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山東省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jīng)達到了1682.26萬,占人口總數(shù)的17.37%。
午后君做過很多相關專題,比如《談起父母時,我們會說些什么》《沒有任何理由成為我們變壞的借口》等等。就在午后君跟大家討論老年人的生存問題時,社會對于“大媽”的口誅筆伐甚囂塵上——在黃金市場被套牢后,她們被冷嘲熱諷為“貪小便宜吃大虧”;在早晚高峰乘坐公交車時,她們被指責為“占用公共資源”;在一早進入超市搶購新鮮蔬菜和打折商品時,她們被嘲笑為“不改小市民心性”;在隨著音樂跳起廣場舞時,她們又被吐槽為“擾亂公共秩序,跳得既土又傻,毫無美感”。
大媽的聲音被輕易忽視了。
她們大多是已經(jīng)退休的家庭婦女;她們大多需要照顧下一代甚至下兩代;她們大多生性節(jié)儉;她們大多身體不錯,卻沒有更多渠道樂享晚年;她們大多文化不高,最大的樂趣是與鄰居談論家長里短;她們在努力追趕著潮流,卻發(fā)現(xiàn)怎么也追不上。
而熟練掌握著信息時代話語權的年輕人、中年人,剛剛撂下老媽盛滿的飯碗,就跑到網(wǎng)上對“大媽”口誅筆伐。
只能擠公交:
家住濟南的72歲的朱大媽,乘公交車時一度感到很委屈。
“每次看到我們(老年人)一上車,有些年輕人的臉就拉下來了,感覺就跟我們做錯了事一樣?!?/p>
朱大媽說,自己家住十二馬路,每天跟著十幾位老太太去千佛山農(nóng)貿(mào)市場買菜:“我以前在家門口的超市買,但是比較了幾次,感覺還是菜場的菜新鮮,還便宜?!币虼?,盡管來回要近兩個小時,朱大媽還是愿意跑這趟遠路,一路上也能順便和老姐妹們聊聊天,看看沿路風景。
“有些年輕人質(zhì)問我們,說為啥不下午買菜,非得要高峰期跟他們擠,”朱大媽嘆口氣,“但我必須這個點兒出去。每天中午我那上四年級的孫子都來我家吃飯,所以我必須得7點多就出門買菜,9點半左右趕回來,一進門就得趕緊洗、擇、燒。就這樣,每天都弄得緊緊張張才能趕上孫子中午放學回家的時間?!?/p>
“老年人出門,自然也是有事的,不然干嗎一大早出去?”家住洪家樓的76歲楊大媽,也有同樣的委屈。長時間以來,年輕人的抱怨,讓她感到有點生氣:“不少年輕人覺得,自己上班最重要,老年人最好呆在家里別動彈。但我們老年人雖然不用工作了,卻也很忙碌啊。”
楊大媽說,每次出門,她已經(jīng)努力避開上班早高峰,基本9點或10點才會出門買菜。上了車,如果有年輕人讓座,自己一般都推讓掉,“我們以前也為上下班奔波過,倒也能體諒年輕人?!钡牵行┦虑?,又不得不去趕早,比如去醫(yī)院看病掛號等等,“那段時間我老胃病又犯了,每隔幾天就得去趟醫(yī)院,有時候上車一看那么擠,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但也沒辦法啊?!?/p>
她覺得,一些年輕人的指責和冷臉,本不是老人應該承受的。
為了孩子搶雞蛋:
陳大媽今年73歲了,是一位退休教師,和老伴住在解放橋附近: “我們早上很早就起來了,沒事干就溜達過去,逛逛家樂福,買一些菜,然后再溜達回來,一個早上就這么打發(fā)了,權當鍛煉了?!?/p>
陳大媽說,自己膽固醇高,吃雞蛋不多,“一大半都是買給孫子吃的,他要長身體。”老兩口勤儉了一輩子,寧愿自己早出門、排排隊,也希望買到最實惠的菜。一般來說,她會買一包草雞蛋和一包普通雞蛋,“草雞蛋炒給孫子吃,蛋黃很黃,對身體好;另外一包就是我和老伴兒吃,有時候姑娘兒子回來了,做個湯什么的。”
陳大媽笑笑,其實兒女每月也給自己生活費,但自己基本用不了多少,“我們老兩口能吃多少啊,能省著花就省著花,剩下的就給他們存起來,以后還給他們。小孩上學啊、(孫子)以后談婚論嫁啊,都是要花錢的嘛?!?/p>
賣保健品的最關心大媽:
今年70歲的李大媽住在天橋的一幢老式居民樓里?!拔壹彝鈱O才6歲,我得爭取長命百歲,看著他結婚生子。”李大媽把小外孫一直掛在嘴邊,眼里滿是疼愛。
李大媽說,平時女兒女婿上班都很忙,沒有時間管自己和孩子,家里常常就只有他們祖孫倆?!艾F(xiàn)在小孩兒都放暑假了,在上暑期培訓班,我每天早晚都得接送他?!背私铀屯鈱O,李大媽還要負責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和家務活,“女兒女婿都在外企上班,壓力很大,我不想讓他們再為我操心,能自己解決的事我就自己解決。要是我病倒了,誰來給他們做飯???”
