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篇)
61.過于依賴他人
買房最怕沒有自己的判斷,聽信片面之詞,而從被銷售人員或房產經紀人牽著鼻子走。他們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技巧,來促使購房者盡快做出決定并出手。但作為購房者來說,其實在沒有想清楚之前做出的決定,總會留下遺憾。還有一些人盲目相信權威的判斷,比如在2005年前后,關于房價“腰斬”、房價泡沫肯定會破裂的說法從未消失過,而現(xiàn)實情況是,房價雖然會經歷調整,但總體依然向上。因此我們的建議是,在樓市整體向好的前提下,購房者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該買的時候就不要猶豫,不管其時市場狀況如何。
62.簽訂合同不細心
簽訂合同的時候粗心大意,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壞習慣。有些購房者會認為,格式合同對買賣雙方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偏袒某一方的可能。但問題在于,如果在沒有完全了解合同內容的前提下,忽略了合同中規(guī)定應該承擔的義務,一旦形成違約,將要承擔違約責任。
而對于由中介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如果不能做到細心,則更加不應該。一般情況下,房產中介公司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合同條款的設置往往傾向于自身,有些甚至還會出現(xiàn)“霸王條款”、陷阱條款,因此稍一粗心,就會讓自己“吃藥”。
63.隱瞞信息引糾紛
說好不說壞,或者避重就輕、蜻蜓點水,這種習慣在出售房產過程中,很有可能因未能起到如實告知義務而讓自己身纏糾紛。有些房主在出售房產時,為了賣個好價錢,或者賣得更快一些,往往會有意隱瞞一些不利的信息,比如衛(wèi)生間存在滲漏、窗戶密封不嚴等等。還有的會故意隱瞞一些對居住產生不利影響的信息,比如屋內曾發(fā)生過兇殺案等。這種情況一旦出現(xiàn),賣家很有可能會為自己的壞習慣付出代價,交易取消不說,還有可能要承擔違約責任。
64.擔心賤賣而“跳價”
房東習慣性“跳價”,尤其是在市場向上的過程中最為常見。很多人都有擔心“賤賣”的心理,因此一看到有人買,就馬上“跳價”。其實目前的市場行情已經不同以往,房價大幅上漲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因此只需在詳細了解市場的情況下,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便可消除疑慮。
有些賣家因為一兩萬元的差價而不肯讓步,其實這有可能會耽誤自己的售房計劃,比如影響到置換時間。其實,對于二手房而言,無法做到精確計價,只能根據(jù)當時的市場行情,確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區(qū)間,如果對方報價處于這個區(qū)間,就可以認為是合理的,而不必糾結一、兩萬元的差價。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如果能夠及時抓住時機置換,反而有利于節(jié)約購房成本。
65.一心想要高價
房東不了解市場行情,不顧實際情況而一味要求租出更高的價格,這其實也是一種常見的壞習慣。而這種習慣帶來的壞處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因為價格高而導致長期空置,即使最后能夠租出去,其實暗地里已經因空置而損失了不少。要改變這種做法,就應該在出租之前,了解周邊行情,要重點了解同類物業(yè)的租金水平。
66.不了解租客
房東一般不會主動去了解租客,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其實房東與租客之間,如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能讓房東省去不少精力,而且還能獲得不少額外好處,比如租客在使用過程中主動室內家具家電,降低人為損耗因素等等。所以,房東應該找機會與租客多交流溝通,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另外,從安全出租角度來考慮,房東也應該掌握房客的基本信息,比如從哪里來,目前從事何種工作?……這樣可以讓自己免去不少麻煩。
67.疏于維護“賣相”
出租房屋,其實應該注意“賣相”。有不少房東在出租之前,不大會主動打掃一下房間,殊不知,這樣的習慣會導致住房的“賣相”差,進而影響到租金收入,或者延長空置時間,得不償失的。因,此房屋在出租之前,一定要認真打掃一遍,保持房內整潔,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氛圍。
68.頻繁調換租屋
很多租房者頻繁更換住房,其實搬家過程極為耗費精力,而且次數(shù)過于頻繁,會讓自己內心感到疲憊不堪。與其這樣,還不如與房東處理好關系,長久租住下去。除非調換工作了,必須得搬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