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國時期陳鐘凡的朱子學研究及其創(chuàng)新*——從宋代思想史的角度看

        2014-12-04 05:54:54樂愛國
        南京社會科學 2014年4期
        關(guān)鍵詞:思想

        樂愛國

        當今對于朱子學,有思想史的研究與哲學史的研究之不同;雖然研究同一對象,但二者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陳鐘凡(1888-1982年),又名陳中凡,字覺元,號斠玄,江蘇建湖人。191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門,1917年畢業(yè)留校任教,同時為哲學門研究所研究生,研究的科目包括邏輯學史、近世心理學史、儒學玄學、二程學說、心理學及身心關(guān)系等。①1921年任東南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后來又先后任教于廣東大學、東吳大學、金陵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1952年起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他于民國時期1933年出版的《兩宋思想述評》包含了從宋代思想史的角度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既以朱熹理學為主,又涉及朱熹的政治論與教育論;而且在對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分析中,不僅限于哲學層面,還包括從不同學科層面的研究,因而能夠在闡述朱熹的學術(shù)思想來源、朱熹的宇宙論、朱熹的心性論與修養(yǎng)論、朱陸學術(shù)之異同以及朱熹政治論與教育論等方面均有新的創(chuàng)建,對于今天的朱子學研究或許有所啟迪。

        一、朱熹的學術(shù)思想來源

        朱熹的學術(shù)思想與二程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然而,程頤與程顥之間存在著學術(shù)差異,而且一直有學者贊同黃宗羲所說“朱子得力于伊川,故于明道之學,未必盡其傳也”②,認為朱熹學術(shù)思想來源于程頤。1916年出版的謝無量《中國哲學史》指出:“明道之學,每以綜合為體;伊川之學,每以分析立說。此二程所由大同小異者也。后來陸王學派,近于明道;朱子學派,近于伊川。故明道之宇宙觀,為氣一元論;伊川之宇宙觀,為理氣二元論。朱子承伊川,其說益密?!雹圻@里既講程頤與程顥的差別,又明確講朱熹近于程頤,與朱熹對立的陸王學派近于程顥。與此相類似,1927年,梁啟超在清華國學院講授《儒家哲學》,其中也指出:“明道的學問,每以綜合為體;伊川的學問,每以分析立說。伊川的宇宙觀,是理氣二元論;明道的宇宙觀,是氣一元論。這是他們弟兄不同的地方。程朱自來認為一派,其實朱子學說,得之小程者深,得之大程者淺。”④1929年出版的周予同《朱熹》也認為,朱熹“舍大程(顥)而追小程(頤)”,并指出:“普通謂朱子集宋學之大成,實一極浮泛之語;嚴格言之,朱子學術(shù)實由李侗以上溯程頤,其余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等等,不過其學術(shù)淵源上之旁流而已?!雹萃瓿霭娴馁Z豐臻《宋學》在論及朱熹思想的來源時說道:“晦庵匯集古來諸家的思想為自己學說的資料;如孔子的仁,子思的誠,孟子的仁義,周子的太極圖說,小程子的理氣二元論、居敬窮理說,張子的心性說,邵子的先天易說等;一經(jīng)過晦庵的手,即有詳細的說明,并能融會貫通。”⑥這里唯獨沒有提及大程子程顥。1931年出版的呂思勉《理學綱要》則講“二程性質(zhì),實有不同,其后朱子表章伊川,象山遠承明道,遂為理學中之兩大派焉”⑦。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對于程頤與程顥之間存在的學術(shù)差異作了研究,不僅分章闡述二程各自的思想,而且還從四個方面作了區(qū)別:其一,自宇宙論言之,程顥持神氣一元論之說,程頤主理氣二元論;其二,自人生論之,程顥超主觀客觀而任直覺,近惟理派之說,程頤講涵養(yǎng)、窮理,近經(jīng)驗派之說;其三,自心性論言之,程顥專論氣質(zhì),程頤于氣質(zhì)之性以外又立義理之性,分性為二元;其四,自方法論言之,程顥注重綜合,程頤偏于分析。⑧

