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華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綜合征, 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肺水腫、肺淤血、體循環(huán)瘀血等[1]。本文將對本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56例心力衰竭患者給予臨床研究, 從而探討新活素治療急、慢性及頑固性心衰臨床療效, 為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提供可靠依據(jù), 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56例心力衰竭患者中男27例、女29例,年齡58~81歲, 平均年齡(68.91±1.05)歲, 疾病類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21例、急性發(fā)作心力衰竭19例、頑固性心力衰竭16例。按照抽簽方式將56例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28例)與對照組(28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例數(shù)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規(guī)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吸氧、擴張血管、補液(維持體內水分、電解質、酸堿度平衡等)等。對照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硝普鈉(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 靜脈泵注0.3 μg/(kg·min), 根據(jù)患者給藥后血壓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用藥劑量;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新活素(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經(jīng)靜脈推注1.5 μg/kg后,以0.0075 μg/(kg·min)劑量靜脈泵注48 h。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給予統(tǒng)計學分析并得出結論。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表現(xiàn)及心功能變化情況判斷療效[2]:顯效:經(jīng)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xiàn)均消失, 心功能分級提高2級及以上(或達到I級);有效:經(jīng)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xiàn)均好轉, 心功能分級提高1級且未達到I級;無效:經(jīng)治療后各項臨床表現(xiàn)均未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分級較治療前無變化甚至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心力衰竭患者經(jīng)不同藥物治療后, 研究組臨床治療顯效15例(53.57%)、有效11例(39.29%)、無效2例(7.14%),總有效率高達92.86%(26例);對照組臨床治療顯效12例(42.86%)、有效9例(32.14%)、無效7例(25.00%), 總有效率75.00%(21例), 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對比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力衰竭主要發(fā)生原因為機體心臟異常(結構、功能),使射血功能受損或引起心室充盈, 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急性發(fā)作心力衰竭、頑固性心力衰竭等多種類型[3]。研究表明, 由于心力衰竭存在增加壓力負荷及心容量的多種病理變化, 因此臨床致死率較高, 預后效果并不理想, 嚴重威脅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 臨床治療的關鍵因素是快速改善機體循環(huán)狀態(tài), 增加靜脈系統(tǒng)出血功能及降低外周動脈壓力, 最終達到減輕心臟負荷的目的[4,5]。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周圍環(huán)境改變等多因素共同作用, 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 已引起廣大醫(y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
腦利鈉肽(BNP)是由左心室心肌細胞合成分泌獲得的內源性激素, 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具有顯著的拮抗作用, 同時可獲得滿意的利尿、降低血管張力及拮抗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的作用, 提示人體發(fā)生心力衰竭后及時補充腦利鈉肽可有效維持穩(wěn)定的心臟代償狀態(tài)。新活素, 又稱為重組人腦利鈉肽, 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的新型抗心力衰竭藥物, 由重組DNA技術合成獲得, 具有與機體左心室肌細胞所產生的內源性腦利鈉肽相同生物活性, 用藥后通過有效利鈉、利尿、擴張血管及對神經(jīng)內分泌激活過程進行拮抗從而達到心力衰竭顯著治療目的。
本文研究可知, 對照組僅給予臨床常規(guī)藥物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僅為75.00%, 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組經(jīng)常規(guī)治療后加用新活素, 其臨床總有效率提高至92.86%, 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相符。提示新活素可顯著提高急、慢性及頑固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 保障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1] 關麗卿, 付熠, 黎潤桃, 等.新活素治療急性左心衰患者及對腎功能的影響.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2, 9(15):16-17.
[2] 賀利平, 趙興勝.新活素與硝普鈉治療頑固性心衰的臨床觀察.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 2013(1): 49-51.
[3] Sevimli S, Aksakal E, Tanboga IH, et al.Percutaneous Valvein-Valve 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 With Simultaneous Paravalvular Leak Closure in a Patient With Refractory Right Heart Failure.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4, 7(7):e79-e80.
[4] 張育紅.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酚妥拉明治療肺心病頑固性心衰的療效觀察.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3, 19(18): 2880-2882.
[5] Nakagawa H, Okayama S, Kamon D, et al.Refractory high output heart failure in a patient with primary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disease.Intern Med, 2014, 53(4): 31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