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鋒,裴廣德,甄希,杜軍波
(焦作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yī)院,焦作,454000)
痤瘡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對青少年的情緒和社會功能的影響超過了哮喘、癲癇[1],目前痤瘡治療以口服維A酸類藥物、抗生素、性激素、外用維A酸乳膏、過氧化苯甲酰、硫磺制劑為主要治療手段。由于系統應用維A酸、抗生素或性激素會發(fā)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并且痤瘡丙酸桿菌對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加給尋常型痤瘡的治療增加了困難[2]。我科于2011年10月—2012年8月應用中成藥甘草鋅顆粒聯合新癀片治療輕、中度尋常型痤瘡,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1.1 入選標準 年齡18~35歲;臨床癥狀和體征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3]中尋常型痤瘡的診斷標準;病變程度符合國際改良分級法中輕、中度(Ⅰ~Ⅲ級)標準;2周內未口服及外用治療痤瘡藥物;2個月內未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了解并能遵守治療方案,包括按時隨訪。
1.1.2 排除標準 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患者不能進入該臨床研究:不符合入選標準者;重度(Ⅳ級)尋常型痤瘡或其他類型痤瘡患者;并發(fā)其他皮膚病者;對受試藥物及與所含成分與化學結構類似藥物過敏史者;伴嚴重的心、肝、腦、肺、腎和造血系統等損害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擬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參加研究的工作人員。
1.1.3 剔除標準 受試者撤回知情同意書;失訪;違反臨床試驗方案;自覺無效并經研究者證實;自行停藥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試驗期間合并使用非試驗用藥物可能影響療效評價者。
1.1.4 一般資料 入選的96例患者均為本院皮膚科門診病人,經臨床確診為輕、中度尋常型痤瘡。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46例。治療組男19例,女31例,平均(20.92±0.35)歲,病程1~7 年,平均(1.96±0.41)年,平均皮損數目(31.62±9.18)個;對照組男18例,女28例,平均(21.03±0.28)歲。病程 1~7 年,平均(2.11±0.34)年,平均皮損數目(32.87±10.32)個。2 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藥物與方法
1.2.1 受試藥品 甘草鋅顆粒(商品名:伯迪,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2277),由江蘇瑞年前進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新癀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5020063),由廈門中藥廠有限公司生產。
1.2.2 用藥方法與療程 2組患者均應用新癀片,3片/次,3次/d,餐后口服,并且每晚溫水清潔皮膚后以新癀片5片適量涼開水調化涂于患處,0.5 h后洗凈;治療組加用甘草鋅顆粒5 g沖服,3次/d,治療4周后改為1次/d??偗煶坦?周。
1.2.3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和治療第 2,4,8周末分別對患者進行隨訪,分別對患者面部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及膿皰進行計數。并觀察局部耐受性及其他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等)。
治療期間均囑患者控制攝入甜食、動物脂肪類、油炸類、辛辣食品及烈性酒,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每天用溫水香皂清潔面部,不用油膩化妝品,禁止隨意用手或器械擠壓皮損;盡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緊張及勞累;保證充足睡眠,盡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2.4 療效判斷標準[4]根據療效指數分4級進行療效判定。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皮損數-治療后總皮損數)/治療前總皮損數。痊愈:療效指數≥90%;顯效:療效指數60%~89%;好轉:療效指數 20%~59%:無效:療效指數<20%。臨床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1.2.5 安全性評估 通過對患者的詢問、治療前后體檢和肝功及血尿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不良事件,并對其進行因果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輸入SPSS 13.0軟件包,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所有患者均完成全程治療。治療結束時,2 組患者皮損數[治療組(7.13±6.21)個,對照組(10.23±7.26)]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治療組(31.62±9.18)個,對照組(32.87±10.32個)],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分別為15.625,12.169,2.254,均 P<0.05)。另外,2 組患者的有效率隨治療時間的延長均逐步提高,尤以治療組更為顯著。治療第2,4,8周末,治療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3。
表1 2組尋常痤瘡患者治療第2周末療效比較例(%)
表2 2組尋常痤瘡患者治療第4周末療效比較例(%)
表3 2組尋常痤瘡患者治療第8周末療效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結束時,所有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輕微頭暈(治療組4例,對照組3例)、輕度胃腸道不適(治療組3例,對照組2例),2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分別為0.077 和0.132,均 P>0.05)。不良反應輕,均可耐受,多發(fā)生于治療后1周左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上述癥狀逐漸消退,不影響治療。治療后作肝功能、血尿常規(guī)檢查均未見異常。
