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京 肖 遙 陳志良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 北京 100084)
駕駛人的不當駕駛行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90%以上的事故都與駕駛人的不安全駕駛行為有關[1]。對駕駛人駕駛行為的研究,尤其是不當駕駛行為的研究,是減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途徑。在駕駛的過程中,為了緩解旅途沉悶、放松心情等,很多駕駛人都會在行駛過程中聆聽音樂。目前的機動車中基本都配備有音樂播放器,邊開車邊聽音樂已經成了很多駕駛人的一種習慣,但聆聽音樂對駕駛人駕駛行為的影響尚不清楚。關于音樂對駕駛行為的影響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研究很少,交通執(zhí)法人員、駕駛人,以及交通學者往往都忽略了邊開車邊聽音樂所帶來的風險[2]。因此,有必要研究駕駛人聆聽音樂以及音樂喜好對其駕駛行為的影響。
駕駛人在駕駛時會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如爵士樂、流行音樂、管弦樂等。不同的音樂對駕駛人,以及其駕駛行為可能有著不同的影響。國內外相關研究主要是通過實驗法,觀測在不同音樂下駕駛人的駕駛行為,以及反應,分析該音樂對駕駛行為的影響。Beh 等[3]研究了在聽音樂的時候,駕駛人駕駛能力的變化,音樂環(huán)境分為無音樂、低強度的音樂以及高強度的音樂。結果顯示,適當的音樂能夠加強駕駛人在行駛中的駕駛能力,提高其專注度和反應速度。但是,Brodsky[4]通過模擬駕駛實驗研究發(fā)現,音樂的節(jié)奏影響著駕駛人的模擬駕駛速度和對速度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在高節(jié)奏的音樂下,道路交通違規(guī)的頻率相應提高。Wiesenthal等[5]研究了音樂對駕駛人駕駛壓力的影響,發(fā)現駕駛人在行駛過程中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可以適當減輕壓力,但是在高擁堵環(huán)境下,聆聽音樂可能使得駕駛人的侵略性增加。Zwaag等[6]通過模擬駕駛實驗研究,發(fā)現駕駛人的心情會受到音樂誘導,音樂對于駕駛人心情的影響最終會轉化為對其駕駛態(tài)度和安全意識的影響。
楊萌等[7]使用3D 模擬駕駛情景儀器結合偵測眼動技術,研究了音樂節(jié)奏和歌詞語言的熟悉程度對駕駛行為和眼動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聆聽快節(jié)奏的音樂會使得駕駛人的駕駛速度更快、眼睛的上下搜索廣度更小,而聆聽熟悉語言的音樂會造成駕駛人的駕駛速度變慢、駕駛中發(fā)生的錯誤更多,其中新手受到的影響更大。葉枝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了不同類型音樂對駕駛人注意力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駕駛人在行駛過程中比較喜歡聆聽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而重金屬和搖滾樂被認定為最容易影響安全駕駛的音樂類型。結果同時顯示無音樂環(huán)境與流行音樂環(huán)境最能使實驗者集中注意力,而搖滾樂環(huán)境下的實驗者錯誤率明顯增高[8]。
以上研究顯示,音樂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的影響,而在駕駛工作中,音樂更多是通過影響駕駛人的心理狀態(tài)來作用于駕駛行為。駕駛人的不當駕駛行為主要受到態(tài)度、技術、人格、情緒等因素影響,而音樂直接影響著駕駛人的情緒。通常,音樂對人的心情有積極的影響,會降低人的呼吸頻率,但對人的心率沒有顯著性影響[6]。而悲傷的音樂會降低人的心率和血壓,對人的情緒產生負面作用[9]。同時,音樂會刺激人大腦的特定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大腦額區(qū),并產生特定的腦電波[10]。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音樂如何影響駕駛人的駕駛行為,基于前面的文獻綜述和分析,筆者首先假設音樂是通過影響駕駛人的情緒,進而間接對駕駛行為產生影響的,并進行驗證和分析。
