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怡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主動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1]。
要進行自主學習,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前提,一是必須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是由學習者的態(tài)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比如制定學習目標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對學過程進行監(jiān)控的能力,以及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能力[2]。二是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空間。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內部條件是實施自主學習的基礎。在這兩個前提中,學習者具備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內部條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興趣作為一種動機成分,對自主學習的影響不言而喻。學生對某一門功課的學習興趣越高,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就越強。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維持學生學習動機,引導他們自主地探索新知識,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
1.利用多媒體。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地深入思考,主動地尋求答案。例如引入“平面鏡成像”時,把“猴子撈月”的故事用動畫展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如“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學生雖然親手做過實驗,但對于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遇此相關問題時仍感到無從下手。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此實驗,學生結合自己做的實驗情況理解此知識點就容易多了,同時在學習“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調節(jié)與使用上能做到得心應手。
2.利用問題設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和課堂教學契機。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但由于知識水平有限,時常表現(xiàn)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問,正是這些思想和認知問題驅使學生主動學習。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突出學習主體。如在“家庭電路”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問題: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是什么?同學答:并聯(lián)。又問:在用電高峰時家庭電路中總電阻是增大了還是減小了?同學答:減小。又問:電流是增大了還是減小了?答:增大。再問:既然電流增大了,為什么家里燈反而暗了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能主動地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慮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生活實際。物理知識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及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只會處理已簡化了的物理對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實際問題就不知所措。利用生活實際中的實例、現(xiàn)象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例如講“串并聯(lián)電路”時,教室中三個開關、六盞日光燈是怎樣連接的;冬天下雪時,環(huán)衛(wèi)工人不斷向路面撒鹽;“下雪不冷化雪冷”,這些生活實例都能很快地使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
二、明確學習目標,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行為是為目標服務的,什么樣的目標決定什么樣的行為。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準備程度(主要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動機準備與知識準備),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并適時地投放目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知識性強而又較簡單的內容,可以采用學案的形式提前發(fā)給學生,學生既能知道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又能通過提前預習知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上課學習時的目的性更強,積極性更高。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也可以把學習目標以問題形式寫在黑板上,“先學后教”。學生自己能夠掌握的學習內容通過學生自學、討論先行解決,設置梯度較小的習題進行練習,及時分目標反饋,對于學生有疑問或不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指導,最后由學生完成板書。這樣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使不同學習水平和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得到了有差異的發(fā)展。如《電流的強弱》這節(jié)課,把“電流的物理意義;電流單位及換算;電流表的量程、分度值;電流表的讀數及電流表的使用方法”這些學習目標寫在黑板上,通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80%的學生都能掌握,對于讀數中大量程與小量程的關系、短路等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個別指導或重點講解。這樣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喜悅感,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主制定學習目標。如學習過《光的反射》后,可讓學生自己制定《光的折射》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研究串聯(lián)電路》后,可讓學生自己制定《研究并聯(lián)電路》的學習目標;學習過《電流的強弱》后,可讓學生制定《電壓》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己制定目標的過程,既預習了新知識,又鞏固了已有知識,更對新舊知識的異同點有了明顯的認識,這樣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利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交流與評估,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是電學中的一個重要實驗,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把學生分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學生測定值電阻的阻值,另一部分學生測小燈泡的電阻。給出實驗原理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最后分別選出兩組代表把實驗結果板書在黑板上,通過對比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變,小燈泡的阻值是變化的。針對問題,小組間進行討論交流,分析原因,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伏安法測定值電阻與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兩個實驗的異同點,從而更透徹地理解了小燈泡電阻改變的原因。
學習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也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3]。無論以何種方式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是一個必要前提。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途徑有很多,要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難易、學生認知水平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宋乃慶,徐仲林,靳玉樂.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3]呂世虎,鞏增泰.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