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玉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民間有“冬令進補”之說,如民諺“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如此種種,美其名曰:冬藏。進入冬季母親就開始著手“冬藏”,母親說人體在冬季最易吸收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也能最大地發(fā)揮滋補功效,冬天養(yǎng)精蓄銳、休養(yǎng)生息,來年才能“打虎”。
母親冬藏以“藏熱量”為主,她經(jīng)常吃牛肉、羊肉、紅棗、桂圓肉、山藥、豬血、韭菜等溫補食品。冬天里我享用最多的補品是母親做的羊肉湯,羊肉具有暖中補虛、健脾健胃、改善氣血、補肺助氣等功效。在冬意漸濃的寒風里,輕啜一口滾燙的鮮羊肉湯,人的萬千個毛孔都透著舒坦。母親做的羊肉湯的原湯是用鮮羊骨熬成的,需在旺火上熬上兩個鐘頭直至湯濃發(fā)白,然后加入白芷、桂皮、生姜、茴香、花椒等調(diào)料,再煮上半個鐘頭方才大功告成。母親拿起長勺把肚絲、肺片、豬肝在滾開的鮮羊肉湯鍋里涮上幾遍,連同熟羊肉片一起入碗,配上蔥花、香菜、味精,最后澆上一勺滾燙的羊肉湯入碗。羊肉湯其湯色白似奶,鮮而不膻,香而不膩,其肉酥滑嫩香,柔韌有嚼勁,令人大快朵頤。
冬藏不但要吃肉,還要喝粥。冬天母親煲紅棗粥、山藥粥、茯苓粥、玉米粥、紅薯粥等。母親說冬季宜粥糜進補以健脾養(yǎng)胃、滋養(yǎng)肝腎、消食化痰。我最喜歡喝的是母親做的小米山藥粥。舀上一勺小米淘干凈后,待水開后均勻地撒到鍋里,文火煮半個小時,加入山藥再煮1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如果這碗粥再加上一個雞蛋就是一頓滋養(yǎng)實惠的“冬藏早餐”,喝上一大碗,胃里暖融融。
母親深知冬藏是冬季的養(yǎng)生之道,除了照顧好胃,母親還十分注意保暖,她說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母親早準備好冬衣、冬靴,紅外線取暖器、暖風機、電熱毯等取暖用品,還一再強調(diào),為了適應冬藏,應該增加睡眠時間以達到養(yǎng)精蓄銳的目的。如今我每天都要睡個午覺,醒來之后精神特別好。
母親深諳冬藏養(yǎng)生經(jīng),為了家人的身體煞費苦心,在不知不覺中我面色紅潤,精神煥發(fā),就連手腳都感覺暖暖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