        但是,對于朱熹的學術(shù)思想與二程的關(guān)系,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則認為,朱熹的學術(shù)思想“以橫渠、伊川為宗,而旁通于濂溪、明道”⑨。該書還明確指出:“朱熹學說之特色,在網(wǎng)羅古今,融會貫通,自成系統(tǒng)。舉凡《論語》之言仁,《大學》之言致知、格物,《中庸》之言誠,《孟子》之言仁義,漢儒之言陰陽、五行;下逮周敦頤之《太極圖說》,張載之心性說,邵雍之先天易說,程顥之仁說,程頤之理氣二元說,旁及佛老之書,莫不兼容并包,冶諸一爐,加以系統(tǒng)的組織,自成一家之言。信乎括囊大典,承先啟后,集近代思想之大成者也?!雹膺@里不僅講朱熹學術(shù)思想來源于程頤,而且具體指出了朱熹學說對于程顥仁說的兼容并包,顯然是把程顥看作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來源之一。正因為如此,陳鐘凡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要比其他學者更多地強調(diào)朱熹對于程顥學術(shù)思想的吸取。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之后,雖然有1934年出版的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仍然強調(diào)朱熹與程頤一脈,而與程顥有別,并明確指出:“程伊川為程朱,即理學,一派之先驅(qū),而程明道則陸王,即心學,一派之先驅(qū)也?!?但1948年錢穆發(fā)表的《周程朱子學脈論》,則從心性論的角度把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統(tǒng)一起來,以針對當時一些論文“屢嘗指出此四家思想之相異及其先后轉(zhuǎn)接之線索”,指出:“此四家思想,雖有小異,仍屬大同。”?而且認為,只有明白此四家思想之大同,才更易明白程朱與陸王的差異。

        二、朱熹的宇宙論

        對于朱熹的宇宙論,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從四個層面加以討論:“一曰,宇宙存在之原理;二曰,宇宙表見之原理;三曰,神之觀念;四曰,自然現(xiàn)象之說明”?。前兩項屬哲學問題,后兩項分別屬神學和科學問題。

        1.哲學層面

        如前所述,與陳鐘凡同時的學者大都認為,朱熹繼承程頤講理氣二元論。其實,這種觀點在當時已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質(zhì)疑。周予同《朱熹》認為,朱熹只是在講理氣關(guān)系時主于理氣二元論,而在講宇宙本體時則主于太極一元論,即理一元論,所以,“朱熹實為一元的二元論者”?。1929年出版的鐘泰《中國哲學史》認為,朱子雖理氣并言,但是以理為本,以氣為用,而謝無量《中國哲學史》講朱子純主理氣二元論,未為真知朱子;?明確反對把朱熹的理氣論看作理氣二元論,而要求以體用關(guān)系解釋朱熹的理氣論,強調(diào)朱熹的理氣不相分。呂思勉《理學綱要》則認為,在朱子那里,“理氣為一”,“疑朱子謂氣之外別有所謂理之一物焉,則亦失朱子之意已”。?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則進一步明確認為,朱熹宇宙論屬于“具體的一元論”。他說:“關(guān)于宇宙存在之原理,周敦頤言太極,邵雍言惟心,程顥、楊時言惟氣,取心取物雖不同,同屬單元論之主張。程頤則兼言理氣二元,熹更綜合二者以為具體的一元論焉。”?他認為朱熹綜合了程頤的理氣二元以及程顥等人的一元論,而提出“以太極一元為最后之本體,由理氣而生二氣五行、天地萬物”的具體的一元論。他還說:“理氣孰為先后,無可推究。常言理先氣后,此特假設(shè)之詞耳。就理論之,實同時并著,斷難截然分立,強判主從也?!孰m存于同一之方所,著于同一之時間,仍不失其為對待之兩元也?!?但又說:“理氣雖屬對待,然同與太極有密切之關(guān)系,故可融合之而為一元焉?!?也就是說,朱熹宇宙論“以太極一元為最后之本體”,但在具體的理氣關(guān)系上又主張理氣“同時并著,斷難截然分立,強判主從”。

