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銘飛
為了探討老年前循環(huán)顱內破裂動脈瘤患者行手術治療的療效及可行性, 本院選擇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80例老年前循環(huán)顱內破裂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齡61~85歲, 平均年齡(70.2±5.6)歲。所有患者在到本院進行治療時經頭顱CT檢查均確診為前循環(huán)蛛網膜下腔出血(SAH)。術前Hunt-Hess分級可以得知Ⅰ級有16例, Ⅱ級25例, Ⅲ級22例, Ⅳ級12例, Ⅴ級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術前給予常規(guī)鎮(zhèn)靜, 軟化大便以及絕對臥床。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應在患者入院后3d內完成,72例經翼點入路, 8例經額頂縱裂入路,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術畢用尼莫與1:4比例的生理鹽水液對術區(qū)還有蛛網膜下腔進行反復的沖洗, 術后1周內繼續(xù)給予患者靜脈注射尼莫, 同時給予擴充血容量, 提高血壓等措施, 這主要是為了防治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對于出現血管痙攣癥狀, 經DSA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血管痙攣的患者, 應在神經外科重癥監(jiān)護下及時控制患者血壓, 并給予稀釋血液、擴充血容量及尼莫地平(20 mg/d靜脈泵入)處理;避免對患者使用抗凝和止血類藥物;對于各種術前并發(fā)癥應給予積極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80例患者手術治療后均治愈出院。出院后對其進行3~6個月的隨訪, 80例患者均恢復良好, 其中76例患者痊愈, 痊愈率為95.0%, 2例患者輕殘, 輕殘率為2.5%, 2例發(fā)生死亡, 死亡率為2.5%。兩組患者術后良好率情況見表1。Ⅰ~Ⅲ級良好率92.06%明顯高于Ⅳ~Ⅴ級58.82%,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良好率比較[n (%), %]
老年人身體機能都處于退化階段, 大多數老年人合并發(fā)生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身體狀況質量較差[1]。因此與其他年齡的動脈瘤患者相比, 老年動脈瘤患者除了在發(fā)病率上的區(qū)別外, 還有患者的合并癥或危險因素多, 動脈瘤破裂出血后臨床分級相對較高, 以及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比較高等特殊特點, 這些都是造成老年顱內破裂動脈瘤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因此, 在臨床治療中有效掌握對老年顱內破裂動脈瘤患者手術療效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在臨床手術治療中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對提高患者預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在本次研究80例患者中, 76例患者痊愈, 痊愈率為95.0%, 2例患者輕殘, 輕殘率為2.5%, 2例發(fā)生死亡, 死亡率為2.5%, 說明顯微手術治療老年循環(huán)顱內破裂動脈瘤效果顯著。Ⅰ~Ⅲ級良好率明顯高于Ⅳ~Ⅴ級,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結果說明, 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對提高臨床治療的良好率具有極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 老年前循環(huán)顱內破裂動脈瘤患者應積極的采用手術治療, 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議在顱內破裂動脈瘤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
[1]陳罡, 陳正樓, 尤萬春.眶上外側入路在顱內前循環(huán)動脈瘤破裂急性期顯微手術中的應用.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 2013(9):56-57.
[2]鄭晶, 陸海, 袁璞, 等.前循環(huán)動脈瘤破裂并發(fā)顱內血腫腦疝的急診顯微手術治療.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1(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