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鄭云
(河南省體育工作大隊門診部,河南 鄭州 450012)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味治療慢性胃炎,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如下。
160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齡18~59歲,平均35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6年;慢性淺表性胃炎32例,糜爛性胃炎15例,慢性萎縮性胃炎18例,膽汁反流性胃炎15例,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58例。對照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19~60歲,平均36歲;病程4個月~14年,平均5年;慢性淺表性胃炎31例,糜爛性胃炎15例,慢性萎縮性胃炎18例,膽汁反流性胃炎16例,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5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nèi)科學》[1]中有關慢性胃炎的診斷標準。經(jīng)電子胃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
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且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
治療組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湯。黨參20g,茯苓10g,陳皮10g,炙甘草6g,黃連9g,厚樸10g,木香10g,吳茱萸5g,白術10g,半夏10g,砂仁10g,莪術10g。噯氣加旋覆花10g,代赭石10g;反酸加海螵蛸10g,煅瓦楞子10g;厭食加山楂10g,麥芽12g;惡心欲嘔者加竹茹10g,生姜10g;胃脘刺痛者加五靈脂12g,蒲黃10g;胃陰不足者加天花粉10g,麥冬10g;偏寒重者加蓽澄茄10g,干姜10g;偏濕熱重者加黃芩10g,白花蛇舌草10g。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飯后30min溫服。
對照組用奧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多潘立酮10g,每日3次,飯前30min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加服阿莫西林膠囊500mg,口服,每日3次;甲硝唑400mg,口服,每日2次。
兩組均6周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忌酸、辣、煎炒之品及禁酒。
觀察上腹隱痛、上腹脹滿、食欲減退、噯氣、泛酸、惡心6項癥狀,以半定量積分法[2]評定。無癥狀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療程結束10天后行14C-尿素呼氣試驗復查Hp。
單項癥狀療效標準[2]。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大于等于95%。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癥狀積分減少70%~94%。有效:臨床癥狀好轉(zhuǎn),癥狀積分減少30%~69%。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癥狀積分小于30%。
總體療效標準[3]。近期臨床治愈:臨床主要癥狀消失,胃鏡復查黏膜活動性炎癥消失、慢性炎癥好轉(zhuǎn)達輕度,活檢組織病理證實胃鏡所見,腺體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復?;蛳В杆峄净謴驼?,膽汁反流消失。顯效:臨床主要癥狀基本消失,胃鏡復查黏膜急性炎癥基本消失,慢性炎癥好轉(zhuǎn),活檢組織病理證實胃鏡所見,腺體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恢復或減輕達2個級度以上(含2個級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膽汁反流改善,原異常值減少2/3以上。有效:主要癥狀明顯減輕,胃鏡檢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1/2以上、炎癥有所減輕;活檢組織病理證實胃鏡所見,急、慢性炎癥減輕1個級度以上,腺體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減輕,胃酸分泌功能和膽汁反流改善。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總體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總體療效比較 例(%)
兩組單項癥狀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單項癥狀療效比較 例(%)
Hp感染轉(zhuǎn)陰率比較:治療組治療前Hp感染58例,治療后消失49例,Hp轉(zhuǎn)陰率84.5%。對照組治療前Hp感染57例,治療后消失32例,Hp轉(zhuǎn)陰率56.1%。兩組Hp轉(zhuǎn)陰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胃炎屬中醫(yī)“胃脘痛”等范疇。多由稟賦不足,脾胃虛弱,寒邪和食積損傷脾胃,恚怒憂思傷肝,肝氣乘脾犯胃,脾胃功能失調(diào),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所致。寒邪郁久化熱,食積蘊生濕熱,氣郁化火,氣滯血瘀,最終成寒熱錯雜、氣滯血瘀、虛實互見之證。本病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病機關鍵為脾胃虛弱,氣機壅滯。食積、濕熱、氣滯、血瘀為標,脾虛氣滯為本。因此,治療當以健脾和胃、行氣止痛為主,兼清熱燥濕、化瘀消導。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陳皮、木香、厚樸、砂仁健脾化濕、行氣化滯而除滿,莪術活血化瘀、行氣消積,黃連苦寒清脾胃濕熱,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吳茱萸溫中散寒、開郁降逆,炙甘草甘溫調(diào)中、緩急止痛。全方補中寓瀉、瀉中寓補、虛實兼顧、寒熱并用、氣血同調(diào),共奏健脾和胃、行氣化滯、清熱燥濕、溫里活血止痛之功?,F(xiàn)代研究認為,慢性胃炎發(fā)病與免疫功能低下及幽門螺桿菌存在有一定的關系。藥理研究證實,黃連、黨參、甘草有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4]。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合為四君子湯[5,6],能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同時還具有促進消化吸收,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抗胃黏膜損傷等作用。黃連、吳茱萸合為左金丸,可顯著抑制胃酸分泌,防止?jié)冃纬?。厚樸、砂仁、陳皮、木香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排除消化道積氣,抗?jié)儯?]。半夏能降低胃液游離酸度和總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護胃黏膜,促進胃黏膜的修復[8]。莪術可改善胃黏膜微循環(huán),增加血流量,促進局部炎癥吸收及萎縮腺體復生。
香砂六君子湯加味治療慢性胃炎可殺滅幽門螺桿菌,消除胃黏膜炎癥,改善胃內(nèi)環(huán)境,保護胃黏膜等,與西藥治療相比效果更明顯,且耐藥性低,無不良反應。
[1]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737.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2-157,380-383.
[3]張萬岱,陳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4,12(5):314-316.
[4]隋吉娟.四君子湯加味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87例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6):95.
[5]周翠萍,謝清.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78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9,17(5):29.
[6]葉富強,陳蔚文.四君子湯對胃腸作用的藥理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5,16(1):73-74.
[7]王再謀,付榮周,唐章全.現(xiàn)代中藥臨床應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62-165,221-223.
[8]凌一揆,羅光宇,李玉純,等.“十八反”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生川烏反半夏的初步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7,2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