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老魏斯伯里飯店于1999年被改造成公寓樓。這座1927年建成的傳奇大廈曾是名流顯貴經常出入的地方。改造過程中,開放商定制了四萬塊墻面磚,力求和原來外墻上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墻磚紋理相同,色調一致。而每間公寓內部,在保留格子天花板、紛繁的頂飾等典型戰(zhàn)后建筑細節(jié)的基礎上,配備了各種現代化便利。白爵飛為住在此處的一對夫婦量身打造了屬于他們的藝術之居,他重燃各種文化視點碰撞的神奇火花,創(chuàng)造出一幅真正的國際大都會風情畫。
公寓主人是一對典型的全球化時髦夫婦。用白爵飛的話說就是“總在四處跑”。他們年輕、有品位,經常帶著兩個漂亮女兒和穿著打扮一絲不茍的老祖母外出旅行。這是白爵飛第四次為他們做設計,之前的項目有在圣馬丁的度假屋,也有在哈得遜河谷的豪宅,此次的不同之處在于要真正抓住世界第一大都會紐約的成熟風韻。
這間公寓匯聚了來自俄羅斯、墨西哥、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各色藝術品,門廳里,GeoffreyJohnson單一色調的朦朧紐約街景畫讓人身臨其境。與此同時,另一個世界強調著自己的存在一一哥倫比亞雕塑家Fernando Botero敦實的青銅像《亞當》和《夏娃》迎面走來。
門廳里的Botero雕塑和隔壁客廳里Sophia Vari的雕塑《暗夜之花》一脈相承。作為Botero的妻子,Vari對藝術的看法同Botero驚人地一致。她說過,“我一直以為藝術之所以存在是要幫助世人欣賞和發(fā)現美與和諧。藝術是讓人頂禮膜拜的,所以必須美麗。”
來自俄羅斯、法國、威爾士和加泰羅尼亞的“貴賓”驕傲地坐在餐廳里:覆蓋餐桌的精致俄羅斯亞麻布是女主人的陪嫁:1940年代的法式鎏金青銅壁燈點亮全場;餐桌上的青銅獨角獸則是威爾士藝術家BarryFlanagan的杰作。
如果你問白爵飛這間公寓里他最心愛的房間是哪個,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書房。白爵飛雇傭一流鑲嵌師JohnYarema用淺色橡木嵌板布滿整個房間,并在上面用烏木做出帝國風格的圖案。他把墨西哥藝術家JavierMarín的作品《假發(fā)》放在書房飄窗的窗臺上。而書房桌上Botero的《仰臥的婦女》和門廳遙相呼應,地面也是門廳的延伸,橡木框再次出現,并且被發(fā)揚光大,甚至采用了凡爾賽宮的豪華拼鑲圖案。
男主人熱衷收藏雪茄。自爵飛為他特別設計了一處通風良好、全真皮包裹的享樂空間。一座Louise Nevelson于1960年代制作的鍍金雕塑在這里占據主導。Nevelson稱這是她巴洛克階段的作品,靈感來自在沙皇俄國度過的童年。很小的時候,她就被告知美國的街道都是用金子鋪成的。這件作品和這間公寓算是天作之合吧!
01 費爾南多·波特羅:1932年出生于哥倫比亞。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公共雕塑,并以其具有標識性的膨脹、夸張、厚重的風格聞名于世。
02 Louise Nevelson: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雕塑家。她的作品大多利用包裝箱、廢棄的建筑裝飾物、家具部件等進行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作思想與手法都與傳統(tǒng)雕塑相去甚遠。
03 Geoffrey Johnson:美國油畫家,生于1965年。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畫風簡潔、朦朧。具有詩一般的意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