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許少娟++刁立強
摘 要:為盡快提高獨立院校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適應工程教育改革的發(fā)展需要,更好的完成教育部及遼寧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全面提高本科生實踐能力,給我們電類基礎實驗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迎來了電類實驗教育和改革的挑戰(zhàn)。該文從獨立院校的教學實際出發(fā),轉變原有以教為主的觀念,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將實驗課程內容分階段、分層次,加強基礎實驗與社會先進技術發(fā)展接軌,在新型本科院校電類基礎實驗課程開展改革。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計劃 電類基礎實驗 研究
中圖分類號:TM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a)-0219-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foundation experiment course of electricity class
YU Haixia XU Shaojuan DIAO Liqiang
(City college of Dali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6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teaching leve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eacher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to complete the plan of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offe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Liaoning province, we must improve standards in the basic experiment courses of electricity class since it will be faced with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reform. In this paper, it will base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fact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stead of giving priority to teach. And will set the courses based on different periods and levels,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intensify the efforts to preparation. It adds advanced project design to meet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Management reform and research will be carried out in the electricity course offered by the new-typ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 Words:excellent engineers plan the electricity class basic experiment research
2009年1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上講要“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因材施教”為我們更好地推進電類基礎實驗課程指明了方向。該文從卓越工程培養(yǎng)本科生實踐能力角度出發(fā),結合新型本科學院實際,對電類基礎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建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改革做出探析和研究。
1 獨立院校傳統(tǒng)實驗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實踐課程體系層次不清晰,目標不明確
建立實踐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實踐教育的目標,同時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特色與知識結構完整性等關系。分析目前新型本科學院實驗課程體系,發(fā)現(xiàn)其不符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規(guī)律,能力培養(yǎng)缺少連續(xù)性,沒有理順好基礎,提高和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于是實踐教學“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跟著傳統(tǒng)院校跑,面臨四不象的兩難境地。
1.2 師資力量薄弱,重理論輕實踐
多數(shù)新型本科院校的師資都過于年輕化,從校門出到校門入,缺少實踐經驗,又沒有實驗室鍛煉階段,而是直接走入課堂,只能照本宣科,只能用理論來講解理論,使學習內容脫離實踐,很難吸引學生興趣。
1.3 考核重視結果,忽略過程培養(yǎng)重要性,忽視學生實驗興趣培養(yǎng)
理論課教師只重視學生期末能否通過,保證卷子的合格率,學生也只重視期末分數(shù),從而形成了“兩周一學期,三天一門課”的怪現(xiàn)象。學生平時不學習,期末突擊。教師平時授課隨意,期末只考基本考原題,從而形成了讀書無用論和大學四年什么也沒學著的論調。仔細想來教師是主因,學生是輔因。沒有來到學校就不愿意學習的學生,沒有開學就直接曠課遲到的學生,只是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度和枯燥程度越來越深的時候,學生興趣消耗盡的時候,曠課、遲到等現(xiàn)象才越來越嚴重。
1.4 實驗指導書過于詳細,學生依賴感強
學生事先不做預習,上課時依賴詳細的步驟,不思考,只一味地照搬,結果一堂課下來,成了操作工,完成不了實驗驗證理論,加深理論理解的最基本作用。更別說設計思維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都成為紙上談兵。endprint
2 將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與電類基礎實驗改革有機結合,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實驗教學的關系
教是學的前提,知識是基礎,思考是關鍵,實踐是根本[1]。在本科教學中要樹立實踐的教學理念,實現(xiàn)學思結合,知行統(tǒng)一。
2.1 樹立實踐教育理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確定“卓越工程師計劃”本科生電類基礎實驗課程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和工作的著眼點,既一個基礎、兩個觀念和一種能力。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的觀學的觀念入手,在實驗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正確的實驗習慣。建立實驗前的理論知識充分預習、實驗中良好的實驗習慣、正確的測量方法和排障能力,實驗后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驗證理論。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引入工程實例,引入設計思想,培養(yǎng)工科學生建立工程的觀念。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從高中反復解題,從理論來到理論去的思維方式,轉變具有一定的工程思維和初步的工程意識,從工程角度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能具備一種樂于實踐、勇于實踐、善于實踐的工程實踐能力。
2.2 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踐有機結合
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可使學生擺脫“只聽不想、只學不問、只知不識”的狀況,在創(chuàng)造性地獲取知識的同時,在科學素養(yǎng)、科學思維、科學道德、洞察能力、評價能力、批評能力、合作精神、嚴謹作風等方面得到訓練與提升[2]。
強化理論,吃透實驗??偨Y出的教學經驗是:以吃透實驗所需理論基礎為重點,強調實驗、理論中難點的突破,熟練掌握關鍵,就能夠讓教和學都變得輕松自如。所謂基礎,就是學習這門課程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也是深入學習這門課程的基礎。在實驗中我重點講解為理論課給以及時的補充,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擴展同學的思路。
2.3 重視實驗環(huán)節(jié),使實驗和理論形成良性互動
我們把實驗課的定為放在輔助理論教學的位置上,即實驗內容不是單純的觀察一個結果,而是讓學生觀測電路中的各種數(shù)據(jù),調整各種數(shù)據(jù),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變化后帶來的結果的變化,分析其中的道理,找到相應的理論依據(jù)。
3 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靠自主式實驗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實驗意識
