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穎 孫艷紅 周 劍 韋企平
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臨床上常見的視網(wǎng)膜血管疾病,其導致的黃斑水腫是臨床上引起視力喪失的常見原因之一〔1〕。本研究采用中醫(yī)益氣活血方為主,隨證加減治療RVO性黃斑水腫,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評價。
2008年10月到2013年1月就診于我院的RVO性黃斑水腫患者68例(68只眼),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后,依照計算機預先確定的隨機序號及分組方案,按就診時間排序分別納入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4例(34只眼),男17例(17只眼),女 17 例(17 只眼),年齡 32~81 歲,平均(64±12)歲,視力 0.02~1.0,視力<0.1 12 只眼(35.3%),視力 0.1~0.3 10只眼(29.4%),視力>0.3 12 只眼(35.3%)。 對照組 34例(34只眼),男 20例(20只眼),女 13 例(13 只眼),年齡 42~89 歲,平均(62±13)歲,視力 0.02~1.0,視力<0.1 8 只眼(23.5%),視力 0.1~0.3 10只眼(29.4%), 視力>0.3 16只眼(47.1%)。所有患者經(jīng)視力、檢眼鏡、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rorescein angiography,F(xiàn)FA)以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檢查確診,排除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病理性近視、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其他眼底病變。2組患者性別、年齡、視力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視力下降,伴視物遮擋或視物變形;眼底見有視網(wǎng)膜靜脈怒張迂曲,呈臘腸狀,視網(wǎng)膜呈火焰狀出血,伴滲出,黃斑中心光彌散;FFA顯示黃斑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熒光素滲漏;OCT顯示黃斑中心厚度>280 μm。符合上述標準者即診斷為RVO性黃斑水腫。
對照組予注射用血栓通450 mg靜脈滴注,1次/d,每2周停藥2 d。治療組在靜脈用藥的同時口服益氣活血方藥,基本方藥為:黨參10 g,白術10 g,茯苓10 g,澤瀉 10 g,桃仁 10 g,紅花 10 g,當歸 10 g,川芎10 g,生地黃 10 g,赤芍 10 g,柴胡 10 g,甘草 6 g,并依患者臨床癥狀適當加減。2組療程均為8周。
1.4.1 視力: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查最佳矯正視力。增加2行為視力提高,增減1行為穩(wěn)定,減少2行為降低(0.02、0.04、0.06、0.08、0.1 間隔均計 1 行)。
1.4.2 黃斑中心凹水腫高度:采用蔡司公司的Cirrus OCT進行測量。用復方托品酰胺充分散瞳,以中心凹為中心,掃描黃斑區(qū)6 mm×6 mm范圍。每眼掃描3次,選擇圖像最清晰者,使用該儀器自帶的Cirrus HD-OCT測量軟件分析黃斑九格分區(qū)相應區(qū)域視網(wǎng)膜平均厚度,以其中的中心區(qū)視網(wǎng)膜平均厚度作為黃斑中心凹水腫高度。
應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視力變化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黃斑中心凹水腫高度變化主效應、交互效應分析及時間因素單獨效應分析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分組因素單獨效應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8周后,治療組視力0.02~1.0,視力<0.1 9只眼(26.5%),視力 0.1~0.3 12 只眼(35.3%),視力>0.3 13 只眼(38.2%)。 對照組視力 0.02~1.0,視力<0.1 8只眼(23.5%),視力 0.1~0.3 12 只眼(35.3%),視力>0.3 14只眼(41.2%)。治療組視力提高15只眼,對照組視力提高1只眼,治療組療效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6.019,P<0.05)(表 1)。
表1 2組RVO黃斑水腫患者視力變化比較[眼數(shù)/只(比例/%)]
各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黃斑中心凹水腫高度變化趨勢不同(F=8.200,P<0.05),治療組黃斑中心凹水腫高度隨治療時間增加逐漸下降,對照組治療后的黃斑水腫高度存在一定波動。治療4周及治療8周時,治療組黃斑中心凹厚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 2)。
表2 2組RVO黃斑中心凹水腫高度變化情況(±s,μm)
表2 2組RVO黃斑中心凹水腫高度變化情況(±s,μm)
注:時間因素主效應,F(xiàn)=6.131,P=0.002;分組因素主效應,F(xiàn)=8.505,P=0.005;時間和分組因素交互效應,F(xiàn)=8.200,P<0.001(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各時間點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RVO: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
?