        2.科學層面

        對于朱熹宇宙論,陳鐘凡不僅從哲學層面上,而且還特別強調(diào)從自然科學的層面做出評價。對于朱熹所謂“天地初間只是陰陽之氣。這一個氣運行,磨來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許多渣滓;里面無處出,便結(jié)成個地在中央。氣之清者便為天,為日月,為星辰,只在外,常周環(huán)運轉(zhuǎn)。地便只在中央不動,不是在下”;“天運不息,晝夜輾轉(zhuǎn),故地搉在中間。使天有一息之停,則地須陷下。惟天運轉(zhuǎn)之急,故凝結(jié)得許多渣滓在中間。地者,氣之渣滓也,所以道‘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陳鐘凡指出:“此言天地之成因,由于動力之運轉(zhuǎn);至其互相維系,則由運行之不息,視后世之言天者,雖精粗有別,其原理則無異也?!?顯然,對于朱熹提出的關(guān)于天地由清濁之氣凝結(jié)而成以及天地運行不息而互相維系的原理,予以了肯定。但是,他又說:“惟言地居中不動,天以氣而依地之形,地以形而附天之氣。則思致不能如近代科學之精密

        也。”?

        對于朱熹所謂“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時,想只有水火二者。水之渣腳便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為波浪之狀,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甚么事凝了。初間極軟,后方凝得硬”。陳鐘凡認為,朱熹這個推斷,“因登高望山,狀如波浪,推及地殼因水火之力,由流至凝。此其想像所及,非全無依據(jù)、閉目思維者比矣”?。他還說:“其他推論璣衡、黃赤道、日月經(jīng)度、日月蝕、弦望、潮汐及風雨雷霆之原因,并有說明,較之張載,尤為密察?!?顯然,在陳鐘凡看來,朱熹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既有合理之處,較之前人有所進步,但又“不能如近代科學之精密”。

        正是通過從宇宙存在之原理、宇宙表見之原理、神之觀念、自然現(xiàn)象之說明四個層面對朱熹宇宙論的分析,陳鐘凡指出:“統(tǒng)觀熹之宇宙論,以太極一元為最后之本體;由理氣而生二氣五行、天地萬物,莫不循一定之體系以為演進,則知于因果上之關(guān)系外,當有目的上之關(guān)系,為其表見之根據(jù)。故進而主張目的論。至陰陽之所以能往來屈申,發(fā)生萬物者,則屬神之妙用。故進而主張泛神論。此并形而上學及神學上之見解也;至自然見象,則屬諸科學范圍,其說雖視張載、程頤為密,究未足入近世科學之林,則以其說多由臆測,非由儀器以測知,本數(shù)理以推驗也?!?顯然,正是從哲學與科學統(tǒng)一的層面加以考量,陳鐘凡認為,朱熹之宇宙論,“以太極一元為最后之本體”。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提出朱熹宇宙論屬于“具體的一元論”之后,有不少學者明確持朱熹為太極一元論的觀點。1934年,先前認為朱子哲學的本源是理氣二元的王治心在《中國學術(shù)體系》中認為,朱子“很明白地承認本體為太極,還是絕對的一元論”?。1935年,孫遠發(fā)表的《朱學檢討》指出:“朱子之宇宙觀念,是為理一元論。”?“雖于方法上雜為氣說,然非以理與氣并立為相對之二元,只以一元之體用拆開來說。”?1937年,李兆民發(fā)表的《紫陽理學之我見》認為,周敦頤主太極說,程頤倡理氣二元論,“朱子整理二家冶諸一爐,造成二元融和之一元論”?。這些觀點與陳鐘凡是相一致的。

        三、朱熹的心性論與修養(yǎng)論

        1.心性論

        與當時學者討論朱熹的心性論大都從理氣二元論出發(fā)闡述其天地之性與氣質(zhì)之性、心統(tǒng)性情、道心與人心不同,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通過闡述朱熹對于心、性、情、欲、意、志、才、知覺、思慮等各種心理要素的界定,具體分析各心理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論及“性與命”、“心與性”、“性與情”、“心與性情”、“情與欲”、“心、性、情、意”、“意與志”、“情與才”等;并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對心、性功能的討論,進一步討論朱熹的心性論。

        民國時期,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朱熹心性論可以追溯到1924年汪震發(fā)表的《中國心理學史上的戴震》。該文在討論戴震思想的同時,對朱熹的心理學思想作了系統(tǒng)的概述,并且指出:“朱熹是宋儒當中最偉大的一個人物;他又是一位大哲學家,又是大教育家,大心理學家。他的心理學在中國心理學史上占極重要的位置”?!霸谛睦韺W史上,宋儒的心理學實在是中國心理學的中心?!?1926年出版的江恒源《中國先哲人性論》進一步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討論朱熹的心性論,認為朱熹哲學包含了“系統(tǒng)的心理學”?,并具體闡述朱熹在心理學上的貢獻:第一,“他能就各種物體加以比較,區(qū)別其有無生命、有無心靈”;第二,“他能就各種心象加以區(qū)別,并且各下一個定義”;第三,“他能說明各種心象交互的關(guān)系和區(qū)

        別”。?

