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第二醫(yī)院(榆林719000) 薛 萍
糖尿病是危害人類健康嚴重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人群不斷擴大。長期高血糖,導致心、腦、腎、眼底、糖尿病足等嚴重并發(fā)癥。飲食在治療糖尿病中起決定性作用,患者飲食依從性好壞直接影響病情進展與預后,持久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圍,是醫(yī)務(wù)人員的難題。我們從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對83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飲食干預,對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收到顯著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83例無心、腦、腎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fā)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44例,女性39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50歲,對該83例患者實行飲食干預,改變生活方式,給予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用藥劑量在飲食干預前后無明顯性差異,具有可比性。通過對患者住院期間的血糖檢測及出院后定期復查來掌握血糖控制情況,出院后每周查空腹血糖與餐后2h血糖、血壓1~2次/d,1~2個月查血脂和糖化血紅蛋白。干預后患者 FPG5.5~6.5mmol/L,2hPG6.0~8.1mmol/L,糖化血紅蛋白下降2%~3%,血脂達標,血壓<130/85mmHg,體重維持在標準體重±5%內(nèi),飲食干預治療有效。
2 干預方法
2.1 合理控制飲食:根據(jù)病人的理想體重、工作性質(zhì)、生活習慣決定每天所需食物總熱量,以達到熱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標準體重計算:年齡在40歲以下,體重(kg)=身高(cm)-105,年齡在40歲以上,體重(kg)=身高(cm)-100。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為主,占50%~60%;脂肪占30%;蛋白質(zhì)占15%,每天食物總量按1∶2∶2分配。食物要求多樣化,主食提倡粗制雜糧,副食素葷調(diào)劑,限制飲酒,食鹽每天<6g,以減輕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避免各種煎炸食品、甜點、糖果、含糖飲料,對喜歡甜食者,可以使用甜味素,如木糖醇、蛋白糖等。每天可以吃100~200g低糖水果,分2~3次在兩餐之間或睡前吃,多食豆類、粗谷物、蔬菜等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食量,降低血糖、血脂,減輕體重,還可增加腸儒動,利于通暢大便[1]。盡量維持血糖持久穩(wěn)定。
2.2 增強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指導患者學會自己監(jiān)測血糖技術(shù),記錄監(jiān)測結(jié)果,根據(jù)不同飲食所測空腹、餐后血糖來調(diào)節(jié)飲食的量和種類;限制夜間或睡前進餐、去快餐店就餐、邊看電視邊吃東西的不良習慣[2];鼓勵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運動,每天保證運動30min以上,于餐后0.5~1h進行,避免餐后立即運動,以免引起腹痛等不適;定期開展健康教育,發(fā)放糖尿病教育手冊,讓患者充分了解飲食、運動、藥物、自我檢測血糖、掌握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患者之間互相交流、介紹經(jīng)驗、聽取反饋的平臺,提供科學指導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延緩心、腦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生活質(zhì)量。
1 從附表可見,83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血脂在飲食干預前后比較,經(jīng)t檢驗,均有顯著差異性(P<0.05)。
附表 實施護理干預前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各因素情況
2 附表可以綜合反應(yīng)干預前后病人的各項指標控制效果,干預前飲食控制依從性好者25例,依從性差者58例,干預后依從性好者62例,依從性差者21例,經(jīng)x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干預后病人飲食控制依從性相對較好[3],血糖控制較理想。
糠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終身性疾病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病人逐漸增多,持久恒定控制血糖,是預防和延緩并發(fā)癥的關(guān)鍵所在。飲食治療及糖尿病教育是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chǔ),良好的飲食控制能夠明顯提高血糖控制達標率,同時也可改善血糖譜,良好的糖尿病教育是提高飲食治療依從性的有力保障。本研究中通過對83例患者在飲食干預前后的觀察得出:干預后患者的糖、脂代謝指標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血糖、血脂達標率顯著提高;同時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明顯增強,飲食治療依從性較干預前明顯提高。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良好的指導方法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不斷提高和努力的基礎(chǔ)上,加強語言溝通技巧,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并調(diào)動患者家屬配合和社會支持,從而使患者能夠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識,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充分調(diào)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飲食、運動、藥物應(yīng)用、自我檢測等方面積極配合,使血糖控制正常,從而達到延緩并發(fā)癥、消除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
[1]袁麗麗.內(nèi)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422-423.
[2]莫永珍.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和教育[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77-478.
[3]劉燕紅,候秋秀.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依從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07,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