòu)詞的角度去分析?!皭u”可以構(gòu)成“廉恥”“羞恥”“可恥”“雪恥”,而“辱”可以構(gòu)成“欺辱”“屈辱”“玷辱”“凌辱”,由此更可以看出,“恥”“辱”程度相比之下,還是“恥”輕“辱”重。
2.侮、辱小組辨析。侮,《說文解字》:“傷也”(段玉裁注)。《廣雅·釋詁三》:“輕也”。“辱”《說文解字》:“恥也”,“侮、辱”易從感情色彩上辨析,“侮”是輕慢對方,造成對方的屈辱感,“辱”是一種心理感受,是受“侮”之后在感情上的反映?!妒酚洝せ搓柡盍袀鳌贰盎搓柾乐猩倌暧形晷耪?,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這就是典型的“侮人”文子謂其御曰:曾子,愚人也,……以我為暴人也,暴人安可侮也?”“侮”是在對人的態(tài)度上不恭不敬,《詩·大雅·丞民》:“不侮矜寡,不畏疆御?!笨追f達疏:“不欺侮于鰥寡孤獨之人。”《孟子·離婁上》:“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多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恭儉”。從中都可以看出“侮”是對人態(tài)度不恭不敬,輕慢對方,造成對方的屈辱感?!俄n非子·顯學》“宋榮子之議,設(shè)不爭斷,齲芻隨仇,不羞囹圄,見侮不辱”?!耙娢瓴蝗琛奔幢蝗溯p慢但自己不認為這是自己的恥辱。而“辱”是和“榮”“寵”相對的?!蹲髠鳌べ夜四辍贰耙跃艹迹枰病?,這里的“辱”就是名聲上受損失,受輕慢。當“辱”和“侮”就很接近了,《史記·陳涉世家》“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令辱之”即為使尉侮之。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太上不如先,其次不辱身”,“辱先”即為使先人被侮,“辱身”即為使自身見侮。所以“侮”“辱”從感情色彩上區(qū)分,“侮”是輕慢對方,造成對方的屈辱感,“辱”是一種心理感受,是受“侮”之后在感情上的反映。
3.羞,恥、辱小組辨析。羞,《說文》:“羞,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丑,丑亦聲。”《廣韻》“恥也”,“羞”和“恥、辱”辨析。首先從程度上加以分析,“羞”和“恥”程度上的差異和“恥”和“辱”程度上的差異差不多,“恥”是感到侮辱,主語以人為可恥,而“羞”是感到丟臉,覺得不體面、不光彩。從“羞”的這一詞義看,感到丟臉、不光彩在程度上要輕于“恥、辱”,“羞”還有另一個詞義即感到害臊,由于擔心別人笑話等心理上的原因而引起的臉紅、態(tài)度不自然等表現(xiàn)。最為典型的例子是李白的《長干行》“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還有韓偓的《無題》“羞澀常牽裙,嬌嬈欲泥人”由此可以談“羞”的構(gòu)詞范圍,在“羞”作“恥辱”義項時,可構(gòu)成“羞辱”“羞憤”“羞恥”“羞惡”等詞語。在“羞”作“害臊”這個義項講時,可以構(gòu)成“羞澀”“含羞”“羞怯”“嬌羞”等,“羞”和“恥、辱”又可以從語法功能上具體分析,從語法上看,“恥”多用于意動用法,并且?guī)зe語,如《論語》里面:“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逼滟e語為“其言而過其行”,君子以言過其行而感到恥辱。而“羞”雖然也有意動意味,但常常是不帶賓語的,如《莊子·盜跖》“其行乃甚可羞也”?!稇?zhàn)國策·齊策》“先生不羞,乃有意為文收責(債)于薛者樂”“羞”帶賓語時,是“以為恥”的意思,其程度比“恥、辱”要輕,比如《孟子·公孫丑上》“柳下惠不羞污君”,“不羞污君”的意思是不以有污君而感到羞恥,強調(diào)的是自己的心理感受。
