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獻成,劉 靜,欒志敏,劉偉光
(1.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山東濰坊 261042;2.濰坊市中醫(yī)院病理科,山東濰坊 261042)
腺性膀胱炎是一種膀胱黏膜增生性病變,多數(shù)學者認為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癌的癌前病變[1]。由于腔內(nèi)泌尿外科技術的普及,臨床和病理醫(yī)師對本病認識的逐漸提高,腺性膀胱炎已成為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我科采用經(jīng)尿道選擇性綠激光汽化術治療腺性膀胱炎30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資料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3~75歲,平均(42±3)歲。臨床表現(xiàn)為膀胱刺激癥狀20例,伴有血尿12例,單純鏡下及肉眼血尿3例,排尿困難、腹痛等其他癥狀5例。膀胱鏡檢查:病變位于膀胱三角區(qū)19例,膀胱頸口8例,輸尿管口周圍3例。膀胱黏膜征為乳頭型8 例,泡狀水腫型15例,炎癥型7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病理活檢確診為腺性膀胱炎(圖1A)。
1.2 治療方法 骶管麻醉下。采用美國Laserscope公司生產(chǎn)的非接觸式綠激光治療系統(tǒng),激光功率30~80 W,應用美國ACMI汽化雙鞘鏡(F23;30b),沖洗液為生理鹽水?;颊呷〗厥?,經(jīng)尿道置入膀胱操作鏡,首先觀察病變的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部位及其與膀胱頸和輸尿管口的關系。置入綠激光光纖,汽化功率為80 W,采用“刷漆”手法,以近接觸模式作用于病變組織。深度一般控制在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嚴重者可汽化至淺肌層,同時將病變組織周圍2cm 以及其他可疑處黏膜進行汽化。止血時光纖離開組織約2~3mm 或?qū)⒓す夤β式档椭?0 W。手術成功的關鍵是光纖頭盡量靠近組織而不接觸組織。病變位于輸尿管口周圍者,插入輸尿管導管做標記。汽化過程應掌握汽化深度,不宜長時間汽化一處組織,最好是左右移動,形成刷狀,或前后移動膀胱鏡及光纖,以免局部汽化過深。對于合并膀胱頸纖維化或后唇抬高者,則同時行膀胱頸5~7點汽化術,合并前列腺增生者行前列腺汽化術以解除梗阻。留置尿管1~2 d,無需膀胱沖洗,口服抗生素3d預防感染。
本組30例患者均1次汽化完成,手術時間20~35min,平均(25±5)min。汽化深達黏膜下層,病變嚴重者達淺肌層,出血量<25mL,未出現(xiàn)閉孔神經(jīng)反射,無膀胱穿孔及水中毒出現(xiàn),術后留置尿管1~2d,無需膀胱沖洗;患者術后膀胱刺激癥狀及血尿消失。排尿費力者術前尿流動力學檢查最大尿流率(Qmax)8~10(8.5±2)mL/s,術后最大尿流率為20~28(24±2)mL/s,尿流率較術前明顯改善。術后3個月復查膀胱鏡見膀胱黏膜光滑,對可疑處行黏膜活檢,未見病灶復發(fā)及腫瘤細胞(圖1B)。所有患者隨訪6~24(18±2)個月,無1例復發(fā)。
圖1 腺性膀胱手術前后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生物學意義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一種癌變前期的先兆或有癌變傾向的疾病,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2-3]。近年來隨著膀胱鏡檢查的普及和病理檢查技術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檢出率呈不斷增高的趨勢。迄今為止,其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陳志強等[4]認為腺性膀胱炎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移行上皮單純增生→Brunn芽→Brunn 巢→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劉思寬等[5]認為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可能與膀胱炎癥、結(jié)石、梗阻、神經(jīng)性膀胱等因素有關。楊勇[6]認為腺性膀胱炎是由于膀胱長期受到有害刺激所致,炎癥-黏膜增殖性病變-腸上皮化生-腺癌的關系目前已逐漸在國際上形成共識。
腺性膀胱炎臨床表現(xiàn)無特征性,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尿痛、下腹及會陰痛、排尿困難和鏡下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垢腥局委熀竽蛑邪准毎ВR下血尿及尿頻仍持續(xù)存在的患者,膀胱鏡檢及活檢常能發(fā)現(xiàn)早期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的診斷依賴于膀胱鏡檢查及活檢病理學檢查。