音樂對駕駛行為的影響方式主要是通過影響駕駛人的心理狀態(tài),而駕駛人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情緒是很重要的1個部分。而音樂對情緒控制和改善負面情緒均有一定的作用[11],而情緒則會影響駕駛人的駕駛行為[12]。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風格對情緒的影響是不同的,為了便于研究,在此將音樂按照2個維度來進行分類,即激進音樂和柔和音樂。對情緒的測量,最早是由McNair等人編制了情緒狀態(tài)測評量表(POMS),該量表由65個情緒狀態(tài)形容詞組成。之后該量表由Grove等[13]進行了修訂,將情緒狀態(tài)形容詞縮減為40項。祝蓓里[14]則在此基礎上將相應的情緒狀態(tài)形容詞翻譯成了適當的中文,并根據中國的現狀進行了修訂,制定了POMS 中國常模。本研究的情緒狀態(tài)量表以祝蓓里的POMS 量表為基礎,并參考了陳曉晨等[15]針對駕駛人情緒狀態(tài)的研究。
最早的駕駛行為量表是由Reason等[16]開發(fā)出來的駕駛人行為問卷(driv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DBQ),石京等[17]結合中國情況對DBQ 進行了中文翻譯和修訂。DBQ 包括很廣泛的不當駕駛行為,一般被分為5個不當駕駛行為因子:非故意違規(guī)、故意違規(guī)、錯誤、失誤和過激行為[18]。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僅選取了其中最為常見和突出的3種不當駕駛行為:超速、搶行和分心。并據此對DBQ 量表進行了刪減,選取出與這3種不當駕駛行為相關的題項。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主要包括:①探索音樂對駕駛人不當駕駛行為的影響,為解決道路交通安全起到一定的幫助;②駕駛人可以更好地認識音樂對人的駕駛行為的影響,從而為車載音樂的選擇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由4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駕駛人的個人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情況、最高受教育程度、駕齡、車上是否有音樂播放器等。同時還詢問了被調查者是否是駕駛人以及是否在駕駛中聆聽音樂,作為問卷篩選的參考。第二部分為駕駛人的音樂喜好量表,以音樂風格為分類標準,調查駕駛人在駕駛中聆聽不同風格音樂的頻率,包括流行音樂、經典音樂、快節(jié)奏歌曲、柔和古典樂、高亢古典樂、搖滾音樂和重金屬音樂。選項按照李克特(Likert)5 點計分法,順序為:1-從不;2-很少;3-有時;4-經常;5-總是。為了便于調查者理解,在每1種音樂類型后列舉了2~3首歌曲作為樣例。第三部分為駕駛人情緒狀態(tài)量表,對駕駛人情緒的7個維度進行了測量,包括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精力、自我情緒。駕駛情緒狀態(tài)總共有14個題項,每個維度由兩個題項進行測量,計分方式采用李克特(Likert)5點計分法,順序為:0-幾乎沒有;1-有一點;2-適中;3-相當多;4-非常的。第四部分為駕駛行為量表,包括超速、搶行、分心3個因子,共16個題項,測量駕駛人各類不當駕駛行為發(fā)生的頻率,同樣是使用5 點計分法,順序為:1-從不;2-很少;3-有時;4-經常;5-總是。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與“問卷星”網站進行合作,發(fā)放了“問卷駕駛者駕駛中音樂聆聽喜好與其駕駛行為調查問卷”,鏈接網址為http://www.sojump.com/jq/3337470.aspx。共收回問卷69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351份有效樣本,占收回問卷的50.8%。剔除的標準包括:①IP 地址或者用戶名相同的,判斷為重復提交,刪除至只剩1份樣本;②剔除非駕駛人提交的問卷;③剔除年齡選項為18 歲以下的問卷;④年齡與駕齡矛盾的也應予以剔除;⑤在駕駛行為量表中設置了2個同樣含義卻表達相反的問題,若調查對象在這兩題的回答上不一致,則認定問卷無效,予以刪除。最終得到的有效樣本中,男性181份,女性170份,比例基本相當。有24名調查者駕駛中不聽音樂,327名調查者在駕駛中有聽音樂的習慣,占93.2%,數據表明駕駛中聽音樂已經是極其普遍的現象。