        在汪震、江恒源對朱熹心理學思想作出概述的基礎(chǔ)上,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進一步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具體地討論朱熹的心性論,不僅對朱熹心性論在心理學上的貢獻作出闡述,而且還從朱熹與北宋“五子”的比較中給予了評價。他說:“宋人根據(jù)心性問題以討論人生者,周、張、二程,約別兩派:周敦頤言性純粹至善,程顥言‘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并屬玄學的研究。張載分天地之性及氣質(zhì)之性為兩事,程頤亦言‘論氣不論性不備,論性不論氣不明’。其分析研究,始略近于科學。至朱熹乃綜合兩派,組織而成系統(tǒng)的心理學焉?!?他認為朱熹的心性論實際上就是“系統(tǒng)的心理學”。

        陳鐘凡認為,邵雍對心理略有分析,但“仍未密察”,張載雖較有條理,但“未能精詳”;直至朱熹把心理分為心、性、情、欲、意、志、才、知覺、思慮等若干類,并分別“加以確切之界說”,而且,朱熹對于各種心理要素的界定之嚴謹,“其說較張、程益趨密矣”?。尤其是,陳鐘凡還具體闡述了朱熹對各心理要素之間關(guān)系的分析之系統(tǒng),并指出:“熹以心為統(tǒng)攝全部精神作用之主宰,以實理言謂之性;其發(fā)動處謂之情;動之甚者謂之欲;發(fā)動之力謂之才;意者計議發(fā)動之主向;志則表明發(fā)動之目的也。熹分析心象為數(shù)事,且排比而成一定之系統(tǒng)。中國言心理者,至是乃遠于玄學而近于科學矣。”?

        在此基礎(chǔ)上,陳鐘凡進一步從哲學的層面討論朱熹對心、性的分析,論及朱熹心性論的諸多問題,特別討論了朱熹對于心與性以及二者關(guān)系的闡釋,并且指出:“綜觀熹之心性說,以人心與道心由操舍存亡之用而異名,非謂人有二心。本然天命之性,受氣稟之蔽,而為氣質(zhì)之性,猶浮屠言真如在纏,亦非謂前后異性也。審是,乃知熹之心性論,實能融合周、邵、張、程一元二元之說,而求其貫通,信足自成家言,有倫有脊者矣?!?

        陳鐘凡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于朱熹心性論的闡述,在1936年出版的陳青之《中國教育史》中得到了再現(xiàn)。該書指出:“朱子說明心理現(xiàn)象及作用,比較以前各家都說得詳細:他不僅只論性之善惡,并將心、性、情、才、欲及意志種種心理名詞都一一下個解釋。大要以心為人生之主,性是天所賦與的心之理,其他各種作用全是由心所發(fā)生、由心所指使的?!?此外,該書還闡述了朱熹對于各種心理要素及其相互關(guān)系的解釋,并且還指出:“朱子這種心理的解釋,雖不盡合于科學,但以心為中心,分述一切,而于其他許多意義中側(cè)重一個性字,只要知性便可以盡心,片段之中卻有一個系統(tǒng)?!?

