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融融春意濃,群賢錚錚議政聲。
剛剛落幕的全國人代會,代表們積極履職的身影被一一記錄,建言獻策的聲音被廣為傳播:大會發(fā)言不再“穿靴戴帽”,而是直奔主題;議案“接地氣”、建議“有底氣”,代表們以民生情懷和法治思維,著墨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宏圖偉業(yè),展現(xiàn)了良好素質(zhì)和履職風采。
人代會有會期,但代表履職沒有休止符。會上履職固然重要,閉會期間的表現(xiàn)則更為可貴。然而,與人代會上的“搶眼”出鏡相比,各地閉會期間代表的履職狀況與選民期待還有不小差距。
有人比喻:代表履職好比江河之水,在人代會這個“汛期”里波瀾壯闊,一旦過了“汛期”,就顯得風平浪靜?,F(xiàn)實中也不乏這樣的現(xiàn)象:有問題找不到代表,即使找了也無濟于事;有的代表“偶露崢嶸”,即便參加視察調(diào)研,也是“蜻蜓點水”;面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代表時常集體失語,缺乏“為民執(zhí)言”的激情和“為民請命”的擔當……對此,有人難免感嘆“人大代表去哪了?”
人大代表,是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代表工作,是各級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基礎。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參與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和職責。在人代會上點個卯、亮個相后就歇腳、隱身,既不符人大制度設計的本意,更會削弱人們的制度自信。
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代表閉會期間行權履職潛力很大,空間很大。
首先,要認清代表身份。當代表很光榮,那是因為肩上的責任重大。但總有少數(shù)人把代表身份當作“榮譽稱號”、“政治待遇”,甚至是某種特別“護身符”,爭取代表職務時十分賣力,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前段時間曝光的衡陽賄選案就是典型案例。面對這種“變異”和尷尬,各地不僅要嚴把代表入口關,更要強化政治常識的教育,讓人們認知人大制度,讓代表找準自身定位。
其次,亮明代表身份。找不到人大代表,原因很簡單,就是代表身份不公開?!拔沂侨舜蟠恚惺抡堈椅?。”這,應該成為代表的履職承諾。近年來,各地探索的公開代表聯(lián)系方式、公布代表議案建議、掛牌“人大代表之家”等做法和形式,既亮明代表身份,拉近代表與群眾的距離,又便于選舉單位和選民監(jiān)督,值得推而廣之。
再次,坐實代表身份?!叭舜蟠钆_,代表唱戲”。要切實發(fā)揮人大代表作用,除了代表提高自身的履職意識和能力外,還得有暢通、便捷、高效的履職渠道和平臺?,F(xiàn)實中,“提了白提”、“建議長跑”等現(xiàn)象,也確實挫傷了一些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在這方面,各級人大常委會大有可為。
2013年以來,浙江省人大開通代表履職服務網(wǎng)絡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確保代表履職“全天候”,效果甚佳。而在建議辦理方面,各地相繼開展了建議辦理滿意度測評、對不滿意的建議進行個案督辦等工作,有效杜絕“代表建議空轉(zhuǎn)”、“辦理敷衍了事”的現(xiàn)象。這些實踐經(jīng)驗需要認真總結(jié)。
當然,沒有約束就沒有壓力,沒有激勵就缺乏動力。代表履職情況怎么樣,也需要有一套科學的監(jiān)督考核機制。無論代表向選民述職、代表履職登記,還是公開表彰優(yōu)秀議案建議,一方面要激發(fā)代表履職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要拓寬對代表的監(jiān)督渠道,讓隱身代表、掛名代表失去容身之所。
代表作用的發(fā)揮,將決定人大制度的功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在民主法治建設“一線”的標準要求下,人大代表應該始終牢記職責、踐行使命,“全天候”履職,從而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制度自信,推動人大制度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