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陳芬
摘 要 教科書質量保障是課程質量保障的核心,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關于我國目前教科書質量問題,本文將從教科書的印刷質量與設計,教科書編排邏輯及教科書的學科邏輯三方面進行剖析,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基礎教育 教科書質量問題 解決策略
On the Quality of Textbooks in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Solutions
ZHANG Ting, CHEN Fe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Textbook quality assurance is the core of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About our current textbook quality problems, we will print quality of textbooks and academic logic design, layout logic textbooks and textbook three aspects analysi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y to provide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omote student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basic education; quality of textbook; solutions
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和依據。它不同于一般的書籍,它作為落實課程目標重要工具,以及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其質量問題也體現了課程的質量,是課程評價的焦點之一。著眼于教科書的質量研究,能有效提高課程的質量,深化課程評價理論,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我國基礎教育中教科書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科書的印刷質量與設計問題
我國有明文規(guī)定,教科書印刷的紙質、規(guī)格、裝幀、制作水平等都必須符合相關要求。即教科書應該“圖畫文字搭配合適,紙質良好,印制美觀,堅固耐用”。事實上,有些壟斷教材印刷的出版商在實際操作中卻與國家標準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主要體現在,學生在使用教科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脫頁、開膠等質量問題,此種情況給學生和教師帶來了不少麻煩,它不僅不方便教師與學生使用,同時還會影響教師與學生對教科書的使用心情。其次,在教科書設計上并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而是根據成人的標準來設定,在配色和設計上顯得呆板,不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興趣愛好,如學生喜歡色彩豐富,版式新穎,充滿美感,能使他們產生共鳴的設計。質量優(yōu)質與設計優(yōu)雅的教科書從某種意義上對學生的學習會起一定的促進作用。
1.2 教科書的編排邏輯問題
教科書的編排邏輯是教科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教科書的編排邏輯即指教科書在文本闡述時,課程目標的表述是否清晰,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否合理及教科書的內容呈現是否科學,素材與情景的選取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在此,筆者以義務教育七年級英語(下)人教版教材為例來說明。筆者在使用該教材的過程中,發(fā)現新版本的教科書比老版本的教科書更難教,它更加考驗教師的整合與生成能力。從英語教學規(guī)律角度來講,新知識的教授聽說要先于讀寫,教學內容應該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然而,在新版的人教版教材中,某些聽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考查學生邊聽邊寫出新單詞或包涵新知識點的句子。這樣,為了能夠達到教學目的,教師不得不在講完教材第一課時預設的新單詞后,再進行聽力部分的新詞引入鋪墊,來實現有效的聽力教學。這樣的編排,就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更加考驗教師專業(yè)化水平。若教學經驗不足或專業(yè)化水平不高的教師,在處理這樣的隱含知識點環(huán)節(jié)上必將遇到阻礙,從而使得教學片斷破碎,無法連貫完整地呈現教學過程。
1.3 教科書的學科邏輯問題
教科書學科邏輯問題是指教科書在編排的過程中,對于其本身學科的特點突出不明顯,以及教科書內容上存在前后邏輯顛倒的問題。例如:某送審教科書材料,第一章標題為《秋天到了》,各節(jié)的小標題依次為“秋色如畫、聆聽秋天、秋天的氣息”,這種充滿文學性的表達方式,會使讀者聯(lián)想到語文課本。但事實上卻是一本科學學科的教科書。類似的問題在該本教科書中還比比皆是,用魔幻性的語言來表述科學探究的話題,很明顯不符合科學學科嚴謹性的邏輯特點。至于在內容上的前后邏輯問題,則主要表現在編輯教科書過程中的錯誤。此類問題出現得比較多的是一些歷史性的問題上,比如“戰(zhàn)國人吃上了西漢的葡萄”等等,這類問題的存在不但使學生學習了錯誤的知識,而且教科書作為被廣泛傳播的書籍,其邏輯錯誤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極其深遠和廣泛的。
2 我國基礎教育中教科書質量問題的解決策略
2.1 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優(yōu)化教科書質量
要解決教科書印刷質量的問題,必須解決教科書印刷的行業(yè)壟斷,促進教科書的商品化,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加強行業(yè)公平。在制度上,國家必須在規(guī)范與開放,統(tǒng)一與多樣化之間保持張力,對地方政府進行必要的授權,而不是追求“一統(tǒng)天下”式的國家壟斷教材。這將有利于使教材保持一種“接地氣”的狀態(tài),與當地實際情況與學生、教師的實際需求保持一致,這就需要促進教科書的商業(yè)化發(fā)展,但是不少人提出教科書的商業(yè)化是把“雙刃劍”,他們認為教科書商業(yè)化的發(fā)展會降低門檻,沒有規(guī)范化的管理,會出現教科書的魚龍混雜。但石鷗教授在其相關研究中提到:教科書大量涌現,盡管魚龍混雜,卻競爭性強,你進我退,危機意識強,更新?lián)Q代快,使得這一領域保有必要的動力與活力。正是這種眾聲喧嘩的局面,才得以突破傳統(tǒng)舊經典的羈絆,才能夠吸引大量關注教育關注學生的組織與個人加入到教科書建設領域。①
2.2 加強理論建設,使教科書的編排系統(tǒng)化,合理化
教科書的編排邏輯問題,即是要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循序漸進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要保證教科書發(fā)揮好學習工具、媒介、資源的功能,就不應把教科書只看成學科知識的匯編,而應更注意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和編寫教科書。新課改對教科書的要求,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地位,更要求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究與學習的自主性,教師不能滿堂灌輸或者照本宣科,這就要求教科書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應改變過去呈現固定結論的模式,更多的注重探究性課題的開發(fā)。其次,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知識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更加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進行多元整合,注重學生的多元智能與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科書在編排的過程中,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精選基礎、基本內容,在編寫教科書時必須反復斟酌、推敲。同時,應該更積極地引入與實際生活密切有關的內容,促進教學與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
2.3 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增強教師書評意識
教師作為教科書的直接使用者,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對提升教科書質量有重要作用。根據我國中小學教學實際,教師在面對教科書時對教科書的體驗差別很大,他們有的覺得無所適從,有的恪守教材,有的脫離教材,有的在教學中再生教材把教材當作活的資源來使用。這就表明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對教科書的質量不同人反應是不同的,教科書要能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就必須要求在使用過程中將自身的感受反饋給出版社或者教科書的決策者,這樣才能保證教科書符合教師實際使用情況與需求。同時,保障教科書質量,注重教師的書評意識,要注意的是要保障教師對教科書質量信息反饋渠道的通暢,保障教師的意見與建議及時反饋到教科書研制者手中,并得到合理的采納或解釋,從而提升教科書的質量。②
注釋
① 石鷗,劉學利.跌宕的百年:現代教科書發(fā)展回顧與展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5).
② 孔凡哲,王郢.提升教師教科書評價意識保障教科書質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