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高考作文:中國萬能模板 法國重哲思
作為中高考中,一個大分值題目,語文試卷的作文一直是讓很多同學們既愛又恨的。寫得好的同學,似乎憑此可以取得一個理想成績,反之有可能功敗垂成……于是考前押題,考后熱議,成了每年高考前后的熱門話題之一。其實,作文并不是咱們中國的“傳統(tǒng)”項目,要知道在很多國家的考試中,作文都作為“壓軸”出現在考卷中,那么他們又是如何作答的呢?
在進入大學之前,美國高中生的所謂“高考”是SAT,即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在美國每年舉辦7次,考試內容包括閱讀、數學、作文三部分。
作文考試最大的特點是問題意識強,大多要求考生根據指定的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自己的經歷、閱讀和觀察來論證這一觀點。也就是說,美國作文考試的命題者意在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了解其真實經歷和價值取向。比如:有一道題“人們爭取成功的動力來自個人的滿足感還是金錢和名譽”,要求“用推理以及你的閱讀、學習、經歷和觀察所得的事例支持自己的觀點”。
除了全國性考試,美國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對作文的重視程度也頗高,著重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2008年,西北大學有一道作文題“說一說你的一個聰明的失誤,并且解釋一下它怎么給你或他人帶來益處”,芝加哥大學的作文題“想象你是某兩個著名人物的后代,誰是你的父母呢?”
顯而易見,美國作文考試輕松自由,毫無形式限制,卻又能讓考生擁有寫作的欲望,認真對待。
每年1月,日本報考國立、公立大學和部分私立大學的學生被要求參加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試內容中,沒有作文這一項。據媒體稱,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人認為作文是創(chuàng)作,是有個性的,有了個性就不太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和公共尺度來判斷。
但在每年的2月和3月,各大學再進行自主招生考試,很多學校要求學生寫小論文。因為受到教育與生活結合的教育思想的影響,不少作文題目既考查學生的思考能力,又考查其社會知識和個人生活閱歷。
比如:2011年,慶應大學文學部出的題目是“通過被愛學習愛”。2012年,東京大學本科入學作文題是:“關于一國文化,要給對那國毫無了解的人說明的時候,如何讓對方能夠充分明白你在說什么?同時不花點心思對方就不能明白的困難點在何處?舉例說明。”
1949年后中國的高考作文,其走向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51年至1965年為聚焦政治時期,題目包括“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大躍進中激動人心的一幕”、“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等,下筆皆無我;1977年至今,慢慢聚焦社會與個人,探討社會現象,分析真誠、友善、堅韌、勇敢、誠信等人的品質問題,大多無自我,內容空泛。
如今,高考作文一般要求學生閱讀一段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大同小異,“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得抄襲”,不少省份還加上了一條:不得套作。
在作文教學與考試中,向來有“模板”在流傳,被學生爭相模仿,比如行文要用排比句,引用名人名言,要進行哲理性的提升與總結。老師這樣教,學生這樣考,惟其如此,閱卷老師才有可能青睞有加,給出高分。
每年高考前夕,都會有人拋出“高考作文萬能題目模板”,開頭即說:“一個好的作文標題會讓閱卷老師眼睛一亮,沒有一個像樣的作文標題,作文內容寫得再好,也會有跑題的嫌疑?!苯又?,列出了200個作文題目,第一個便是“___著并快樂著”,其后包括“每天變傻一點點”、“八戒破產記”、“留只眼睛看自己”等。
與此同時,網絡、作文報刊上出現了諸多預測題目及范文。其中,有一道看漫畫寫作文的題目,畫著一位老太太坐在“失物招領處”的長桌前,身后柜子里擺放著“愛心”、“同情心”、“善心”、“責任心”、“良心”等,畫的標題是—“缺心時代”。
澳大利亞的英文高考類似于中國的語文考試,大體上分為閱讀、寫作兩大塊。和中國的語文考試不同的是,英文高考有時候不單單是在一天考完的,澳大利亞有一些州的高考英文甚至會分為卷一、卷二、卷三,其中第一天會有一篇作文,第二天有兩篇作文,歷時三天才把英語完全考完。
在澳大利亞,考試之前,學生可以知道部分高考作文題目。有一年高考,根據《公民凱恩》這一部電影設定題目,讓學生們分析電影主人公的性格。這一類在考前就可以知道大體方向、可以有所準備的作文考試,學生們能夠輕松面對。
法國“高考”即“法國高中畢業(yè)會考”,簡稱BAC,其成績作為申請大學的依據。BAC的第一門就是考作文,但并非是語文考試中考作文,而是被稱為philo的哲學作文,題目按文科、理科和社會經濟科劃分,不同科類有各自的作文考題,每科考生可從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作答,考試時間為4個小時。
2012年,法國“高考”哲學考題引發(fā)網絡熱議,文科試題包括“所有信仰都與理性相悖么”,理科試題包括“我們是否有尋求真理的義務”,社會經濟科試題包括“工作,是否僅僅為了有用”等。
對于這一場考試,學者許紀霖當時在微博上說:“我現在才知道,為什么法國有這么多的哲學家,而中國只能盛產應試者了?!?/p>
對于這樣的考題,考生首先要有深刻的理解,其次要能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對此,臺灣作家楊照發(fā)問:“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和許多別國的同輩青年相比,在思考、分析能力上會落后,是意外、是偶然嗎?”當然,也有曾在法國高中留學的網友表示,法國“高考”的作文向來“很難”,學生常不及格。
編輯/趙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