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艷婷
《詩經(jīng)》在婚前教導中的重要作用
◎曲艷婷
本文主要是聯(lián)系《詩經(jīng)》對昏禮的親迎禮中的父母教導這一細節(jié)進行分析,從教導的原因和內(nèi)容讓我們對詩經(jīng)時代女子的地位有一定的了解。
詩經(jīng) 教導 女子 地位
《詩經(jīng)》中的每一首詩歌都能繪畫出一幅詩經(jīng)時代人們生活的生動場景圖,我們不得不感嘆于先人們的智慧,正是這些詩歌的留存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詩經(jīng)時代人們的生活,本文就帶讀者們品味一幅婚前勸勉圖,看看從這幅畫中我們能體會到什么。
婚前教導與古代的昏禮關(guān)系密切,《禮記?昏義》中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笨梢哉f昏禮在整個禮法制度中處于一個根本地位。在整個昏禮的過程中對女子進行教導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從女子成年以后就要開始學習各種功課,但是本文探討的主要是昏禮的親迎禮中的父母的教導這一細節(jié)。我們從作為周代生活掠影的《詩經(jīng)》入手,感受一下昏禮中的這一細節(jié)。
親迎之禮是指婚期確定以后,新郎在父母的囑托下親自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的過程。在新郎親自迎娶新娘之際,新娘的家里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準備工作,這些工作中少不了的就是父母的“嘮叨”,即父母的教導。正如《儀禮?士昏禮》中記載:“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毋違命!’母施矜結(jié)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庶母及門內(nèi),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矜鞶!’”為保證到夫家之后順利地生活,父母更是會不厭其煩地在她耳邊叮囑。
《詩經(jīng)?周南?桃夭》一詩正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反映,蔣見元和程俊英在《詩經(jīng)注析》中說:“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詩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新婦的要求和人民生活的片段。”我們細細品味這首詩,不難感受到對新娘的期望,即宜其家室、宜其室家和宜其家人。其中雖然沒有具體要新婦做什么、怎么做,但我們可以在字里行間看出家人的關(guān)懷和對新娘的期望。
正當離別之際,作為父母更多的應該是對女兒的不舍,但是相對于這種不舍之情父母更重視對女兒的教導,不僅僅三禮中有這種情況的記載,在《女戒》《女訓》等書中更是充滿了對女子訓誡之詞,為什么父母如此重視對女兒的教導呢?我們簡要作以分析。第一,禮法的要求。對女兒進行勸勉是繁雜而系統(tǒng)的昏禮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必須一步步地按照禮法完成。第二,父母的責任。女兒處在成長期,有很多事情是他們不懂得的,父母有義務把女兒教導成為符合社會要求和夫家要求的標準婦女,這樣女兒也才能在夫家立穩(wěn)腳跟。第三,女子的義務。作為女子有義務認真地學習自己當學的功課,要時時謹記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責任,這是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更是家庭給予他們的希望。
詩經(jīng)時代對女子的要求還是很多的,若是一不小心做不好,得不到丈夫和婆家人的歡心,她們很可能就像很多棄婦詩中的女子那樣,被逐回娘家,而娘家的人也會因此蒙羞,所以古詩對女子的教育是會被相當重視的。
《詩經(jīng)?衛(wèi)風?氓》中女子遭棄一段的描寫,女子認為自己做得已經(jīng)夠好了,可是最終還是被丈夫找到理由而拋棄,她被棄之后等來的也不是家人的安慰和同情,乃是他們的譏笑。女子被棄的理由會很多,所以作為女子和其家人,只能努力去做到最好。
既然父母的教導如此重要,那么父母一般教導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儀禮?士昏禮》中記載:“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毋違命!’母施矜結(jié)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庶母及門內(nèi),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矜鞶!”古代的女子從小就要學習各種禮儀,包括婦德、婦言、婦容和婦功等,我們簡要總結(jié)一下女子的受教內(nèi)容。第一,孝敬公婆。詩經(jīng)時代是一個孝道盛行的時代,女子既已嫁到夫家,就要勤勉侍奉公婆,不可違背他們的命令。第二,順服丈夫。女子出家之后就要“從夫”,凡事以丈夫為主導,盡心盡力做好一個做妻子該做的事情。第三,勤儉持家。女子嫁到婆家之后不是養(yǎng)尊處優(yōu),而是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女子的工作主要是一些家務,但是要做到完美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四,生養(yǎng)子嗣。這一點對女子而言是最重要的一點,“七出”里邊有一點就是“無子,出”,女子如若不能生養(yǎng),那她在婆家的地位可能不保。
父母對女兒進行教導的原因和教導的內(nèi)容可能有很多,以上只進行了簡要的說明,但是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切活動的總目的都是為了讓女兒婚后的生活順利和美滿??蔀楹我獙ε佣嗉咏虒Ф皇悄凶?,這也不得不讓我們反思當時社會男女的地位。詩經(jīng)時代各種禮法制度在逐漸形成,婚姻從自由到不自由,女子的自主權(quán)也越來越少,本就處于劣勢的女子地位更加地下降。女子的地位在一點點地下降,思想也在一點點被禁錮,我們不能不對那時的女子抱以同情。
[1]楊天宇.《儀禮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蔣見元,程俊英.《詩經(jīng)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