傳統(tǒng)觀念認為教學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其教學模式主要以教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我們采取自主式教學模式改革,還課堂主人于學生,淡化教材作用,結合開放實驗室,切實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做到“思中學,做中學”,培養(yǎng)其實踐樂趣,使其勇于實踐和善于實踐。
以往學生每次來上實驗,學生依賴老師教,不主動預習,只帶書帶耳朵,來“聽實驗”“看實驗”“做習題”,照貓畫虎,按老師說的操作完成實驗內容,實驗中出現(xiàn)故障不會思考排查解決,對所得結果不思考。形成實驗教師保姆式教育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實踐能力無法提高,老師擔心教學效果無從下手,實驗達不到預期目標。因此改革教學模式,從實驗教師保姆式教育模式到自主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發(fā)揮其能動性、自主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
3.1 嚴格管理,有效監(jiān)督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到只講重中之中重內容,而不是全盤灌,不是操作講解員和示范員。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應該講、必須講、重點講內容,詳細講清實驗要求目標,只針對實驗中集中出現(xiàn)故障現(xiàn)象,講明查找方法及排除手段,教師對實驗過程監(jiān)督管理,使學生按照要求完成的實驗內容進行自主實驗,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2 取消預習報告,以考促預習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中思,做中思,應該大力提倡“問號式”學習和教學模式,而不是“句號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借此對要學的內容和實驗有所了解,找出難點和疑點,形成“問號”。以往我們用預習報告形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但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報告都雷同,預習流于形式,“問號式”被“句號式”所代替。因此我們設計預習思考題,督促學生預習時思考,對所有問號解答,而且每次上課前5 min預習小測,取代預習報告成績,強化學生重視實踐前的預習知識儲備,形成良好的“問號式”學習習慣。
3.3 重視過程淡化結果
在實驗表現(xiàn)考核方面淡化結果,重視思考操作過程,要求學生“做中思”在做中學,不要求每次課所有內容必須全部完成,不以快慢、是否全部完成實驗內容來區(qū)分成績等級,而以某一實驗結果帶來的思考和分析作為考核依據(jù)之一。因為我們知道思考是智慧的鑰匙,是認知的催化劑??鬃又v:“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維在認識世界和創(chuàng)造世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應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糾正有的學生做得很快,但對實驗中的現(xiàn)象不去認真思考;鼓勵實驗操作不熟練,實驗方法掌握不牢同學,多做多思考,熟能生巧。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積極地體會實驗,通過努力克服自身的各種問題,配合利用開放實驗的外部環(huán)境,使實驗水平得以較快提高。
3.4 精選教學內容,實驗項目層次化設計,使學生能力得到綜合訓練
實踐教學應分層次,內容有易有難,對基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的教學內容設置應該是一樣的,但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理論學習好的同學實踐能力不一定強,從而對教學內容分出層次來,有必需完成部分實驗和提高性擴展實驗,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的自學熱情,也對其理論學習起到了有益的促進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實驗來檢驗思考在實踐中學習理論,而不是書本對書本的學習。本科大學生主要有兩個學習目標:考研和就業(yè)。我們從兩方面認真選擇合適設計題目,對于考研學生需要打下一個比較堅實、深厚的理論基礎,從設計題目的選擇上我們重點強調理論知識的整合和提高,強調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并增加一些提高題供其選擇;對于走向就業(yè)崗位的學生,我們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從具體實際出發(fā),多選用生活中能見到的電子設備中涉及的電路,強調從工程實踐的視角研究問題和排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答辯能力和書寫報告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能很好地與社會接軌,使他們走出學校就可以找到自己比較理想的工作。這些合適的題目不僅對理論課是有益的補充,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endprint
3.5 合理利用和編寫實驗指導書
實驗指導書不再是一個操作說明,而是通過實驗方法講解,問題設置,思路引導,使學生能獨立思考,明確實驗步驟,從而完成實驗內容。我們力求實驗指導書編寫得通俗易懂,而且指導書同一個知識點有時引用幾種實驗方法實現(xiàn),使內容有一定的延伸,例如電路中測電容大小,有通過電壓電流的方法,也可以利用電容放電來求電容的大小,從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3.6 實施多元化培養(yǎng),正確處理教師角色轉變,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多元化培養(yǎng),首先應轉變傳統(tǒng)教師角色。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教師不能簡單地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不能忽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設計指導中,教師不再像理論課上那樣進行大范圍的講解,而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指導者和領路人。對于有創(chuàng)意和思想的學生給予肯定,并幫助其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教師是真正參與到課程當中,不是一個管理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動手熱情。加強自身學習,吸收國內外成功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加強與企業(yè)管理人員的溝通和交流,通過請進來—請企業(yè)技術人員對教師進行實踐培訓,走出去—尋找機會到企業(yè)中學習鍛煉,到全面合作—與企業(yè)實際項目合作在實戰(zhàn)中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4]。
3.7 實現(xiàn)基礎實驗、設計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型實踐三位一體培養(yǎng)優(yōu)秀工程應用人才
基礎實驗圍繞基本儀器的使用、基本原理理解等,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動手中掌握儀器的使用、培養(yǎng)良好的電路搭建能力和排障能力。
4 結語
經過對卓越工程師計劃的認真學習和體會,將其與對電類實驗基礎課改革有機結合,從多方面綜合課程改革后課程受到了學生廣泛的歡迎,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受到,基礎實驗課不僅是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而且是一門提高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實用技術課程,基礎課程多元靈便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容易學、喜歡學。讓我們伴著卓越工程師建設培養(yǎng)的春風,踏著堅實的腳步,不斷改革,不斷進取,讓基礎課程的教學符合時代的要求,讓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我們只有始終注意把握獨立院校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始終抓住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適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才能使我們的基礎課程上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楊叔子,張福潤.創(chuàng)新之根在于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9-12.
[2] 李志義.當代知識理論對教學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2).
[3] 于海霞.應用型本科生模電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10(5).
[4] 于庚蒲.關于高等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華大學學報,2001(3):29-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