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尊重
奶奶種過地,沒有念過書。但她懂教育,第一課就教我學尊重。
她說,抬頭要尊重天,不管天晴天陰天下雨,出門都要說一聲:“這天真好!”
她說,低頭要尊重地,地長雜草要拔,但拔了不準亂扔,要攢起來焐堆肥。
她說,看人要尊重人,叫花子上門討飯,也要給些熱飯熱菜。人家謝,要馬上說:“不用謝,大家都會有難處?!?/p>
有一次,一個小偷抓走我的毛線帽子。我頭皮一涼就大叫:“我的帽子!”奶奶一看,前面有個人捂著肚子正在人縫里鉆,忍不住一聲怒喝:“手腳放干凈點兒!”那人一怔,丟下帽子,放慢了腳步裝作平常人走路。我要追過去,奶奶一把抓住我。她慢慢走過去撿起帽子,拍拍灰,給我戴上,說:“拿你的東西,還你,人家就沒錯了。你還追,就是你有毛?。 ?/p>
在后來的歲月中,尊重成了我做人的準則。別人怎樣待我,是別人的事情。我抬腳動手,先要想想人家需要不需要,不需要,不強求;我張口說話,先要看看人家愛聽不愛聽,不愛聽,不強加。這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睜眼看人,只看人家的長處,覺得五湖四海處處有老師,使我處處恭敬;二個是看天地萬物,總覺得身邊都是該謝的東西,自然使我心存感激。這使我一生和順,減少了不必要的磕碰。
奶奶說,土地是不騙人的,你種一棵瓜,它給你更多的瓜;你種一粒豆,它給你更多的豆。懂得這個道理,就叫懂事了。懂事的人,懂得尊重天、尊重地、尊重人、尊重自己。這種人,走到哪里都會受歡迎。
學擔當
我是老大。奶奶使喚人,首先使喚我。她說:“使喚你,是信你。”
于是,在一次次的使喚中,一種渴望別人“信”的心理,在我身上蓬勃生成,強勁穩(wěn)固。家里有事,只要力所能及,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會主動伸手去做,而且力求做好??傉J為,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
老家有個習俗,年滿六歲的孩子要在大年初一清晨,到玉帶河里“搶頭水”。那一年,我滿六歲。三十晚上,奶奶給我準備了兩只小桶,一副鉤擔。雞叫三遍,我用鉤擔鉤起小桶,忙著沖出家門。我以為,“搶頭水”我是第一個,沒想到,小巷里,東家西家的門都在響,奔到河埂上,數(shù)不清的小腳板早已在我身前身后飛動。我趕忙下到河邊,給小桶舀滿水,用鉤擔前后一鉤擔上肩,一步一步登上河埂,忙往家里跑。奶奶站在廚房門口,拿著水缸蓋催我:“倒了,快跑!”我連續(xù)跑了好幾趟,水缸才滿,天剛剛亮。當?shù)谝荒ǔ抗庥吃谖⑽⒒蝿拥乃嫔蠒r,我才舒爽地喘了一口氣。奶奶遞給我一塊毛巾。我一邊擦臉,她一邊說:“長大了,這水缸就交給你了,每天天亮前裝滿?!蔽彝纯斓卮饝?。
后來得知,很多小伙伴“搶頭水”,只搶了一趟。他們的爸媽阻止他們跑第二趟,爸媽說,這是風俗,應個景得了,不讓他們再吃那個苦。這些大人,見我天天都在“搶頭水”,還搖頭嘆息,以為我家沒人心疼我。
給水缸挑水是小事,但它讓我養(yǎng)成自覺擔當?shù)暮昧晳T,真是一輩子受益。我一輩子不睡懶覺,一輩子充滿活力,一輩子干起活來都愉悅。奶奶讓我懂得,福是有根底的。童年把根底扎牢,它才萬年青。
(辛勤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家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