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扎西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婦產科,成都 610031)
卵巢儲備功能是指卵巢皮質區(qū)卵泡生長、發(fā)育,形成可受精卵泡的能力,它反映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內分泌功能。卵巢功能減退多發(fā)生于18~40歲,若不及時干預,可在1~6年間發(fā)展為卵巢早衰。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其發(fā)病率有逐漸增長趨勢。目前,卵巢功能減退患者的促排卵方案較多,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長方案和短方案促排卵,前者應用了GnRH-a垂體降調節(jié)作用,后者應用了GnRH-a的早期激發(fā)作用和GnRH-a后期的垂體降調節(jié)作用,有效控制了內源性黃體生成素(LH)峰提前出現(xiàn)[1]。隨著研究的深入,出現(xiàn)促排卵新方案,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劑(GnRH-A)方案,通過拮抗GnRH受體有效快速抑制內源性LH峰。本研究比較GnRH-a長方案及 GnRH-A 方案,探討 GnRH-A在卵巢功能減退患者中促排卵的價值。
選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療,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80例,年齡20~40歲,平均(35.71±4.15)歲;不孕年限2~16年,平均(7.52±1.46)年。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不孕年限、竇卵泡數(AFC)和卵泡刺激素(FSH)、LH、雌二醇(E2)及孕酮(P)等基礎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入組標準:1)符合卵巢功能減退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20~40歲,有生育要求,體質量指數在正常范圍;3)入組前3個月內未服用類固醇激素類藥物;4)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同意進入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超聲檢查顯示多囊卵巢、子宮腺肌癥及子宮肌瘤等;2)子宮或卵巢先天發(fā)育異常;3)合并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者;4)不能按時觀察和隨訪者。
1)FSH≥8.5UI/L或FSH/LH>3.6;2)年齡≥35歲;3)自然周期陰道B超提示雙側卵巢AFC≤5個。滿足以上3項中任意2項即診斷為卵巢功能減退。
觀察組采用GnRH-A方案,即在月經第2天開始使用FSH和/或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根據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確定其啟動劑量,一般150~225IU/d。B超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有1個或以上卵泡直徑達到13~14mm時開始加用GnRH-A,即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德國巴克斯特腫瘤有限公司生產),0.25 mg下腹壁皮下注射,1次/d,直至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對照組應用GnRH-a長方案,在前一月經周期的黃體中期開始使用GnRH-a,即注射用曲普瑞林(德國輝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0.1 mg下腹壁皮下注射,1次/d進行垂體降調節(jié)。于月經周期第2天開始測定血清中E2、LH、P的濃度,B超下監(jiān)測卵巢和子宮內膜情況。當監(jiān)測結果顯示E2<50pg/mL、LH<5mIU/mL、P<2ng/mL,B超顯示無直徑>10mm的卵泡,子宮內膜<5 mm即垂體達到降調節(jié)狀態(tài)時,開始使用FSH和/或hMG促排卵,直至HCG注射日。
B超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至少有1個卵泡直徑達到18mm或兩個卵泡直徑達到17mm時,于當晚21∶00~22∶00注射重組人HCG 250μg,34~36h后取卵,體外受精后48h根據胚胎情況選取2~3個優(yōu)質胚胎進行移植,進一步給予黃體支持治療。
IVF-ET術后14d抽血檢測HCG,陽性者于30~35d行超聲檢查,如果見妊娠囊即確定為臨床妊娠。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HCG日血清E2、LH及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Gn用藥天數及用藥量明顯多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CG日激素水平及用藥相關參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取卵數及受精數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卵巢功能減退患者是輔助生殖治療中的特殊人群,受生育年齡推遲和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發(fā)病率日益增多。竇卵泡數目急劇減少使卵巢低反應及周期取消率明顯增加,為其提供高效而經濟的治療方案一直是輔助生殖的難題之一[3]。IVF-ET過程中,隨著卵巢功能減退,基礎卵泡池縮小,卵細胞里聚積的氧自由基對次級卵母細胞殺傷作用也逐漸明顯,使獲卵數和可移植胚胎數顯著降低。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促排卵藥物方案,獲得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卵子,對提高臨床妊娠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促排卵藥物方案較多,GnRH-A作為新一代垂體降調節(jié)藥物,不會產生囊腫,無低雌激素癥狀,使用靈活方便,募集卵母細胞少,已在臨床廣泛開展[4]。據[5,6]報道,使用GnRH-A促排卵較GnRH-a長方案Gn使用時間及使用量均顯著減少,并且GnRH-A無初始激發(fā)作用,可有效降低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GnRH-A方案 Gn用藥(9.14±1.27)d,Gn用藥量(1 970.22±156.09)IU,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20±1.42)d和(2 320.96±167.38)IU,與相關[5,6]報道一致。兩組患者 HCG日血清E2、LH 及P水平相似。據[7,8]報道,GnRH-A 方案促排卵可引起HCG日血清E2水平下降,導致獲卵數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GnRH-A方案的患者HCG日血清E2水平低于GnRH-a長方案,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應用GnRH-A方案的患者取卵數及受精數均低于GnRH-a長方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二者均能滿足移植胚胎數的需要。適當的血清LH水平在卵泡生成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血清LH水平下降可能對卵子發(fā)育潛能和子宮內膜容受性均有影響[9]。本研究發(fā)現(xiàn)GnRH-A方案對子宮內膜的抑制作用較弱,但最終臨床妊娠率GnRH-A方案明顯高于GnRH-a長方案。
綜上所述,卵巢功能減退患者應用GnRH-A方案促排卵較GnRH-a長方案能夠獲取更高的臨床妊娠率,可有效降低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可能是卵巢功能減退患者一種較好的促排卵治療方法。
[1]徐千花,曹云霞,魏兆蓮,等.不同促排卵方法在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中的應用[J].生殖與避孕,2009,29(1):51-54.
[2]Bancsi F,Broekmans FJ,Looman CW,et al.Impact of repeated antral follicle counts on the prediction of poor ovarian response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4,81(1):35-41.
[3]余蓉,趙軍招,肖仕全,等.早卵泡期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降調節(jié)聯(lián)合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在卵巢儲備功能低下者促排卵中應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1,16(9):1033-1038.
[4]Reh A, Krey L, Noyes N. Are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 losing popularity?Current trends at a large fertility center[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0,93(1):101-108.
[5]Barrenetxea G,Agirregoikoa JA,Jiménez MR,et al.Ovarian response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poor-responder wom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 the effect of luteinizing hormone supplementation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ycles[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8,89(3):546-553.
[6]耿嘉瑄,張少娣,張翠蓮,等.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應患者中的應用[J].生殖與避孕,2010,30(12):837-840.
[7]Satwik R,Kochhar M,Gupta SM,et al.Anti-mullerian hormone cut-off values for predicting poor ovarian response to exogenous ovarian stimulation in in-vitro fertilization[J].Journal of Human Reproductive Sciences,2012,5(2):206.
[8]張少娣,謝娟珂,耿嘉瑄,等.40歲以上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同促排方案的療效分析[J].生殖與避孕,2011,31(4):250-254.
[9]付敏,錢衛(wèi)平.兩種劑量GnRH拮抗劑對超促排卵作用的比較[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