        2.修養(yǎng)論

        由于在思想來源上強調(diào)朱熹對程顥學術(shù)思想的吸取,陳鐘凡在修養(yǎng)論上不僅講朱熹繼承程頤的居敬窮理之說,而且還講他吸取程顥的存仁主靜之說,因此,除了講朱熹的格物致知、持敬力行,還講他的仁說和以靜為本。

        在陳鐘凡看來,朱熹講“仁”,“以仁者通天地而貫萬物,包四德而統(tǒng)四端,周遍時空,而專一心之全德者也”?;又認為,“仁廣義無所不包,故曰心之德;其狹義則莫要于惻隱溫厚,故曰愛之理,其量足以被天地萬物,故曰天地生物之心也?!?對此,陳鐘凡還說:“熹言‘無私然后仁,惟仁然后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蓋由忘情物我,而后了無是非,而后乃能與天地萬物混同為一。與莊周齊物之旨,默契無間,惟又言由惻隱之心,推至親親仁民愛物,則取孟軻擴充之說,由情感發(fā)端,與純?nèi)沃庇X者不同,此其說之未純者也?!?

        朱熹講“敬”,但又講“敬”與“靜”的相互聯(lián)系。陳鐘凡特別對朱熹講“靜”作了闡述。他說:“自周敦頤有主靜之說,傳之程顥,其后羅從彥、李侗專教人默坐澄觀,看喜怒哀樂之未發(fā)時氣象。熹早年問業(yè)李侗,固嘗服膺其說已;后又參以程頤主敬之言,以靜字為稍偏,不復(fù)理會。迨其晚年,又深悔平日用功,未免疏于本領(lǐng),致有辜負此翁之語,深信延平立教之無弊。……熹固始終認主靜為涵養(yǎng)之惟一方法也。”?在陳鐘凡看來,朱熹雖然對于自周敦頤、程顥直至李侗的主靜之說有過懷疑,但最終仍然予以肯定。而且他明確認為,朱熹是“以敬為貫通動靜,而必以靜為本”?。他還說:“統(tǒng)觀熹之人生論,其居敬窮理之說,本諸伊川,存仁主靜之說,原于明道,蓋會粹經(jīng)驗、惟理兩派而一之。特以理為先天固具之實體,敬為常惺惺之征驗,傾向于惟理派者為多;故以主靜為惟一之方法,而以仁為最高之理想焉。熹于二程,蓋左右采獲,而自成一系統(tǒng)者也。”?顯然,陳鐘凡在講朱熹思想源于程頤居敬窮理的同時,非常強調(diào)朱熹對于程顥修養(yǎng)論的吸取,因而能夠更好地闡述朱熹的存仁主靜思想。

        四、朱陸學術(shù)之異同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除了第十二章“朱熹之綜合學說”,還有“朱陸學術(shù)之異同”一節(jié),對朱陸學術(shù)之異同作了深入分析。該節(jié)首先闡述了朱陸之辯的來龍去脈,指出:“溯兩家思想之歧出,原于周敦頤之《太極圖說》。初,九韶以《太極圖說》與《通書》不類,疑非周氏之書,或其少時之作,熹力辯之。九淵則更致疑于‘無極而太極’一言;謂‘太極者實有是理’,不當言無。熹則以‘無形有理’之說答之。蓋一主惟理之一元論,一主理先氣后之二元論,反復(fù)辯詰,累千百言而不休,蓋由其根本主張不同也。”?此后,便有了著名的“鵝湖之辯”。

        關(guān)于朱陸之異同,陳鐘凡作了細致地分析,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1)“以宇宙論言之:九淵言‘塞宇宙一理’,主惟理一元說;熹言‘理先氣后’,合理氣二元以為具體的一元論。此其不同者一也?!?/p>

        (2)“以心性論言之:熹立人心、道心之別,及義理之性、氣質(zhì)之性等說;九淵則謂‘心一心也,理一理也’,不取其具體的一元之說。此其不同者二也?!?/p>

        (3)“以人生論言之:熹嚴天理人欲之辨,謂:‘不出于理,則入于欲?!艤Y則主天人合一,理欲無殊。此其不同者三也?!?/p>

        (4)“以方法論言之:熹解致知格物,謂‘即物窮理’;九淵謂:‘萬物皆備于我,只要明理?!渲骼碛赏馊?,注重歸納;九淵主理由內(nèi)出,注重演繹。此其不同者四也。”

        (5)“以行為論言之:熹以道問學為主,謂:‘讀書以觀圣賢之意;因圣賢之意,以觀自然之理。’九淵以尊德性為宗,謂:‘先立乎其大者,而后天之所與我者,不為小者所奪。本體不明,徒致力于外索,是無原之水也?!毁F經(jīng)驗,一尚直覺。此其不同者五也?!?

