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艷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物質(zhì)水平基本也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變化,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博物館作為新的文化職能應運而生。但博物館展品的陳列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合理性,本文結合當代博物館展品陳列的現(xiàn)狀,分析了當今博物館展品陳列所存在的問題,并對針對存在問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博物館;展品陳列;文化職能
引言
博物館作為人類文化遺產(chǎn)和自然遺產(chǎn)的存儲和觀賞地,它不僅有文化性、觀賞性和藝術性,還具有教育性和娛樂性。博物館的魅力不僅僅是它所帶有的展品的價值,更是整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魅力,它由所有民族的文化、習俗、精神凝聚而成,代表的是人類勤勞樸實的本質(zhì)。博物館文化也能促進世界文化的融合,它用其特殊的魅力訴訟著人類的傳奇。
一、當今博物館展品陳列所存在的問題
1.在展品陳列的設計上忽略了“人”的本質(zhì)
在現(xiàn)代的展品陳列的設計上大部分的設計師都只注重展品如何能給人絕對美的形態(tài),而忽略了人性化設計,有些展品的陳列甚至完全沒有考慮到人欣賞的感受,第一方面就是人的視線問題,展品過高或者過低,都會給人視覺上的障礙感,另一方面就是展品太多,陳列過于密集,很多科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有密集恐懼癥,這種陳列密集其實給很多的觀賞者帶來視覺上的恐懼。
2.展品的擺放和博物館的結構不融洽
當前博物館展品的陳列很多都是跟博物館架構不相符合的,有些展覽廳空間大,但有時只放一個小小的展柜,而有些展覽廳空間小,卻放一大堆的展品,這樣展品就顯得雜亂無章。而且有些本來應該設置參觀路線的,卻莫名其妙被一個機器人模型擋住,參觀路線的稀少也會顯得博物館擁擠不堪。甚至有可能造成文物遭到擁擠,文物有損傷和破壞。
3.博物館的燈光效果和展品缺少和諧美
目前國內(nèi)的博物館對燈光效果不重視,人們走進博物館內(nèi)就感覺到昏昏暗暗,這對觀賞展品的人來說不僅視覺上受到了障礙,對其展品的藝術鑒賞也會降低。采光問題還能影響到展品的質(zhì)感,如果一對翡翠手鐲用胡南的燈光去照射的化,會使翡翠的色澤下降好幾個等次,但倘若用有色光的燈光進行觀賞,其效果會大大的不同。
4.對展品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類
博物館現(xiàn)今珍藏的文物多不勝數(shù),在展覽的時候,有些博物館嫌麻煩就不進行分類展覽,在博物館常見玉器跟書法一起陳列,國外文物跟國內(nèi)文物一起陳列,這樣的陳列方式讓人眼花繚亂,使得觀賞人在觀賞的過程中產(chǎn)生思維疲憊,十分不利于人們鑒賞。只有在展品的陳列設計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和探討,才可以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大眾[1]。
二、針對存在問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
1.在展品陳列的設計上加入人性化
當前在展品陳列的設計不僅要注重“物”的的設計,也要注重“人”的設計,博物館的建立就是為了讓人們?nèi)バ蕾p去鑒賞的,所以應當從人的角度出發(fā)去考慮展品陳列上的設計,目前我國的平均身高值在168cm左右,水平視線在150cm左右,因此展品的陳列應當距地面高度80cm作為大型展品擺放地。而展品陳列應當避免過于密集。以免給觀賞者造成世界上的疲勞??傊層^賞者挖掘文物本身的內(nèi)涵,學習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才能充分實現(xiàn)博物館文化的功能[2]。
2.將展品的陳列和博物館的結構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當今博物館展品的陳列大都跟博物館架構不協(xié)調(diào)不統(tǒng)一,應當根據(jù)博物館內(nèi)部結構進行展品陳列上的合理分區(qū),另外要著重考慮觀賞者的觀賞路線,不能在造成觀賞路線擁擠,對于一些較大的展品應當整理出專門的區(qū)域進行展覽,其展品的陳列不宜過于密集和稀疏,應當排列有序、疏密得當,同時展品的陳列也不宜太高,這樣會給人造成壓抑感。將展品的陳列和博物館的結構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這樣不僅能為觀賞者帶來視覺上的盛宴,也便于管理人員的整理。
3.讓博物館的燈光效果和展品熠熠生輝
燈光效果應當運用在博物館整個環(huán)境當中,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博物館都采用暗黃的燈光作為照明,其主要是為了保護文物不被燈光損壞,但這樣博物館的采光效果就會很差,應當采用一定的照明設備對其進行改革,其主要常見的就是人工輔助照明,這一類的照明方式得到廣大的認同,不僅可以對作品進行完美的欣賞,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藝術效果。將燈光效果應當巧妙運用在博物館的整個環(huán)境,這樣才能使觀賞者有如身臨其境,做到見物、見人、見情境,達到全方位的展覽效果。
4.對展品進行合理的陳列分類
在當代設計師應當對展品進行合理的陳列分類,而且要考慮到展品的布展方式,從更細層次上來說就是要考慮展品是斜放還是正放,周圍是否需要展品來襯托。對于展品的陳列可進行,國內(nèi)國外的分類法;各朝代分類法;飾品和工具分類法;藝術和教育分類法等等,對于大型的展品應當在其周圍放置有關的小型展品,這樣不僅不會顯得單調(diào),而且還可以將其效果協(xié)調(diào)到最佳狀態(tài),對展品進行合理的陳列分類,其主要主要目的在于能使觀賞者更清楚的了解文化的歷史和含義,使得觀賞者沒有思維上強烈的跳躍,這樣井井有條的陳列展品對整個博物館來說也是一種別樣藝術。
三、結束語
博物館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并以其展覽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其只要將展品陳列的設計上加入人性化;將展品的陳列和博物館的結構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讓博物館的燈光效果和展品熠熠生輝和對展品進行合理的陳列分置就能使博物館蓬蓽生輝,使其文化性、教育性和藝術性能得到更高層次的提升。但本文對博物館內(nèi)涵尚且認識不足,應當發(fā)動更多的有識之士對此進行研究和探討,爭取把博物館的意義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劉莉.高校地質(zhì)博物館展品的陳列[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05:830.
[2]朱騫.淺議博物館陳列設計的展品密度——以南京博物院為例[J].大眾文藝,2014,0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