在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本研究將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音樂對駕駛行為的影響。結構方程模型可以同時對多個因變量進行處理,并容許自變量和因變量含有一定的測量誤差,非常適合分析比較復雜的問題[19],在進行多個難以直接測量的變量的關系研究時,常常被應用。本研究中的模型包括3個潛在變量,其中音樂喜好為外因變量,情緒和不當駕駛行為為內因變量。3個潛在變量均各自通過相應的3個量表進行測量,并構建三者的路徑關系,見圖1。
圖1 音樂喜好對駕駛行為的影響關系圖Fig.1 The impact process of music preference on driving behavior
參與調查的駕駛人中,已婚的駕駛人占64.67%,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駕駛人占了98%,駕齡在3年以下的人員占了49.57%,新手駕駛人的比例較高。同時,駕駛人的年齡分布比較廣泛,從18~61歲以上均有,平均駕駛人年齡為30.4歲。此外,從沒受過音樂訓練的駕駛人占59.63%,占被調查駕駛人的大多數。
參與調查的駕駛人中,車上安裝音樂播放器的比例占98.29%,而駕駛人在駕駛中聆聽音樂的比例占93.16%。駕駛人在駕駛中聽不同風格的音樂的頻率見表1。其中得分范圍為1~5分,得分越高代表聽此類音樂的頻率越高。結果顯示,駕駛人在駕駛中更加傾向于聽流行音樂,其次為經典歌曲和快節(jié)奏歌曲。為了便于后面的分析,對其得分進行了調整,將柔和音樂的得分按反向進行計分,以保證其得分越高,駕駛人越傾向于聽激進的音樂。調整值見表1。其中:a1,a2,a4為柔和音樂,得分越高表明聽柔和音樂的頻率越低;a3,a5,a6,a7為激進音樂,得分越高表明聽激進音樂的頻率越高。因此,表1中調整值的得分越高,代表駕駛人更加偏向于聽激進類型的音樂。
表1 駕駛人音樂喜好得分均值(N=327)Tab.1 The score of music preference of drivers(N=327)
駕駛人在駕駛中,聆聽音樂對情緒的影響結果見表2。得分范圍為0~4分,得分越高代表此種情緒的變化程度越大,駕駛人的情緒變得越負面。結果顯示,聽音樂總體上會降低駕駛人的負面情緒,對駕駛人的心情有正向的影響。
表2 駕駛人聽音樂時情緒狀態(tài)變化量表統(tǒng)計結果(N=327)Tab.2 The score of drivers’mood when listening to music(N=327)
對駕駛人的3種不當駕駛行為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3。得分范圍為1~5,得分越高代表此種不當駕駛行為越多。駕駛人的分心行為最多,其次為超速和搶行。
表3 不當駕駛行為量表統(tǒng)計結果(N=327)Tab.3 The score of aberrant driving behavior(N=327)
為了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首先需要對駕駛人的音樂喜好與情緒狀態(tài)變化進行相關性分析,判斷變量的有效性,各變量的相關系數見表4。結果顯示,音樂類型變量a1,a2,a3,a4與大部分情緒的相關性極低,且不顯著,說明這些音樂類型對情緒的影響很小,故予以剔除。此外,情緒變量b6,b7與音樂類型變量的相關性存在大量負值,說明駕駛人無論是聽激進還是柔和的音樂,精力和自我情緒的得分都可能更低,即駕駛人會更加覺得心情愉悅、滿意。由于這2種情緒與音樂的關系比較復雜,不能很好的代表音樂喜好對駕駛人情緒的一致影響,因此也予以剔除。
