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2013)” 山水文園特約巔峰之夜頒獎盛典在故宮慈寧宮舉行。AAC藝術中國作為推廣優(yōu)秀藝術家、藝術作品、藝術展覽、以及藝術事件等方面的重要評選平臺在學術性、公信力和影響力方面都得到了認可。一年一度的頒獎盛典見證著AAC藝術中國的積累與沉淀,也同時伴隨著藝術家這八年的藝術實踐與態(tài)度,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的時代。
“當代藝術”作為極小受眾的代名詞,近幾年也極力影響著這個所謂“創(chuàng)新”的文化環(huán)境。文化之間的區(qū)隔本該是不存在的,“當代藝術”具有極其開放的文化屬性,潛移默化的構建著公眾、社會、文化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也正是AAC藝術中國搭建著中國當代藝術與整個文化環(huán)境發(fā)展的“各種關系”。而AAC搭建的“各種關系”不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或一件純粹的作品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所能到達的,因為從現(xiàn)場能看到這種熟悉的“耀眼”已經(jīng)趨向于公眾文化的交流與推廣。與之相對應的也是各種“藝術身份”的體現(xiàn),除了當代藝術作品的跨界,藝術圈和藝術的身份也在跨界,而這所有的“關系”也都在第八屆AAC藝術中國的頒獎盛典顯現(xiàn)出來,更從中看到了一種專業(yè)的態(tài)度。 AAC的專業(yè)還包括這些藝術獎項的評選。評選除了獎項本身,更重要的就是其評審的過程和客觀度。第八屆AAC自2013年12月開始,經(jīng)歷了長達半年時間的初評、終評評選,100多位重量級評委的全力參與,充分保證了AAC評選的客觀、公正、公平,使得整個獎項更加具有重量。
在當下的藝術環(huán)境中更趨于關注當下年輕藝術家的成長。年度青年藝術家:孫遜,這是AAC中值得期待的一個獎項。孫遜的獲獎感言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謝謝大家對我過去一年工作的肯定”。我相信這也是對所有年輕藝術家最直接有效的“說辭”,因為這種藝術的態(tài)度作為藝術家來說最真實。
本屆AAC從幾種不同“藝術的門類”來評定獎項,我認為這最終的意圖指向還是推動當代藝術,因為AAC的分類就是承認藝術界的多層次,同時又不斷地打破自身的限制和局限。最能體現(xiàn)的就是“年度藝術家·油畫類大獎:蘇新平”,他在獲獎感言中這樣說到“我從來沒有把我的作品當油畫來畫,這是有點兒悖論,但是我理解評委的含義,他們其實是給我一個鼓勵,希望激勵我向更有水平的人看齊,因為藝術的路還很長”。雖然蘇新平版畫出身,又活躍于油畫創(chuàng)作,但他還有很強的雙重性——既是學院藝術的代表,又是前衛(wèi)藝術的前鋒。這與“年度藝術家·雕塑類:施慧”一樣都是在探討著當代藝術的綜合多元性。
“新水墨”看似是2013年的展覽中頻繁出現(xiàn)的概念,這是水墨站在中國自身文化位置上所體現(xiàn)出的“實驗性”、“社會性”、“更新性”等各種可能性,而這個重要的“年度藝術家·水墨類”大獎,最終歸屬于一直用水墨的方式回應時代和維護水墨聲譽的藝術家劉慶和?!澳甓人囆g家·裝置多媒體類:謝德慶”;“年度藝術家·攝影類:王國鋒”,作為站在更具當代“媒介性”角度的幾個獎項尤為值得關注。
今年AAC特殊貢獻獎頒給了已故藝術家忻東旺,忻東旺作為當代新寫實油畫的代表人物,他憑借對人及社會敏銳、細膩的感知,直面對象,作品鮮活生猛,既體現(xiàn)出社會批判性,亦呈現(xiàn)了人文關懷。對油畫教學來說也作出了不可替代貢獻。靳尚誼作為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可謂名副其實,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新古典主義寫實體系,影響了一大批后來者,在六十余年的藝術生涯中體現(xiàn)了中國藝術家對于藝術的真誠與對于民族的責任。 當晚揭曉的13項大獎還包括:“年度藝術出版物大獎:《元畫全集》”;“年度藝術展覽大獎:‘自治區(qū)當代藝術展”;“年度策展人大獎:李旭”;“年度藝術家·書法類大獎:鮑賢倫”;“藝術普拉斯獎:寶馬(藝術事件:2013‘BMW中國文化之旅)”。
頒獎盛典備受關注的13項AAC大獎不僅僅是一項榮耀,還包括傳遞了對“藝術”而言最重要的實踐精神和貢獻精神。(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