隨訪8周無失訪患者,未發(fā)現(xiàn)不良事件或藥物不良反應。
RVO是臨床上常見的視網(wǎng)膜血管疾患,特別是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后,視網(wǎng)膜黃斑部因缺血缺氧而出現(xiàn)水腫,嚴重損害患者視功能。目前,RVO已成為僅次于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的第二大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1〕。RVO的病因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但多與血栓形成有關。其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以及青光眼、遠視等。隨高血壓等全身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近年來RVO的發(fā)病率亦呈上升趨勢〔2〕。格柵樣光凝和全視網(wǎng)膜光凝是RVO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對RVO性黃斑水腫患者視力提高效果不明顯,但可以預防新生血管的發(fā)生〔3〕。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和抗血管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m,VEGF)藥物在減輕患者黃斑水腫、提高患者視力上有較好的療效,是目前治療RVO的主要方法,但需重復注射,治療費用貴,具有一定手術并發(fā)癥風險〔4〕,尚難以推廣。
RVO性黃斑水腫屬中醫(yī)學“暴盲”、“視瞻昏渺”范疇,其病因多為脾失健運,水濕內(nèi)停,上犯于目,而致黃斑水腫、滲出?!端貑枴げC十九條》中指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既往中醫(yī)工作者也多從健脾利濕入手治療黃斑水腫,取得一定效果。但臨床中,中藥常被作為玻璃體腔注藥或視網(wǎng)膜光凝的補充治療〔5〕,中醫(yī)藥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治療方法,療效究竟如何,尚缺乏規(guī)范的臨床研究予以驗證。本研究采用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的方法,觀察分析中藥為主要而非輔助治療對RVO性黃斑水腫的療效,意在進一步明確中藥治療的臨床價值。OCT是近幾年應用于眼科的新型技術,可以實時反映黃斑區(qū)的活體組織解剖結構,并進行定量測量,有利于對病情進行客觀評價。隨著頻域OCT的出現(xiàn),使檢查可以在更快速度及更高分辨率下進行,從而保證了圖像的清晰度及放大率,極大地提高了檢查結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應用頻域OCT評價黃斑水腫的治療效果,能夠提高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對臨床工作更具指導意義。
RVO為氣血瘀滯之證,“血不利則為水”,RVO性黃斑水腫同時多伴有血瘀證〔6〕。因此,治療RVO性黃斑水腫,依照既往經(jīng)驗僅予益氣健脾方藥難獲良效,需兼顧活血祛瘀藥物。反之,也不宜僅強調(diào)活血化瘀,而忽略益氣健脾。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加重血瘀和水停。《素問·五臟生成論》中指出“氣行乃血流”,《血證論》曰:“氣行水亦行?!惫时狙芯坎捎米詳M益氣活血方治療RVO性黃斑水腫,該方由桃紅四物湯化裁而來,以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為主,并輔以理氣、利濕中藥。方中黨參、白術益氣健脾;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當歸、生地黃補血養(yǎng)陰,使去瘀而不傷陰血;柴胡疏肝理氣,氣行則血行,以助活血散瘀之效;茯苓、澤瀉利水滲濕;并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可補益氣血,祛瘀化濕,使氣旺血行,血水同治,促進血脈通暢,利于黃斑水腫、滲出吸收,最終達到保護視網(wǎng)膜組織,促進視功能恢復的目的。實驗研究表明:黨參、白術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黨參又可明顯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并可使視網(wǎng)膜血流量及供氧量增加〔7-8〕。川芎中有效成分川芎嗪能夠增加視網(wǎng)膜血管容量,減小缺血缺氧對視網(wǎng)膜的損害〔9〕?;钛鲋兴幱袛U張血管,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滲出物吸收的作用〔10〕。
本研究中,中藥治療組在視功能恢復及黃斑水腫消退方面均好于對照組,提示益氣活血法為主治療RVO性黃斑水腫有較好效果,且中醫(yī)藥治療有花費少,較安全,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好等優(yōu)點,為RVO性黃斑水腫的治療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1]Dennis S.Lam,Timothy Y.Lai,Shibo Tang.黃斑疾病:激光及藥物治療[M].香港:BON VISION LIMITED,2010:103.
[2]Rogers S,Mclntosh RL,Cheung N,et a1.The Prevalence and number of people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Pooled data from population based studies from the US,Europe,Asia and Australia[J].Ophthalmol,2010,117(2):313-319.
[3]Wells JA.Treatment options for retinal vein occlusions:choosing between laser,surgery and pharmacotherapy[J].Rev Ophthalmol,2006,13(12):14-16.
[4]Prager F,Michels S,Kriechbaum K,et al.Intravitreal bevacizumab(Avastin)for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retinal vein occlusion:12-month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1[J].Br J Ophthalmol,2009,93(4):452-455.
[5]張滄霞,田石琦,鄭艷霞.自擬黃斑消腫湯聯(lián)合激光治療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性黃斑水腫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10,20(6):341-344.
[6]李文強,梁棟,彭娟.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的中醫(yī)藥治療[J].國際眼科雜志,2007,7(5):1406-1409.
[7]王潔,鄧長泉,石磊,等.黨參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31):279-281.
[8]陽柳平.研究白術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概況 [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1):607-610.
[9]張麗霞,李靜貞,高健生,等.川芎嗪對眼壓控制下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視功能和視網(wǎng)膜血循環(huán)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06,16(3):129-132.
[10]廖福龍,陳可冀.活血化瘀功效的生物力藥理學詮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26(10):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