最終的結構方程模型見圖2,潛變量為音樂喜好、情緒和不當駕駛行為。其中音樂喜好的觀察變量為駕駛人聽高亢古典樂、搖滾音樂、重金屬音樂的頻率,其克倫巴赫系數(Cronbach's Alpha)為0.639;情緒的觀察變量為駕駛人開車時聽音樂,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五種情緒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克倫巴赫系數為0.886;不當駕駛行為的觀察變量為超速、搶行和分心行為出現的頻率,克倫巴赫系數為0.772。各個量表的克倫巴赫系數均大于0.6,一致性信度較好,可靠性較高。由此得到的結構方程模型,自由度df=41,卡方值=100.178,RMSEA =0.067<0.08,GFI=0.945,NFI=0.936,模型擬合程度良好??梢钥闯觯魳废埠脤τ谇榫w有著顯著性的影響,而情緒對不當駕駛行為的影響也顯著,但音樂喜好對于不當駕駛行為沒有直接的影響,其直接影響值為0.027,遠小于間接影響值0.260。
表4 駕駛人音樂喜好與情緒變化的相關性分析(N=327)Tab.4 The correlation of music preference and mood(N=327)
統(tǒng)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駕駛人都有在駕駛中聽音樂的習慣,其中聽流行音樂、經典歌曲和快節(jié)奏歌曲的頻率最高。駕駛人除了通過DVD 播放器來聽音樂,還有可能通過車載收音機來收聽音樂,因此流行音樂占有最大的比例。在駕駛時經常聽高亢古典樂、搖滾音樂、和重金屬音樂的比例分別占到所有被調查者的10.7%,33.9%和15.9%,也擁有相當高的比例。特別是聽搖滾音樂的比例相當高,可能與被調查者的大部分為年輕人有關,被調查者中30 歲以下的駕駛人占了55.8%。
駕駛時聽不同類型的音樂,對駕駛人情緒的影響是較為復雜的。由表4可見,柔和的音樂會增加駕駛人的精力和自我情緒,即駕駛人的心情會更加愉快,并且會更加滿足和自信。但是柔和的音樂對于駕駛人的其他情緒幾乎沒有影響,如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等情緒??偟膩碚f,柔和的音樂對于駕駛人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讓駕駛人適當的放松心情。而激進的音樂對駕駛人的影響較為復雜,由于此類駕駛人喜愛聽激進音樂,因此聽激進的音樂也會使駕駛人的精力和自我情緒變得更好,即在這方面對情緒有積極的作用。但是,激進的音樂對駕駛人其他方面的情緒則有負面的影響,會增加駕駛人的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等情緒,可能對駕駛安全有一定的危害。
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結果顯示,駕駛人越喜愛聽激進的音樂,在駕駛時聽激進音樂的頻率越高,其駕駛時的負面情緒越強烈,而相應的不當駕駛行為出現的頻率也越高。駕駛人的音樂喜好會顯著影響其情緒的變化,而情緒會對駕駛行為有直接的影響,但音樂喜好對駕駛行為幾乎沒有直接的影響。該結構方程模型中,并沒有考慮聽音樂對情緒中精力和自我情緒兩個維度的正向影響,駕駛人開車時聽音樂會有更好的心情,可能會一定程度提高其駕駛控制力。總的來說,音樂喜好對駕駛人駕駛行為的影響,是通過對其情緒的影響間接的轉化為對其不當駕駛行為的影響的。
本研究同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①本研究的樣本獲取是隨機的,新手駕駛人和年輕駕駛人的比例較高,因此聽激進音樂的比例也比較高。進一步的研究還需要針對不同的駕駛人群體進行專門的調查分析;②本研究中對音樂的劃分主要是分為激進音樂和柔和音樂,但實際上的音樂類型更加復雜和多樣化,研究中也發(fā)現不同的音樂對情緒的影響是有很大差異的,因此有必要更細的對音樂進行分類并進行深入研究;③音樂對駕駛行為的影響不僅僅是通過情緒來作用,也可能直接影響駕駛人的反應速度、聽覺等,其綜合的影響尚待進一步的探討。
[1]張愛紅,常 宇,李帥佶.基于多媒體技術的駕駛人交通安全教育系統(tǒng)[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3,31(2):64-68.Zhang Aaihong,Chang Yu,Li Shuaiji.Driver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J].Journal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2013,31(2):64-68.(in Chinese).
