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雪
(延安大學(xué)文學(xué)院)
鎮(zhèn)安縣位于陜西省商洛市西南隅,外省移民相當(dāng)集中,大規(guī)模的晉鄂皖贛等省移民的遷入,使鎮(zhèn)安方言頗具特色。該方言中“把”字有多種意義:(1)看管,如:把到。(2)帶把容器等用來手握的部分,常“兒化”或加“子”尾。如:車把子;水燙人子很,你把把把兒捏到(水太燙了,你拿著缸把兒)。(3)量詞。如:兩把蔥等。在例句“你把把把兒捏到”中,由第一個“把”引出其后的名詞“把把兒”。這便是我們常見的“把”字句。
“把”字句指在謂語動詞前用介詞“把”引出受事,對受事加以處置的一種主動句。[1]這一句式在鎮(zhèn)安方言中運用十分廣泛。本文就鎮(zhèn)安方言中“把”字句的幾種用法作簡略分析。
王力先生在《中國現(xiàn)代語法》一書中指出:“凡用助動詞把目的位提到敘述詞的前面,以表示一種處置者,叫做處置式?!辨?zhèn)安方言處置性“把”字句與普通話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普通話不能用“把”字句說的,在鎮(zhèn)安方言中也可以用“把”字句,且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鎮(zhèn)安方言“把”字句具有以下特點:
(1)“把”字句可帶施事賓語,動詞的賓語可以是無定的。如:你把人能笑死。此處“人”是無定的。
(2)“把”字可省略。 如:你(把)藥喝么?
(3)“吃飯、喝藥、寫作業(yè)、洗衣服”等動賓式詞語在鎮(zhèn)安方言中可用介詞“把”將名詞性詞語提前。有三種格式:
a.把+處置對象+謂詞+咧。表示動作已完成。如:把飯吃咧(吃過飯了)。
b.把+處置對象+一+謂詞。表示動作即將發(fā)生。如:把鋪蓋(被子)一曬。
c.把+處置對象+謂詞+在。陳述某一動作事實的存在。如:把門關(guān)在(門關(guān)著呢)。
(4)“把”引進工具語,表示動作憑借的工具、方式。如:把籃籃兒放雞蛋咧(籃子被用來裝雞蛋了)。這類句子常用來回答“A來?(A呢?)”這一問句。A指說話人想找卻未找到的東西。如:——報紙來?——把報紙包書咧。
(5)鎮(zhèn)安方言有一種復(fù)指賓語型“把”字句帶特殊賓語,如 “把錢用了它”,“它”用來復(fù)指前面的賓語“錢”,這類“把”字句主要出現(xiàn)在官話區(qū)、吳語區(qū)、粵語區(qū)、贛語區(qū)和閩語區(qū)。[2]
(6)鎮(zhèn)安方言有“把人氣滴(得)”類句式,意為“把某人氣壞了”,同戶縣方言“把”字句的“把NV得”式,“把NV”式句子有些不連帶補語,形成此式,實際上是省略了“得”字后邊的補語,是V到極點的意思。[3]如:把人嚇滴/把人惡心滴。
“人”為定指成分,判斷依據(jù)是“把+人+謂詞性成分”結(jié)構(gòu)中的謂詞性成分。[4]鎮(zhèn)安方言中,“嚇、惡心”等詞有共同的語義特征即表感受義,“把人嚇滴”等“把”字句分別義同鎮(zhèn)安方言“子”尾詞使感結(jié)構(gòu)——嚇人子、惡心人子。其感受者必為有生命的實體,指說話者本人?!鞍袾V滴”類句子用“把”字對謂詞性成分進行強調(diào),有很深的處置意味。如:
①昨晚么睡好,把人咬滴。(昨晚沒睡好,〈蚊子〉把我咬死了。)
②東西曉求掉阿達兒咧,把人氣滴。(不知道東西丟在哪里了,把我氣壞了。)
若話題中已說明感受者為說話者本人,“把”后的賓語依然可以用“人”。如:
①我又么惹他,他把人愣滴。(我又沒惹他,他為什么瞪我!)
