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娟
許昌市關(guān)帝廟內(nèi),存放著一通元朝延佑五年(1318年)立的《追封隴西郡伯李彬碑》。其碑高3.10米,寬1米,厚0.30米,下部已經(jīng)殘缺,字跡也有脫落。碑文豎排21行,967個字,正楷,寸許。前署“中奉大夫禮部尚書清河元明善撰,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制誥兼修國史吳興趙孟頫書”。從不完整的碑文看,此碑是李彬之子李謙為其父母所立。李謙當時官朝列大夫、無錫知州,所以才請得動元明善、趙孟頫這些名流為之撰文、書寫。
李彬,金末元初人,原籍廣平曲周(今河北省曲周縣),世代以農(nóng)為務(wù)。彬習弓劍,有武略,徒居許州長社縣。元初,岳珍任許州長官,彬投其麾下,累立功績,被任為許州城都尉。曾隨岳珍取光州,作戰(zhàn)英勇,“受上賞”,官朝列大夫、同名大名府總管府事騎都尉。后告老還許州,至大二年(1309年)二月病故,享年72歲,葬于長社。朝廷應(yīng)其子李謙所請,追贈李彬為隴西郡伯,由是刻石以記其事。元明善,清河人,聰敏穎悟,讀書過目不忘,以文章知名當世,官至禮部尚書。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太祖趙匡胤子秦王趙德芳的后裔,南宋末官真州司戶參軍。南宋滅亡后,歸家閑居,致力于學。
元世祖忽必烈詔令尋訪“遺逸”,經(jīng)行臺侍御史程鉅夫推舉,世祖召見,看到他“才氣英邁,神采煥發(fā)如神仙中人”,大喜。始授兵部郎中,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死后追封為魏國公。
趙孟頫信仰佛教,與妻管道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弟子。他工詩文詞曲,精通音樂,擅于作畫,尤其是書法,“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天竺有僧數(shù)萬里來求其書,歸國中之寶”。他一生書寫碑版甚多,筆力遒勁,圓轉(zhuǎn)秀麗,且富于變化,世人稱“趙體”?!对贩怆]西郡伯李彬碑》的書法風格秀麗灑脫,用筆自然而具有神韻,是趙氏晚年的藝術(shù)精品和代表作,也是他遺存在許昌的罕見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