[2]Wiesenthal D L,Hennessy D A,Totten B.The influence of music on mild driver aggression[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2003,6(2):125-134.
[3]Beh H C,Hirst R.Performance on driving-related tasks during music[J].Ergonomics,1999,42(8):1087-1098.
[4]Brodsky W.The effects of music tempo on simulated driving performance and vehicular control[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2001,4(4):219-241.
[5]Wiesenthal D L,Hennessy D A,Totten B.The Influence of Music on Driver Stress[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0,30(8):1709-1719.
[6]van der Zwaag M D,Dijksterhuis C,de Waard D,et al.The influence of music on mood and performance while driving[J].Ergonomics,2012,55(1):12-22.
[7]楊 萌,王劍橋,夏裕祁,等.背景音樂的節(jié)奏與歌詞語言熟悉程度對駕駛行為及眼動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1,34(5):1056-1061.Yang Meng,Wang Jianqiao,Xia Yuqi,et al.Effects of music’s tempo and participants’familiarity with words on driving behavior and eye-movement[J].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1,34(5):1056-1061(in Chinese).
[8]葉 枝.不同類型音樂對駕駛員注意力的影響[J].職業(yè),2012(10):155-156.Ye Zhi.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on driver attention[J].Occupation,2012(10):155-156.(in Chinese).
[9]Krumhansl C L.An exploratory study of musical emotions and psychophysiology[J].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97,51(4):336-353.
[10]Crawford H J,Clarke S W,Kitner-Triolo M.Selfgenerated happy and sad emotions in low and highly hypnotizable persons during waking and hypnosis:laterality and regional EEG activity differ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1996,24(3):239-266.
[11]Wiesenthal D L,Hennessy D A,Totten B.The influence of music on mild driver aggression[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2003,6(2):125-134.
[12]Mesken J,Hagenzieker M P,Rothengatter T &de Waard D.Frequency,determinants,and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drivers’emotions:An ontheroad study using self-reports,(observed)behaviour,and physiolog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2007(10):458-475.
[13]Grove J R,Prapavessis H.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n abbreviated profile of mood st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2,23(2):93-109.
[14]祝蓓里.POMS量表及簡式中國常模簡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5,10(1):35-37.Zhu Beili.Brief introduction of POMS scale and its model for China[J].Journal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1995,10(1):35-37.(in Chinese).
[15]陳曉晨,馬錦飛,竇廣波,等.不同類型駕駛員的情緒狀態(tài)[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6):867-869.Chen Xiaochen,Ma Jingfei,Dou Guangbo,et al.Different types of drivers’emotional state[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3,21(6):867-869.(in Chinese).
[16]Reason J T,Manstead A S R,Stradling S,Baxter J & Campbell K.Errors and violations on the roads[J].Ergonomics,1990,33(10&11):1315-1332.
[17]白 云,石 京.北京市駕駛行為與影響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0,28(2):114-119.Bai Yun,Shi Jing.Driving behavior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study in Beijing[J].Journal of Transport Information and Safety,2010(2):114-119.(in Chinese).
[18]陶 立.機動車駕駛員不當駕駛行為特征與判別指標分析[D].北京:清華大學,2012.Tao Li.Research on drivers’aberrant driving behavior styles and their discriminant indices[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19]邱皓政,林碧芳.結構方程模型的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Qiu Haozhen,Lin Bifang.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9.(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