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一冬補三春,冬季進補先養(yǎng)腸胃,腸胃養(yǎng)好了,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冬季保健應當從“腸”計議。冬季調理腸胃應從起居、情緒、飲食、運動鍛煉等多個方面進行調養(yǎng),才能擁有健康的健康的腸胃。
冬季養(yǎng)腸胃 正當其時
為什么說冬季是腸胃養(yǎng)護的好時節(jié)呢?這是因為每到冬季,天地陽氣漸收、陰寒漸長、早晚溫差大。為適應自然界由“夏長”到“冬收”的陰陽變化,人體之氣血也隨之內收。
冬季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的組氨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fā)生痙攣性收縮,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會出現(xiàn)下降。
此外,由于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欲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腸病的復發(fā),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腸病等疾病最為常見。
“冬凍”也要適度
冬天晝夜溫度差較大。由于胃腸喜暖惡冷,暖散寒凝,凝則傷胃。因此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應特別注意腹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fā)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
另外,冬時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因此人們的睡眠節(jié)律也要順應季節(jié)的這一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做到早睡早起。
“悲冬”情緒擾亂腸胃運作
別低估情緒變化對胃腸疾病的影響力。早有大量臨床數(shù)據(jù)表明,情志因素是胃腸疾病發(fā)生或加重的重要誘因之一。情緒波動尤其與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關系密切。
入冬后,最常出現(xiàn)的景致便是早枯葉落,花木凋零。此時人們容易觸景生情,內心產生蕭條、冷落、垂暮的消極感覺。從而導致憂郁、煩躁等情緒變化。而憂思多慮,必傷肝脾,致使百病縱生。
因此,人們在冬季調養(yǎng)腸胃時不能忽視培養(yǎng)樂觀情緒的重要性。試著轉換一下思考的角度:用收獲替代蕭條,體驗累累碩果的喜悅。這樣就能做到內心恬靜、神志安寧、以收斂神氣。
冬瓜“壞肚” 不可不信
干燥是冬季最典型的氣候特點,因此人們常把“冬燥”掛在嘴邊。
中醫(yī)理論認為,燥邪傷人,耗傷陰津。腸道在冬季容易失于滋潤,傳導失職,出現(xiàn)大便干燥秘結,難以排出。
此外,胃也有喜潤惡燥的特點。因此胃陰虧虛患者,冬季易受燥邪侵擾,虛熱易生,熱郁于胃,導致胃氣失和。所以在整個冬季,胃腸功能不佳者需要注意藥食調養(yǎng)。
總的來說,飲食選擇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并做到進餐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尤其需要注意入冬后應盡量避免食用瓜果,俗語曰:“冬瓜壞肚”,這句話不無道理。西瓜、香瓜等在暑季雖能祛暑利潤,但在冬季食用則易損傷脾胃,導致腹瀉。
找準運動平衡點
冬天的氣候特點讓它成為了適宜鍛煉的“黃金季節(jié)”。趁著入冬時節(jié),伴隨微風進行運動不僅能增強人體抵抗力,還可促進胃腸的蠕動,使氣血調暢。
不過,專家也要提醒胃腸道功能不佳者,在選擇鍛煉項目時應找準平衡點。
專家建議:選擇那些較為柔和舒展的運動,如太極拳、羽毛球、游泳、慢跑、散步或登山等。運動量以微微汗出,不覺疲乏為度。把握尺度十分重要,運動過量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