        基于以上對于朱陸之異同的分析,陳鐘凡說:“總之:兩家之學,一主惟理,一綜理氣二元;一貴循序漸進,一求頓悟;一以德性為先,一以學問為要。經(jīng)驗直覺,乃各趨一途,屹立并峙于南宋時期,而成當代之兩大學派焉。”?

        關(guān)于朱陸異同的學術(shù)根源,與陳鐘凡同時的學者大都認為朱陸之異源于程頤、程顥之別。對此,陳鐘凡依據(jù)史料作了細致分析,指出:“象山學術(shù),原于家傳,別無所承。黃震謂其‘遙出于上蔡’,全祖望謂其‘兼出于信伯’,王梓材謂為‘上蔡震澤橫浦林竹軒續(xù)傳’,并屬臆測之談。蓋以其學近明道,因謂明道由謝良佐、王蘋、張九成、林季仲而傳九淵;猶之伊川之學由楊時、羅從彥、李侗而傳朱熹,儼然兩大支流,派別分岐也?!?但是,陳鐘凡又認為,陸九淵宗明道而黜伊川“亦未嘗全無依據(jù)”,因而也贊同所謂“南宋朱陸學派之分,原于北宋二程”的說法。

        五、朱熹的政治論與教育論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并不僅限于理學,而且還涉及政治論與教育論。關(guān)于朱熹的政治論與教育論,當時周予同所撰《朱熹》已經(jīng)從哲學層面做過論述。在周予同看來,朱熹哲學包括“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而“價值論”除了闡述心性論、修養(yǎng)論之外,還包括朱熹的教育哲學、政治哲學、宗教哲學。當然陳鐘凡對于朱熹政治論與教育論的闡述不僅限于哲學層面。

        1.政治論

        關(guān)于朱熹的政治論,陳鐘凡分為八個方面:(1)“心術(shù)”,(2)“仁義”,(3)“王伯(王霸)”,(4)“官制”,(5)“任賢”,(6)“財賦”,(7)“軍政”,(8)“刑罰”。在對朱熹的“心術(shù)”、“仁義”、“王霸”思想的論述中,陳鐘凡認為,在朱熹看來:“天下萬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處。所謂大根本者,固無出于人主之心術(shù);而此謂要切處者,則必大本既立,然后可推而見焉?!斯胖教煜抡?,所以汲汲于正心誠意以立其本也?!薄肮攀ベt之言治,必以仁義為先,而不以功利為急?!w天下萬事,本于一心,而仁者,此心之存之謂也。此心既存,乃克有制;而義者,此心之制之謂也?!薄疤炖砣擞?,不必求之于古今王伯(王霸)之跡,但反之于吾心義利邪正之間,察之愈密,則其見之愈明;持之愈嚴,則其發(fā)之愈勇?!?顯然,這些是從哲學層面對朱熹政治論內(nèi)涵的闡述。對此,陳鐘凡還說:“統(tǒng)觀熹之政見,‘以仁心行仁政’一語,足以賅之?!?

        除了對朱熹政治哲學的闡述,陳鐘凡還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對朱熹的“官制”、“任賢”、“財賦”、“軍政”和“刑罰”思想一一作了概述,顯然,這些是從具體的治國方法以及政策主張的層面對于朱熹政治論的闡述。

        需要指出的是,陳鐘凡把朱熹的政治論概括為“以仁心行仁政”對后來的學術(shù)研究具有重要影響。1937年出版的楊幼炯《中國政治思想史》在闡述朱熹政治思想時指出:“其政治論之中心,主張‘以仁心行仁政’,此為儒家之傳統(tǒng)思想。所謂‘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shù)以立綱紀’,此即謂政治之本,基于人主之心術(shù)。”?這一說法顯然來自陳鐘凡的《兩宋思想述評》。

        2.教育論

        關(guān)于朱熹的教育論,1916年出版的謝無量《朱子學派》作了專題討論,其中認為朱熹的教育就是教人為學,而首先是教人把立志看作“學者第一要義”(51),并且“以實用切己為主”(52)。對于謝無量的《朱子學派》,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認為,“此書不足取”(53),但還是將它列入“參考書”,并對其中所述朱熹教育說多有汲取和豐富。

