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樹廷+江麗
國旗下講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與其他德育形式相比,對于培養(yǎng)師生愛國情感、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傳播正能量,國旗下講話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 策劃者說
國旗下講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與其他德育形式相比,對于培養(yǎng)師生愛國情感、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傳播正能量,國旗下講話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梢哉f,一次精彩的講話會令人難以忘懷,甚或可以影響和改變人生軌跡。
反觀當下中小學的國旗下講話,效果則不盡如人意。往往是一人臺上講,千人臺下聽;或者照稿宣讀,或者脫稿背誦。盡管臺上的人慷慨陳詞、精神振奮,但由于程式化而導致的單調和乏味,早已讓學生心生倦意。久而久之,學生便對這項活動失去了興趣。
國旗下講話要充分發(fā)揮其潛在的教育作用,絕不能照搬固定的模式,也絕不能僅僅體現(xiàn)在短短的十來分鐘。有些學校為了優(yōu)化和提升講話的質量和實效性,在其形式和內容上下足了功夫,力求講話形式的開放、講話方式的靈活、講話主體的多元和講話主題的多變;有的學校還實行了講演結合,采取了小品、啞劇、講故事、詩朗誦等多種形式的融合,將思想道德教育寓于鮮活的節(jié)目當中,大大激活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了國旗下講話教育的實效性。
如何運用好國旗下講話這一學校德育的有效載體,大有文章可做。
摘 要
國旗下講話是一種情境教育方式,在廣大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創(chuàng)設高效的國旗下講話的育人情境,是取得德育實效的根本保證。本文在闡述情境教育這一教育模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創(chuàng)設高效的國旗下講話的育人情境的思路與建議。
關 鍵 詞
國旗下講話;情境教育;育人情境
作者簡介
郁樹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基礎課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江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研究生
作為一項廣泛開展的傳統(tǒng)的教育活動,國旗下講話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應當說,國旗下講話的教育形式是在構建一種教育情境,讓每個人身臨其境、感受氛圍、啟發(fā)思想心靈。能否讓國旗下講話這種教育形式收到良好效果,關鍵在于能否創(chuàng)設一個高效的育人情境。
一、國旗下講話情境
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情境德育是針對我國傳統(tǒng)德育中存在的偏重知識性教育的弊端,在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提出的一種教育模式,旨在以情境體驗和情感熏染等方式,將教育要求的思想觀念與規(guī)范內化到學生的態(tài)度體系中,成為其意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德育情境應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德育情境的積極營造者、德育要素的主動選擇者。故而,學校在創(chuàng)設國旗下講話活的德育情境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而不是一般的參與者和被動的接受者。
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方法有多種,只要我們確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教育內容,設計和組織一系列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活動。比如,國旗下講話活動可請部分優(yōu)秀學生代表擔綱主持或主講,這樣既是對優(yōu)秀學生的一種鼓勵和鍛煉,又能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起到示范作用,為國旗下講話活動注入新鮮的活力,構建富有時代氣息的學生話語體系。也可以把每周的升旗儀式和講話活動交給各個班級輪流主持,活動方式可不拘一格,充分發(fā)揮學生集體的創(chuàng)造力。在班級主持活動中,可使學生學會團結合作,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等。另外,組織者還可以根據學生對象和教育內容的特點與要求,設計諸如朗誦、表演唱、小品等由學生擔任主角的實施方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國旗下講話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舞臺。
在活動中,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自我教育與反思的機會,比如可以讓學生自我策劃一次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手抄報(或黑板報)活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了解了為什么要感恩父母,同時也對為人子女的行為進行一次徹底的反思。這種通過“自省教育”的方式所達到的德育效果是深刻的,具有自我教育的意義。
二、國旗下講話情境
要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性
國旗下講話要以學生的“知”為基礎。這里的“知”是指認知。比如活動中所引用的案例,一定要結合特定群體的生活實際和他們的知識水平以及心理需要,諸如一些熱門的戀愛事例、宗教事例、反腐倡廉事例絕對不是從小一到高三都適合,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選取恰當的例子才能達到良好的情境效果??傮w要求是,德育情境的內容與方式要和學生現(xiàn)有的經驗與知識、思想與情感等發(fā)展狀況相吻合,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實現(xiàn)與情境相對應的德育活動。