②我受不了咧!他把人欺負很咧。(我受不了了!他欺負我欺負得厲害?。?/p>
可以看出,這類句子通常用來陳述消極的動作,表達不好的感受,說話人出于含蓄、隱晦,便用“人”代替“我”。
此外,“把NV滴”式還可后加形容詞或謂詞短語,是對其感受的加強、補充。如:把人餓滴難受滴/把人餓滴心慌。
鎮(zhèn)安方言“把”字句可用來表示勸告、命令等祈使義,以要求對方做某事。
(1)你+也+把+名詞(臥)+動詞+形容詞+些。 意為希望對方怎么做,名詞常用“臥”(那),指代雙方都知道的事物,動詞常用“放”。
①你也把臥放歪些!(你應(yīng)該厲害一些)
②你也把(臥)電視聲音放小些。(你把電視聲音調(diào)小一些)
該結(jié)構(gòu)中,通常在“也”后加上“知道”兩字,以強調(diào)行為人明知這樣做好,卻不這么做,帶有埋怨、指責(zé)義,是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下說的話。如:娃在屋滴睡覺呢,你也知道把臥電視聲音放小些咯。
(2)把+物+動詞+到。意為讓聽話者去做某事,并暫時保持這一狀態(tài)。如:把窗子開到。
(3)把+物+動詞+來去。 意為讓對方做某事,“來去”可理解為“了”。如:把飯吃來去。
鎮(zhèn)安方言“把”字句的否定形式靈活。普通話“把”字句的否定副詞、能愿動詞等放在“把”前面,“把”所介引的介詞短語緊靠動詞。[1]如普通話不說“把飯別吃完”。而鎮(zhèn)安方言中,否定副詞或能愿動詞可放在“把”所介引的介詞短語后、謂語動詞前。如:
①你把作業(yè)么寫完,就不準(zhǔn)你去耍。
②把這事敢給他說?
普通話“把”字介引對象須是確指的,不確定的事物名詞不能跟“把”組合。[1]但在鎮(zhèn)安方言里“把”可和無定的、不確指的詞語組合。如:
①背(倒霉)滴很!曉求(不知道)把誰得罪了?、跁郧筘螅ㄈ思遥寻€給你說哈當(dāng)媳婦兒喲。
例句中“把”字介引對象“誰、阿個”都指代不確指的事物名詞。
鎮(zhèn)安方言有一種語義能自足的非完整形式“把”字句,[5]叫半截子“把”字句,主體成分是“把+名詞語”。 此種句式?jīng)]有表示處置意味的謂詞成分,常見格式有:
(1)把+你個/兀一個+形容詞+滴(的)。兀一,合音詞,那個。如:
把你個短陽壽滴//把兀一個有娘生,沒娘養(yǎng)滴(無教養(yǎng)的人)
(2)把+你個/兀一個+名詞語。 如:
把你個二桿子(做事魯莽的人)/把兀一個畜生
其中,“把你個……”用來當(dāng)面指責(zé)聽話人;“把兀一個……”用來指責(zé)第三方,多為向聽話人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或自言自語。例句的名詞語或形容詞多為詈詞,表達辱罵、斥責(zé)義。當(dāng)著對方的面辱罵時,不說出處置結(jié)果(即相關(guān)動詞述語),會給對方造成懸念,讓對方想到什么樣的后果,就會有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jié)果。[6]
同北京話一樣,鎮(zhèn)安方言有“把”字句、“教”字句,也有二者套合的現(xiàn)象,即“把……教……”“教……把……”,“教”可說成“讓”。
(1)“把……教(讓)……”或“教(讓)……把……”。多陳述不好的事情或行為,表達消極感受。如:
①把杯子教他打咧/教他把杯子打咧
②我把錢教賊娃子(賊)偷去咧/教賊娃子把我錢偷去咧
此兩種格式可互用。當(dāng)表達“把某人怎么樣”時,則不可使用“把……教……”,如“教他把我歪咧一頓”不可用“把……教……”式。
(2)用來提示、勸誡聽話人。說話人為引起對方注意,一般會用“過細(小心)”一詞來提醒對方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可能不好,聽話者一般是第二人稱。如:
①你過細教人把你騙咧。②你過細教狗把你咬咧。
靠“把”引出受事,構(gòu)成“把……(給)”式,這里的“給”可有可無。[7]鎮(zhèn)安方言中中老年人使用“給”的頻率較高,且有“把……給給”的說法。例:
①把碗給絆成牙牙子咧。(把碗打碎了。)
②你把女子給給阿達兒咧?(你家女兒嫁到哪里了?)
此句式用法靈活,是上述兩種格式的疊加。構(gòu)成“把+物+教+人+給+動詞”或“教+人+把+物+給+動詞”的句式,我們可將“把”、“教”套合句式進行改說:
①把杯子教他打咧——把杯子教他給打咧/教他把杯子給打咧
②我把錢教賊娃子(賊)偷去咧——我把錢教賊娃子給偷去咧/教賊娃子把我錢給偷去咧
總之,鎮(zhèn)安方言中的“把”字句運用廣泛,情況較復(fù)雜,以上是對其所作的初步描寫與分析。對于這一語法現(xiàn)象,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解正明.把字句跨方言分析及生成機制探討[J].伊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6(6).
[3]孫立新.陜西方言漫畫[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
[4]王景榮.新疆漢語方言“把+人+VP”結(jié)構(gòu)中“人”的指稱研究[J].語言與翻譯,2002(3).
[5]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語義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xué),1995(3).
[6]黑維強.陜北綏德方言的“把”字句[J].咸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3(1).
[7]沈明.太原話的“給”字句[J].方言,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