雖然接送孩子和做家務已占據(jù)她很大一部分時間,但只要白天一沒事做,她就會來到一家小保健店,有時甚至一天做兩次按摩。
坐在李大媽旁邊的張大媽是她的“保健伙伴”,因為兩家住得近,所以她們常常結伴而來。張大媽今年才六十出頭,上面有80多歲的老母親,下面外孫女也到了上學年紀,“壓力挺大,老的小的都得管。”
小店里滿滿當當?shù)刈却睦先藗?,但他們一點不著急,幾乎所有人都在熱絡地跟身邊的老伙伴交談。
“家里沒人樂意聽你說這個,人老了,一生病就害怕,自個兒在家呆長了,凈好瞎琢磨,有時候冷不丁想到死?!睆埓髬屍饺张c母親住一起,因為要照顧老人,所以很少出門,幾乎沒有什么朋友?!耙惶煺f不了幾句話,心里頭憋得慌。”張大媽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如今,有了這家按摩店,張大媽經(jīng)常會趁母親午休時間出來按摩按摩,大家一起講講話,放松一下。
而在李大媽看來,更重要的是來自老伙伴與店里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雖然說人家也是為了賣東西,但是看著小姑娘的笑臉,聽著人家拉的話,就是覺得貼心。比自個姑娘還貼心?!?/p>
不過,老人的感受,兒女并不能理解。傍晚,一個小伙子來接母親時抱怨:“這種小破地方,這些保健品啊、按摩啊,真的有效嗎?還不是騙錢的?!?/p>
“我也知道他們是為了賣東西,但他們能這樣關心我,像待親人一樣待我,我哪怕上當,也愿花這個錢?!崩畲髬屚低蹈嬖V小編的這番心酸話語,體現(xiàn)出老人對親情的渴望。
一跳廣場舞就不煩啦!:
64歲的李麗是赤霞廣場一支隊伍的領舞。
李麗說,對于她和這些舞友們來說,跳舞絕對不僅僅是健身,更是陶冶情操、平緩心情以及社交的重要渠道。
“退休的老人,尤其是不和兒女住在一塊兒的老人,因為孤單寂寞,非常渴望接觸社會。你們年輕人可能不懂,有些老人在家里能悶出病來。也有很多是和兒女一起住的,多多少少都會吵吵,婆媳之間那些破事更是沒完沒了。這些事都很影響心情,越想越氣,但出來一跳舞,一聽到音樂,立刻就不煩了?!?/p>
上班時和同事關系最近,退休之后最親密的人居然是舞友。李麗說,舞友們不僅每天都相聚在一起,還經(jīng)常聊天聚餐,感情越來越好,“很多舞友都把家里人也團在一起,結伴出去旅游?!?/p>
每次看到報紙上或者是網(wǎng)上對廣場舞的指責,她總是很憤慨:“就算我們不去跳舞,那些年輕人也會在廣場上玩輪滑、玩快閃,憑什么他們能用廣場,我們就不能用,再說了,如果不讓我們?nèi)ヌ?,我們空余時間還能干什么?”
這就是大媽們的心聲。她們承擔的,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她們收獲的,不應該只是一片罵聲。
囧樂:
因為被投訴了好幾次,我們小區(qū)的大媽在跳廣場舞時都配上了藍牙耳機。有一天晚上,我下樓買東西,就看見一群大爺大媽在安靜的黑夜里,面露微笑,翩翩起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