國旗下講話要以“行”為落腳點。“行”即人的道德行為,是人的內在道德認知與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它是道德知識的傳授,道德情感融入以及道德意志強化的最終落腳點。國旗下的講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德育平臺,我們需要努力運用好這一平臺,促使學生主動行而不是被動行,使學生勤于行而不是怠于行,引導和督促學生在深化認知的基礎上踐行道德規(guī)范。比如,在組織以“尊重他人”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反思自身的一些點滴實際言行(如反思給他人起外號、嘲笑他人的后果,寫出被尊重和不被尊重的感覺等)和典型事例,增強對“尊重他人”的認知,進而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從點滴行為做起,在實踐中體驗尊重他人不僅能使他人感到快樂,同時也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
三、國旗下講話情境
要貼近實際生活
德育的生活化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本要求。德育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著眼于德育情境與生活環(huán)境的一致性。實際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只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德育活動才能真正地被學生所理解與感知,因而也才是最有效的。
國旗下講話要從實際生活中選取精當的案例。當今時代是一個開放的信息時代,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一些熱點問題與案例并引起關注與思考,如果適時地選取一些與講話主題相關的精當案例,創(chuàng)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開放的教育情境,不僅能夠及時指導和幫助學生提高對熱點問題和事件的分析與判別能力,而且能夠深化教育主題,提高教育效果。比如以《校園拒絕邪教》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活動,除我們通常選擇“法輪功”邪教組織的案例外,更應選取不久前發(fā)生在山東招遠的“全能神”邪教成員在“麥當勞”餐廳殘害生命的殘忍事件。這個案例是生活中一個熱點案例,有廣泛社會影響,如果運用這一案例對邪教本質進行深刻剖析,更易引起學生對邪教組織的憤慨和對邪教本質的認識。
這種健康的道德生活需要道德情境構建的素材源于生活,情境構建取得的效果回歸實際生活,為此,需要將德育貫穿于實際生活的實踐中。如舉行以“禁毒”為主題的講話活動,學??砂才艆⒂^(或組織)展覽或到戒毒所實地采訪參觀,一則可以讓學生明白販賣或吸食毒品是需要付出嚴肅的法律責任,二則讓學生實地了解毒品對人身心的危害,用實例觸動學生的心靈。再如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的講話活動中,可以帶領學生旁聽一次法庭審判,或讓學生自己模擬一次法庭審判,這樣的情境肯定能夠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神,提高自身在生活實踐中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四、國旗下講話情境
要增強情感的陶冶性
“以情育情”是情感陶冶的基礎。融入情感的德育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幫助學生有效地抑制與轉化消極情感,深化對德育知識與信息的認識與辨別。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以情育情”,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和具體行為做榜樣感化學生。比如,組織以“關心他人”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活動時,教師應積極地融入學生群體中,主動和學生做朋友,主動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是真誠的、熱情的、親切的。比如,活動突然遇到下雨時,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健康為出發(fā)點,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蘊含在內心深處,體現(xiàn)在點滴小事,國旗下講話大場合的情境活動中教師表現(xiàn)出的真誠摯愛,對學生的影響和感染更廣泛和深刻,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培育健康的人格。
“以境育情”是情感陶冶的驅動。高效的德育情境的不是說理教育的單項成果,還需潤物細無聲,氛圍的烘托與感染?!碍h(huán)境和氛圍是在一個群體中相互影響,可以導致同化的力量”。無論是國旗下講話中安排演講或相關活動,都要注重加強氛圍的烘托,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地進行立體多樣化設計,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強化情感的交融與激蕩,使學生在心理和情感上與演講者形成共鳴,與活動融為一體,從而促進教育效果的達成。如某校進行愛國主義主題演講時,播放了一段“我國政府在利比亞危機中對華人華僑的救援”的視頻,將我國政府通過海陸空的立體手段,將35860多名中國公民安全、及時、有序地撤回國內的真實情景再現(xiàn)出來,引起學生心靈的強烈震撼,觸發(fā)了學生對國家深沉敬仰的情感。這時的演講不再是空洞的,而是真切的,不僅是語言的,更是實踐的,不僅是啟發(fā)的,更是感染的,其效果也是明顯的。某校在“勤奮治學,勵志成才”主題演講中,播放了《真心英雄》歌曲,還擬定了誓詞宣誓,整個現(xiàn)場充滿了昂揚身上的激情,深深震撼了學生心靈?!?/p>
責任編輯/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