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林
與路娟談詩歌的“新古典現象”
◎楊 林
1.你是什么時候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的?在這樣一個物質化年代,詩歌對你來說意味什么?有什么特別的快樂的事情與我們分享。
詩歌是從十多歲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了,那時候會看一些唐詩宋詞,記得當時的一個感受,抱著書就不想放下了,感覺怎么能有這么好的文字,讓我非常著迷。
現在確實是一個非常物質化的年代,這樣的時代,可能更容易讓人對奢華的物質產生貪戀,把對外在物質的追求當成生命的全部,由此忽略了內心的自然樸實,而正是這樣的年代,詩歌更加是精神靈魂的一個歸宿。
特別快樂的事,是自己寫的詩,會有人欣賞,能發(fā)現它的美,從中能讀出我的心靈,我寫的第一首詩,是一位員工給我的靈感,她是一個非常有靈氣的女孩,很特別,所以我動筆寫了,當時是不成文的文字。
拿給我妹妹看,她竟然說非常好,非常喜歡,從那之后,我便開始了漫漫詩歌之路。
2.最近,經??吹侥阍谖⒉┥习l(fā)詩歌,你詩歌創(chuàng)作的傳播途徑是新媒體還是紙媒?你對當下紙媒詩歌的逐漸沒落怎么看?
我現在寫的詩歌,各種傳播途徑都有一些,一開始會在網絡發(fā)表一些格律詩詞和現代詩歌,紙媒也會發(fā)表。
在現在這個數字化的年代,紙媒詩歌多少會有些沒落,也是必然的,但還是有一部分人群在關注,我想,詩歌如果能多元化結合發(fā)展應該會有一個不錯的前景,這個需要我們的努力。
3.你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至今,有沒有對你產生很大影響的人,或者詩人?你怎么看待詩人這個群體?
產生影響的人,會有,比如徐志摩,每次讀他的詩都感覺非常開心,文字的魅力強烈地吸引著我,開始寫詩,是因為我的一位女員工,她的靈秀讓我產生一種詩的感覺,從那之后詩歌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詩人這個群體,是一些比較感性的或者說內心深處有一部分感性情感需要釋放的人,同時也應該是一個靈性群體。
4.你的詩歌呈現了一種古典意蘊的美,你認為詩歌的發(fā)展應該是繼承傳統(tǒng),還是走學習西方的路子?
詩歌的發(fā)展,我想應該是百花齊放會比較好,固定的一種模式會有局限性,詩歌是靈性之物,和詩人心靈最契合的就是最好的。
傳統(tǒng)的和西方的路子都可以嘗試,按詩人的經歷性情是最好的。
我自己的詩歌,是因為之前有寫格律詩詞的影響,而我本來的性格也比較喜歡古典意蘊的美,所以會帶入文字里,也算是心靈對美的一種衡量。
5.當下有些人對詩歌、詩人有些誤解,你的家人、周圍人對你詩人身份有沒有質疑?你是怎么看待這些不同聲音的?你是怎么處理詩歌創(chuàng)作與生活、工作之間的關系的?
會有一些人有些質疑,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職業(yè),什么樣的愛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反對或者不支持的聲音,看發(fā)言者是從哪個角度去評價,是很正常的現象,人性很多時候會排斥而并非理解包容。
會遇到一些生意上的朋友,聽到我喜歡寫詩很驚訝,也會有不理解,正是這樣,我認為,才更應該把詩歌推向一個高的位置,在這樣的年代,我們喜歡詩歌的人,有義務去把它傳承并且弘揚下去。
因為我的職業(yè)是經商,需要非常理性的思維,所以,我把詩歌當做靈魂的寄托,工作之外的身心洗禮。
6.當下網絡詩歌呈現“同質化”的現象,你怎么看當下詩歌的品質,以及詩人應該如何回避這樣的問題?
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在某一種形式被大部分權威肯定之后,會引來很多模仿。我想,詩人還是要走自己原始心靈的感覺,只有來源于自己的,才是有特色的,才能開拓出新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無論在哪個行業(yè)都非常重要。
7.有人說,詩歌是人類精神追求的極致,你怎么看?你的詩歌追求目標是什么?
我想是這樣的。
目前的狀況,我追求的目標是,靈性,境界,情感,現實的一個融合。
8.你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依賴靈感,還是生活帶給你的感悟、體驗?當下詩歌門派繁多、主義盛行,你是怎么看待的?
靈感或者感悟體驗都有一些。主要還是依賴靈感,詩歌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所以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完成一首文字,當我有一些體驗或者感悟了,可以從理性的角度,去把它寫成一種規(guī)律或者說哲理,
當然,如果是情感的直接感受,會抒情意境比較多一些。當看到一些靈動震撼的事物,會激發(fā)靈感,那樣的詩歌更是一氣呵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當下詩歌門派繁多,主義盛行,因為人對美的理解,對詩的感覺都不會是一樣的,審美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有很多門派以及主義,我想各行業(yè)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古往今來所有存在的,都有它的必然的一個道理。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