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湖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從教師的提問過程,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始終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是否理解了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內容,是否真正做到對知識的有效把握。所以課堂提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方法與技巧上多斟酌,盡量使課堂提問變得有價值、有趣味,讓學生更加愿意上物理課。對初中物理教學而言,教師的提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較大的影響。在此,就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作簡要分析。
一、提問要有明確的指向性和針對性
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空泛,太偏離中心,就會使學生在回答的時候感到很茫然,就會厭惡這門學科,所以教師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指向性和針對性,問題不一定要多難,但是必須要有針對性,切實貼近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到教師并不是刁難學生。
例如,在學習浮力這一課時,由于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所以可以針對性地提出問題:為什么鐵塊放入水中會沉底而木塊卻在水面上漂著?由于這樣的現象是學生們較為熟悉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會想到是和物體的重量有關。這時教師可以再提出以下問題:那為什么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呢?輪船也是用鋼鐵制成的啊。這樣有針對性的問題將會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疑問,從而激發(fā)起求知的欲望。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就讓學生回答“什么樣的因素會影響浮力的大小”這樣的問題,就太空泛,也太難了,這樣會使學生無法做出針對性的回答,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問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所謂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其實就是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并不是要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讓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潛力,感受學習的樂趣。學生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只有更好地把握這一點,才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提高。
例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這一課時,課始可以提出較為簡單的、常見的問題,如你們能踩到自己的影子嗎?什么時候的影子最長?什么時候影子最短?這些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興趣,而且學困生也可以回答出,使他們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然后教師再提出以下問題:墻上的手影為什么可以隨著手形的變化而變化?這個問題將理論與實際聯系,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回答,從而深化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這樣的提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效果很好。
三、提問方式要靈活多變
在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只是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目的是幫助學生思考。很多時候,在已知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問題變化,就會產生不同的計算結果。這對教師的提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提問要靈活多變,對學生自己計算出的多種結果,教師要予以不同的點評。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預想到多種可能情況。即便是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都會產生不同的思考結果,教師要對每一種回答都心中有數。當然了,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這就需要教師即便是無法及時應對學生的提問,也要進行靈活的課堂轉變。
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特征”時,如果教師這樣提問:“拉小提琴時左手的手指不停地移動,這樣改變了聲音的什么特征?”學生將難以找到答題的突破口和角度,此時教師可靈活地提出較為簡單的、帶有鋪陳性的問題,如將長度不同的橡皮筋繃緊時進行撥動,聲音有什么不同的特征?這樣學生很容易想到是從音調相關的知識角度進行回答,從而循序漸進地接受新的物理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靈活,要從不同的角度將所提的問題進行簡化,讓學生更容易找到答題的突破口,從而培養(yǎng)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少輝.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提問的技巧和方法[J].學周刊,2012,(21):135.
[2]黃明健.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王玉哲.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王筱萍.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實踐探究教學的一些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10.
(特約編輯 南 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