        陳鐘凡認為,朱熹的教育之本旨,在于“使學者求修齊治平之要道,備國家官人之選”(54),所以教育在于教人為學,主要包括“立志”、“切己”、“氣象”、“下學”等四個方面。陳鐘凡認為,在朱熹看來:“學者知圣凡以學識不同,非氣稟有異,則當磨礪精神,勇猛精進,痛切懇惻以求之,方有所得?!薄皩W者既立大志,更須細密用功。如徒以遠大自期,而不切己理會,則虛浮夸大,終無成就?!薄伴_闊宏毅之氣象,必由涵養(yǎng)得來。……故氣象為涵養(yǎng)之結(jié)果,然亦須平日潛心理會?!薄盀閷W須踏實用功,循序漸進?!?55)對此,陳鐘凡還作了概括說:“統(tǒng)觀熹之教育學說,立志務(wù)求遠大,氣象務(wù)求恢宏,而功夫必須切己踏實,不可專恃書冊求義理,須就自身推究,切近處理會。積累日久,而后天地事物之理,修齊治平之道,莫不貫通。此由近及遠,下學上達之功,非一超直悟,直捷簡易之說之可比也。”(56)

        六、余論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研究,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jié),但是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從思想史角度研究朱子學與從哲學史角度研究之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研究視域而言,陳鐘凡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不僅限于理學,還涉及其他學科領(lǐng)域的學術(shù)思想,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思想;而且在分析和闡述中,也不僅限于哲學層面,還包括從不同學科層面的研究,包括從自然科學層面對朱熹宇宙論的闡述,從心理學的層面對朱熹心性論的闡述。即使是闡述朱熹理學,也不僅限于以程頤思想為宗,還包括對于程顥思想的吸取。正是這種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才能全面展示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豐富性和綜合性。

        第二,就研究方法而言,陳鐘凡對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較多的是運用歷史的方法,不僅在研究和闡述中以史料為依據(jù),而且更注重于對所研究問題的歷史過程、來龍去脈的分析和闡述。其中對于朱熹的學術(shù)歷程以及朱陸之辯來龍去脈的梳理,展示了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發(fā)展過程,為從思想史角度研究朱子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就學術(shù)觀點的創(chuàng)新而言,陳鐘凡在闡述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就當時而言,最重要的是認為,朱熹不僅以程頤為宗,而且也吸取了程顥的思想。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朱熹在宇宙論上綜合了程頤的理氣二元以及程顥的一元論,而提出“具體的一元論”;在心性論上“綜合兩派,組織而成系統(tǒng)的心理學”;在修養(yǎng)論上,講程顥的存仁主靜。盡管這一觀點由于后來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較多強調(diào)朱陸之異源于程頤與程顥之別,而實際上并沒有成為學術(shù)界的主流觀點,但卻為后來錢穆強調(diào)周、程、朱熹一脈相承,而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揮。

        正是通過對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陳鐘凡在《兩宋思想述評》第十二章“朱熹之綜合學說”的“結(jié)論”中針對當時所謂朱熹思想龐雜而有歧異,“與儒家舊說,多不相蒙”之類的言論,指出:“然吾觀其大體,則以橫渠、伊川為宗,而旁通于濂溪、明道,更上酌斟乎孟荀之辨,旁參稽乎釋老之言,折衷至當,確定新儒家之學說者也。是故孔子之書,詳于文章政事,性與天道,不可得聞;孟子道性善,亦據(jù)情感為言,未嘗有形而上學之說明焉;惟朱熹綜合北宋群言,參以兩氏精義,儒家之說,至是乃確立一不拔之新基,浸成人間最有威權(quán)之一宗教焉,則熹之力也?!?57)顯然,這里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來源的全面概括,不同于哲學史或理學史上較多地強調(diào)朱熹思想源于程頤的表述,而凸現(xiàn)其思想史的研究特點;這里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評價,也不同于哲學史或理學史上較多地討論其與陸王心學的是非優(yōu)劣,而是從儒學思想發(fā)展史的角度對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做出恰如其分的肯定。