4.辱、僇小組辨析。辱,《說文》“恥也”。僇,亦作“戮”《集韻·屋韻》:“戮,《說文》:‘殺也’,古作僇。”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人部》:“僇,《大學》借力戮字。荀卿書同?!薄赌印っ鞴硐隆?“是以賞于祖而僇于社。”孫詒讓間詁:“僇,戮爾通?!薄抖Y記·大學》:“辟則為天下僇矣?!编嵭?“邪于祖(祖廟),弗用命戮于社”;不被殺而受刖刑、墨刑……“戮”的引申義也可以叫“戮”,如《荀子·王制》“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罪大惡極,殺后陳尸示眾,或者將以死的人暴尸于市朝也叫“戮”,《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求崔杼之尸,將戮之”《國語·晉語》“殺其生者而僇其死者”,無論是戮尸還是受邢戮,在古代都是辱沒祖先,愧對宗族的大恥辱。而刑過刑的人只能操各種不齒于人類的賤業(yè),如《管子·立政》:“刑馀戮民,不敢服絕?!?,所以“戮”又有“辱”的意義,“辱”只是被別人欺負,是尊嚴、臉面上感到羞恥;“戮”是受宗族;法令的制裁而蒙受奇恥大辱,因為它來自自身罪行,所以在程度上重的多,“戮辱”有時連用,如《漢書·賈誼傳》:“廉恥節(jié)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無戮辱”?!妒酚洝し额鳌?“賓客飲者醉,更(輪班)溺睢,古戮辱以懲后,令無妄言者”。
5.忝、辱小組辨析。忝,《說文解字》“忝,辱也?!薄对姟ば⊙拧ば⊥稹?“夙興夜寐,無忝而所生?!彼囊馑际窃缙鹜硭?,勤奮學習,不要愧對了父母。這里“忝”的意思是羞辱,同樣《書·堯典》是:“否德,忝帝位。”中“忝”是有愧于的意思,在《詩·大雅·瞻卯》“無忝皇祖,式救爾后”,這是“忝”是羞辱,使之受辱的意思,“忝”的恥辱意義主要用于先秦的早期,《詩》、《書》等的時代,這個時候“忝”的使辱意義與自愧義沒有分化,還統(tǒng)一于一身,發(fā)展到后來,忝因其典雅,雖然在仿古的文章中還使用,但已經(jīng)主要用作自謙之詞;不表示實際的愧辱意義了。比如《后漢書·五四·楊賜傳》上疏:“臣受恩偏特,忝任師傅,不敢自同凡臣,括襄避咎”,其中“忝任師傅”是任師傅于心有愧。由于時代更替,“忝”的使辱意義,遠比“恥、辱”的使用范圍少,程度也輕得多?,F(xiàn)在“恥、辱”連用還是恥辱的意思,而“忝”后來又發(fā)展了新的詞語,如“忝私”,意思是承蒙給以情誼?!般霉佟?愧居官位,“忝累”指不稱職、失職。還保留了一些成語如“忝列門墻”,“忝附葛蘿”其中“忝”也是“辱”的意思。
古代漢語中同義詞極其豐富,先秦時期在諸子百家以及各類文獻典籍都有分布,如《說文解字》,《詩經(jīng)》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同義詞數(shù)量多,是語言發(fā)達的標志之一。我們知道對同義詞精確的運用可以讓語言更加豐滿與精密,但是古代漢語研究的一大難點是了解同義詞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他們進行精確的辨析。
本文采用的是斷代研究的方法,以先秦時期的《十三經(jīng)》著作為代表,對“恥辱”組同義詞進行了詳細的辨析,并運用電子版本的檢索功能做了大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較為客觀全面地比較了先秦時期文學中這一組同義詞的異同,而且還采用了大量的數(shù)量統(tǒng)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jié)合來辨析同義詞,這樣不僅能發(fā)現(xiàn)一組同義詞在相同義位上的使用頻率的高低,而且還可以讓詞義演變、詞語更替過程了然于目。
[1]洪成玉.古漢語同義詞及其辨析方法[J].中國語文,1983,(6).
[2]王寧.訓詁學原理[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3]張永言.詞匯學簡論[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4]王鳳陽.古辭辯[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5]夏劍鋇.十三經(jīng)今注今譯[M].長沙:岳麓書社,1994.
[6]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7]林尹.周禮今注今譯[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8]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
[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