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懷
山西陽泉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山西陽泉 045000
膿毒癥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中,屬于較常見的一種死亡原因;患者自身的疾病發(fā)展到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階段,就會增加病死率;如果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其病死率就會更高,如今還缺乏特別有效的治療手段[1]。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伴發(fā)器官功能障礙,醫(yī)學上稱其為重癥膿毒癥,很容易導致凝血功能發(fā)生異常[2]。血必凈注射液,是一種防治膿毒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新藥,可以有效改善重癥膿毒癥患者的凝血功能[3]。該研究主要回顧性的分析選擇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重癥膿毒癥患者50 例,探討血必凈注射液對重癥膿毒癥患者的凝血功能及預后帶來的影響。
回顧性的分析選擇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期間,在該院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治療的重癥膿毒癥患者50 例,均有凝血功能異常的情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國際膿毒癥會議制定的膿毒癥診斷標準[4]。將50 例患者隨機分為人數(shù)均等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25 例,其中男性17 例,女性8 例,年齡在39~7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1.3)歲,患者肺部感染有9 例,腹膜炎感染6 例,腸道感染5 例,胰腺炎3 例,有機磷中毒2 例;對照組患者25 例,其中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齡在41~8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2.3)歲,患者肺部感染有6 例,腹膜炎感染9例,腸道感染3 例,胰腺炎2 例,有機磷中毒5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以及抗感染、營養(yǎng)、對癥支持等方法進行治療。
對觀察組的患者在入院時,給予血必凈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40033,10 mL)100 mL 加入0.9%的生理鹽水250 mL當中,靜脈滴注,1 次/d,持續(xù)一周時間;對對照組的患者給予等量生理鹽水作為安慰劑對照,1 次/d,持續(xù)一周時間。在用藥前、用藥后的第3 天、第7 天,3 個時間段分別進行APACHEII 評分,同時抽取靜脈血5 mL,檢測血PLT、TT、PT、纖維蛋白原、APTT 等的變化。如出血情況有明顯改善、凝血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則為有效。對兩組患者在第28 天的病死率進行統(tǒng)計。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比表示。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之比較:觀察組患者有效為22 例,無效為3 例,有效率達到88%(22/25);對照組患者有效為7 例,無效為18 例,有效達到28%(7/2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47,P<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第28 天病死率之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死亡人數(shù)達到5 例,存活患者20 例,病死率達到20%(5/25);對照組患者的者死亡人數(shù)達到18 例,存活患者7 例,病死率達到72%(18/25)。通過比較,觀察組患者第28 天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χ2=4.993,P<0.05),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之比較:通過比較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各項凝血指標的變化,如血PLT、TT、PT、纖維蛋白原、APTT 等發(fā)生的變化,均沒有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的第7 天再次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各個凝血指標均有所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的凝血指標變化情況更為明顯。因此,兩組間的血PLT、TT、PT、纖維蛋白原(Fbg)、APTT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情況見下表(表1)。
兩組患者的APACHEII 評分結果之比較: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為(19.6±7.2)分,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為(20.3±5.5)分,兩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在治療期間,其評分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在治療后的第7 天時,觀察組患者的評分為(15.3±3.9)分,對照組患者的評分為(18.2±3.9)分,兩組患者間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血必凈注射液對重癥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s)
表1 血必凈注射液對重癥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s)
組別(n)PLT(×109/L)TT(s)PT(s)Fbg(g/L)APTT(s)觀察組(n=25)對照組(n=25)治療前療后3 d療后7 d治療前療后3 d療后7 d 89.7436.84 107.0545.35 124.4375.23 97.6242.31 157.7320.64 278.5515.51 17.522.51 15.133.23 13.255.43 16.553.14 13.214.21 12.310.93 25.446.42 22.734.51 18.454.21 22.423.46 17.781.25 17.442.24 4.452.42 4.022.13 3.251.15 4.893.04 3.901.45 3.951.31 35.615.44 30.414.21 27.323.45 35.254.43 31.4911.26 24.546.52
表2 兩組患者的APACHEII 評分結果之比較(分)
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清楚,炎癥、纖溶功能常被認為是此病的病理核心。研究發(fā)現(xiàn),膿毒癥患者常有凝血系統(tǒng)發(fā)生異常的情況,病理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大量微血栓的形成,因此有學者認為膿毒癥導致的各個器官功能障礙是因為微循環(huán)障礙導致的[5]。
中藥血必凈注射液由紅花、川芎、當歸等中藥組成,能起到疏通經(jīng)絡、改善微循環(huán)、潰散毒邪、調節(jié)免疫反應等諸多作用,可以阻止異常的凝血過程[6]。通過本次研究對第28 天病死率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病死率達到72%;觀察組患者使用血必凈加入生理鹽水中進行治療,病死率達到20%,兩者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血必凈可以有效緩解重癥膿毒癥患者的病情,降低其病死率,血必凈注射液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凝血功能。本次研究過程當中,觀察組在使用血必凈注射液100 mL 后,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因此本研究認為,在使用血必清時,常規(guī)劑量是比較安全的,對患者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中藥血必凈注射液也許是參與了拮抗炎癥反應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改善了患者的凝血功能,本文主要以DIC 檢測篩查指標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膿毒癥患者的凝血變化[7]。通過對本文的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凝血功能異常的情況均得到明顯改善,主要表現(xiàn)是APTT、TT、PT 水平均趨于正常,其中對照組分別為:(24.54±6.52)s、(12.31±0.93)s、(17.44±2.24)s;觀察組分別為:(27.32±3.45)s、(13.25±5.43)s、(18.45±4.21)s,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Fbg 下降,對照組為(3.95±1.31)g/L,觀察組為(3.25±1.15)g/L,PLT 水平有所回升,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更加明顯。本文研究結果與姚莉[8]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血必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異常情況,降低病程。需要考慮的是,血必凈本身沒有直接抑制、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只有在抗感染、支持治療的基礎上才能應用,從而保護機體臟器功能,因此不可以單獨使用。
綜上所述,血必凈注射液可以有效的緩解重癥膿毒癥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血必凈的作用可能是通過拈抗炎性細胞因子,消除促凝因素,使凝血與纖溶系統(tǒng)動態(tài)平衡恢復,從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除此以外,常規(guī)劑量的血必凈注射液在使用時比較安全,因此在治療膿毒癥時,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應用。
[1]蘇媛,董澤華,付培榮,等.血必凈注射液對嚴重膿毒癥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1,31(7):599-601.
[2]鄒捍東,周青山,吳靈渝,等.血必凈注射液對嚴重膿毒癥患者血肌鈣蛋白Ⅰ和腦尿鈉肽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6):2860-2861.
[3]唐麗群,彭娜,潘志國,等.血必凈注射液對嚴重膿毒癥患者凝血指標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2,19(3):132-136.
[4]陸地,茅堯生,呂鐵,等.血必凈注射液對重癥膿毒癥患者Toll 樣受體4 及下游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4):776-779.
[5]陳華君,徐娜.血必凈注射液對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28(15):2293-2294.
[6]明自強,俞林明.血必凈注射液聯(lián)合持續(xù)血液凈化治療重癥膿毒癥的研究[J].海峽藥學,2013,25(4):63-66.
[7]胡元威,萬小健,朱科明,等.血必凈注射液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的保護作用[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2,29(5):397-399.
[8]姚莉,周小妹,王漢明,等.血必凈注射液對凝血功能障礙膿毒癥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7):103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