        民國時期對于宋代學術(shù)思想的專題研究,至少應(yīng)追溯到1929年出版的賈豐臻《宋學》。該書分為“宋學勃興的原因”、“宋學的曙光”、“宋學的勃興”,此后依次闡述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程學后繼、朱熹、朱熹門人、陸九淵、陸九淵門人、浙東學派、朱學后繼的學術(shù)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在賈豐臻《宋學》那里,“宋學”實際上就是宋代理學,或是以理學為中心。該書認為,宋代儒家學者所關(guān)注的是“性心”、“理”、“氣”三者,他們“或以性為重,或以理氣為中心,或以心為中心,或說性即理,這就是宋學出發(fā)的要點”(58)。因此,賈豐臻對于宋代儒家學者的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實際上僅限于理學,比如闡述朱熹的學術(shù)思想,僅限于他的“哲理說”、“心性說”和“修為說”三項。正是由于賈豐臻《宋學》以理學為中心,以至于他后來又在此基礎(chǔ)上撰《中國理學史》。

        與此不同,稍后于賈豐臻《宋學》,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的主要創(chuàng)新在于對這一時期儒家學者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不僅限于理學,而較賈豐臻《宋學》以理學為中心的闡述更為豐富和全面,而更具有宋代思想史而不是宋代理學史的意味。從這個意義上說,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對于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才是真正開啟了從宋代思想史角度的朱子學研究。

        注:

        ①姚柯夫:《陳中凡年譜》,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頁。

        ②【清】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學案》(第一冊)卷十三《明道學案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542頁。

        ③謝無量:《中國哲學史》第三編上《近世哲學史(宋元)》,中華書局1916年版,第32頁。

        ④梁啟超:《儒家哲學》,《飲冰室合集·專集》(第二十四冊)一百三,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44頁。

        ⑤?周予同:《朱熹》,商務(wù)印書館1929年版,第114、21頁。

        ⑥賈豐臻:《宋學》,商務(wù)印書館1929年版,第89頁。

        ⑦?呂思勉:《理學綱要》,商務(wù)印書館1931年版,第94、95頁。

        ⑧⑨⑩?????????????????????????(53)(54)(55)(56)(57)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商務(wù)印書館 1933年版,第 121—122、230、187、187—188、188、189、189、195、195、195、195、196、197、198、204、212、219、220、220、221、222、222—223、248、250、250—251、240、223—224、225、232、226、227—229、229—230、230 頁。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商務(wù)印書館1934年版,第869頁。

        ?錢穆:《周程朱子學脈論》,《學原》1948年第2期。

        ?鐘泰:《中國哲學史》(卷下),(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7年版,第41頁。

        ?王治心:《中國學術(shù)體系》,福建協(xié)和大學講義,1934年版,第150頁。

        ?孫遠:《朱學檢討》,《國學論衡》1935年第5下期。

        ?孫遠:《朱學檢討》,《國學論衡》1935年第6期。

        ?李兆民:《紫陽理學之我見》,《福建文化》1937年第4卷第24期。

        ?汪震:《中國心理學史上的戴震》,梁啟超:《戴東原二百年生日紀念論文集》,北京晨報社出版部,1924年版。

        ??江恒源:《中國先哲人性論》,商務(wù)印書館1926年版,第162、169—175 頁。

        ??陳青之:《中國教育史》,商務(wù)印書館1936 年版,第297、300頁。

        ?楊幼炯:《中國政治思想史》,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版,第253頁。

        (51)(52)謝無量:《朱子學派》,中華書局1916 年版,第180、183 頁。

        (58)賈豐臻:《宋學》,商務(wù)印書館1929年版,第7頁。

        猜你喜歡
        思想
        轉(zhuǎn)化思想的應(yīng)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yīng)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yīng)用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把握轉(zhuǎn)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zhuǎn)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yīng)用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软件|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大片| 国产精品第一二三区久久蜜芽| 尤物AV无码色AV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老色匹|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品av|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熟女| 久久亚洲伊人|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久久免费看视频少妇高潮|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国产男女猛烈视频在线观看| 女同中的p是什么意思|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高清中文|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欧洲巨乳清纯| 国产呦系列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免费高清不卡| 亚洲最近中文字幕在线| 真多人做人爱视频高清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蜜潮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av| 人禽交 欧美 网站| 屁屁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二三四区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水蜜桃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免费啪啪av人妻一区二区| 美女视频黄是免费|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在线一二三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