腺性膀胱炎治療方法較多,有膀胱黏膜層剝離術、膀胱部分切除術及各種藥物膀胱內(nèi)灌注等。近年來,隨著腔內(nèi)泌尿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及各種激光設備的不斷出現(xiàn),對局部病灶手術處理方法多采用經(jīng)尿道電切術、汽化切除術、Nd∶YAG 激光及HO∶AG 激光燒灼術。目前,經(jīng)尿道電切術應用最為廣泛,但該方法操作技術不易掌握,常有出血、閉孔神經(jīng)反射、膀胱穿孔等并發(fā)癥。對病變范圍較廣、復發(fā)及病變侵及輸尿管周圍并伴有單側(cè)或雙側(cè)腎積水者,采用經(jīng)尿道電切術創(chuàng)面大、出血多,造成手術視野不清,從而導致不能精確切除病變組織。對發(fā)生在輸尿管口周圍膀胱側(cè)壁病變組織電切可發(fā)生閉孔神經(jīng)反射,導致術中膀胱側(cè)壁穿孔和術后輸尿管口狹窄風險,所以限制了其在治療腺性膀胱炎上的應用,余強國等[7]曾報道經(jīng)尿道電切術治療腺性膀胱炎創(chuàng)面長期不愈合。1996年國外開始應用經(jīng)尿道選擇性綠激光汽化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療效果好,不出血,手術時間短,術后幾乎不沖洗[8]。由于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術后24h可拔除尿管,患者2d可治愈出院[9]。
綠激光學名KTP 激光或倍頻激光,是波長532 nm 的綠顏色激光。它是通過Nd∶YAG 激光經(jīng)倍頻后而得到的。綠激光的特點是幾乎不為水所吸收,但易為氧化血紅蛋白選擇性吸收。美國Laserscope公司生產(chǎn)的非接觸式綠激光治療系統(tǒng)其峰值功率可240 W(平均功率80 W)。該激光的特點是組織穿透淺,只有0.8mm;被氧和血紅蛋白選擇性吸收,而水則相對不吸收,因此稱其為“選擇性激光”,即被組織選擇性吸收。光纖以非接觸方式對軟組織進行汽化時,高能量不會消耗在水中,視野不會被氣泡遮擋。極高的激光能量集中在非常表淺的組織層面上,使得在組織內(nèi)單位體積的功率密度高,從而產(chǎn)生非常有效的組織汽化效果。除了汽化作用,激光束在留下的組織上產(chǎn)生了一層很薄的凝固帶,凝固帶的擴展被限制在1~2mm 內(nèi),光凝的效果產(chǎn)生了很好的止血作用,給手術者提供了一個無血的視野,被國內(nèi)外專家稱作“在水環(huán)境下對軟組織進行汽化去除的最理想工具”。
與其他療法相比,綠激光治療腺性膀胱炎操作簡單、出血少、時間短、無閉孔神經(jīng)反射、無膀胱穿孔及水中毒、留置尿管時間短、無需膀胱沖洗、復發(fā)率低、痛苦小、恢復快、可反復進行汽化等優(yōu)點。本組30例患者無1例出現(xiàn)閉孔神經(jīng)反射、無膀胱穿孔及水中毒癥狀等并發(fā)癥。
選擇性綠激光汽化術是一種治療腺性膀胱炎的微創(chuàng)、安全、有效的方法。由于選擇性綠激光汽化術起步較晚,其遠期療效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對于腺性膀胱炎術后是否需要膀胱灌注治療,目前仍然存在爭議[10],尚需大樣本盲法隨機對照試驗或多中心研究等高級別證據(jù)。
[1]LI AH,LIU SK,LU HH,et al.Clinical character of cystitis glandularis accompanied with upp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J].Can Urol Assoc J,2013,7(11-12):E708-E710.
[2]WILLIAMSON SR.Glandular lesions of the urinary bladder: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Histopathology,2011,58(6):813-834.
[3]RAU AR,KINI H,PAI RR.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cystitis glandularis[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09,52(2):203-205.
[4]陳志強,馬勝利,吳天鵬,等.腺性膀胱炎專題討論[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3,18(1):60.
[5]劉思寬,李愛華,陸鴻海,等.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臨床特征[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3,18(4):339-341.
[6]楊勇.如何正確認識腺性膀胱炎[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4(3):165-166.
[7]余強國,甘藝平,宋小松,等.腺性膀胱炎電切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不良原因分析:附4例報告[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2012,6(3):21-25.
[8]BARBER NJ,MUIR GH.High-power KTP laser prostatectomy:the new challenge to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J].Curr Opin Urol,2004,14(1):21-25.
[9]MALEK RS,KUNTZMAN RS,BARRETT DM.High power potassium-titanyl-phosphate laser vaporization prostatectomy[J].J Urol,2010,163(6):1730-1733.
[10]李旭東.腺性膀胱炎是否需要膀胱灌注治療?[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2,17(6):60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