尋常型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超過85%青少年患不同程度的痤瘡,并且部分人持續(xù)到中年[5]。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現代醫(yī)學認為,主要與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導管的異常角化、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外界因素、機體的免疫反應和遺傳有關[6]。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油膩而致脾、胃濕熱,復感毒邪致血熱蘊結凝滯于面而發(fā)病,或肺胃風熱,上越肌膚,故治療上以清肺胃血熱為主。新癀片主要成分為腫節(jié)風、牛黃、三七、珍珠層粉、水牛角濃縮粉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F代藥理研究證明,腫節(jié)風含有揮發(fā)油、延胡索酸、琥珀酸、黃酮苷、香豆素、內酯等成分,能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菌消炎;牛黃起抗菌消炎作用;三七能改善微循環(huán),且與水牛角均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珍珠層粉則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抗組胺性過敏、增強體質及局部微循環(huán)等作用[7-8],由此可見,新癀片能夠針對痤瘡發(fā)病的多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治療作用。臨床應用顯示,新癀片口服加外用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可靠,使用安全方便,且不良反應少。在嚴格限制抗生素類藥物濫用的今天,新癀片因具有與抗生素療效相當、不良反應少和不會產生耐藥性等優(yōu)點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施軍[9]和易順強等[10]應用新癀片治療尋常型痤瘡均獲得了滿意的療效。
甘草鋅是從豆科植物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又稱甘草酸)與鋅結合的有機制劑,甘草次酸是甘草酸的藥理活性單位,主要藥理作用是抗炎,其在結構上與皮質類固醇激素相似,在體內可延緩皮質激素的代謝,且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無明顯影響,因此甘草鋅具有類似激素抗炎和抗免疫等作用,卻無激素樣不良反應,可作為激素替代品,其治療痤瘡具有療效好、見效快、不良反應少和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其作用機制如下[11-12]:①體內鋅增加使皮膚內鋅含量增加,使皮脂分泌減少;②正常化與鋅相關的酶-雄激素系統,使雄性激素分泌相對減少;③鋅能提高維生素A的利用,改善上皮細胞的異常角化,保持皮脂腺管通暢,避免皮脂腺管堵塞,有利于皮脂外排;④鋅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及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生理活性及免疫功能,減少皮膚感染。總之,甘草鋅通過調整患者體內的雄激素水平及痤瘡發(fā)病的其他多個環(huán)節(jié)而發(fā)揮治療作用,并減少復發(fā)。
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治療疾病在選擇藥物考慮其療效的同時,會更加關注其安全性、相關的不良反應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治療組采用中成藥甘草鋅顆粒聯合新癀片口服加外用能針對痤瘡發(fā)病的多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治療作用,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在治療第2,4,8周末總有效率(42.00% 、66.00% 、92.00%) 均 明 顯 高 于 對 照 組(21.74%、45.65%、71.74%,均 P<0.05),不但療效好、起效快,而且避免了抗生素的長期應用、不良反應及耐藥性??傊什蒌\顆粒與新癀片聯合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確切,皮膚損害改善顯著、迅速,且治療安全,不良反應少,不易產生耐藥性,是治療輕、中度尋常型痤瘡病較為理想的藥物,值得臨床借鑒。
參與文獻:
[1]中國醫(yī)師協會皮膚科醫(yī)師分會.中國痤瘡治療指南 (討論稿)[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5):339-342.
[2]Munavalli GS,Weiss RA.Combination light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an overview and introduction to photopncumatie therapy[J].Medical Laser Application,2008,23:141-146.
[3]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65-1169.
[4]劉倫飛,嚴建良,方紅,等.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治療尋常痤瘡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12):867-870.
[5]Collier CN,Harper JC,Cafardi JA,et a1.The prevalence of acne in adults 20 years and oldel[J].J Am Acad Dermatol,2008,58:56-59.
[6]楊小燕,何黎.痤瘡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37(3):152-154.
[7]楊姜德,張述華,盧圓圓.新癀片聯合阿奇霉素與0.1%阿達帕林凝膠治療尋常型痤瘡的療效觀察 [J].中國藥房,2010,21(28):2664-2665.
[8]朱應玉.新癀片治療尋常痤瘡臨床療效觀察 [J].中華中西醫(yī)學雜志,2007,5(12):72-73.
[9]施軍.美他環(huán)素聯合新癀片治療尋常痤瘡臨床觀察 [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4):355-356.
[10]易順強,李奇俊,董玲,等.新癀片聯合多西環(huán)素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1,27(4):297-298.
[11]楊朝英.甘草鋅顆粒輔助治療尋常性痤瘡184例臨床療效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8,14(9):59-60.
[12]嚴寒春,冉朝陽,黃宗銘.甘草鋅顆粒治療尋常性痤瘡116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09,2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