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文,席繁宏,張建華,田汜明,付中杰
(西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蘭州 730070)
隨著競技體育的不斷發(fā)展,全運會獎牌的爭奪呈現出更加激烈的態(tài)勢,越來越多的代表團躋身于獎牌爭奪戰(zhàn)之中。從獎牌的最終歸屬情況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其競技體育水平較高,在獎牌榜中處于絕對優(yōu)勢。本文就第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的區(qū)域分布格局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歷屆全運會獎牌榜以及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榜的變化情況,總結分析其發(fā)展的現狀與趨勢,為我國田徑項目的布局謀劃、資源配置等提供參考依據。
以第十一、十二屆全運會各?。▍^(qū)、市)田徑比賽成績?yōu)檠芯繉ο蟆?/p>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瀏覽全運會官方網站,收集近幾屆全運會的獎牌榜和比賽成績,著重分析第十一、十二屆全運會各個區(qū)域的田徑項目比賽成績。并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當前全運會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為撰寫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
收集、整理全運會各地區(qū)田徑項目比賽成績的相關數據,并通過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和數據處理。
1.2.3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歷屆全運會綜合成績前20名的代表團進行了解,對全運會的總體動態(tài)有一個大體而全面的掌握,著重就第十一、十二屆全運會田徑項目獎牌的變化趨勢及各個單項比賽成績進行比較分析,了解我國競技田徑項目的區(qū)域優(yōu)勢和發(fā)展趨勢。
2.1.1 區(qū)域劃分
本文將各個代表團劃分為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西南、東北、港澳臺8 個地區(qū)。其中華東地區(qū)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華南地區(qū)包括廣東、廣西、海南;華中地區(qū)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華北地區(qū)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西北地區(qū)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陜西、甘肅;西南地區(qū)包括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東北地區(qū)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臺港澳地區(qū)包括臺灣、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2.1.2 歷屆全運會前20名成績分布特征
通過對歷屆全運會獎牌榜的統(tǒng)計,我們不難發(fā)現,各個區(qū)域代表團所獲獎牌數逐漸突破了以往山東、江蘇、遼寧三省鼎立的強勢局面,呈現出多元化的“此消彼長”博弈態(tài)勢。從表1可知,位于歷屆全運會綜合成績獎牌榜前20位的代表團分別為山東、遼寧、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北京、黑龍江、天津、福建、湖南、河南、四川、吉林、山西、陜西、安徽、湖北、河北、江西,大多數代表團基本位于我國經濟較發(fā)達的華東、華南、華中地區(qū)。位于獎牌榜前三名的依次是山東、遼寧和廣東,其中山東省在歷屆全運會中共獲得65塊金牌、47.5塊銀牌、43塊銅牌,獎牌總數累計達到155.5 塊,分別占到歷屆金牌、銀牌、獎牌總數的13.20%、10.75%、11.06%。遼寧省在歷屆全運會中共獲得56塊金牌、49.5塊銀牌、39.5塊銅牌,獎牌總數累計達到145 塊,分別占到歷屆金牌、銀牌、獎牌總數的11.37%、11.20%、10.32%,位居金牌榜與獎牌榜第二位。廣東省在歷屆全運會中共獲得50.5 塊金牌、34.5 塊銀牌、36塊銅牌,獎牌總數累計達到121塊,分別占到歷屆金牌、銀牌、獎牌總數的10.25%、7.80%、8.61%。三個代表團的金牌、銀牌和獎牌總數分別占到歷屆全運會金牌、銀牌和獎牌總數的34.82%、29.75%和30%。位于獎牌榜前10位的代表團金牌、銀牌和獎牌總數分別占到歷屆全運會金牌、銀牌和獎牌總數的79.09%、71.83%和72.99%。
位于獎牌榜前三位的山東、遼寧、廣東代表團的金牌數占到金牌榜總數的35%,而剩余65%的金牌卻在35個代表團中進行激烈的競爭。面對山東、遼寧、廣東強大的奪金實力,我們不難發(fā)現,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區(qū)域優(yōu)勢性特征。在競技體育中,前八名的成績主要表現的是整體競技潛力,而獎牌數量更主要地體現現實的競技實力[2]。各個區(qū)域競技體育的發(fā)展離不開政府資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這樣才能使各個地區(qū)所開展的競技體育獲得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山東、廣東屬于我國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遼寧雖地處偏遠,但政府的重視力度、相應資金投入、得天獨厚的地域優(yōu)勢,外加適合相應運動項目開展的國民體質特征,也擁有較強的整體實力,這三個代表團形成了全運會金牌榜乃至獎牌榜“三足鼎立”的強勢局面。
表1 歷屆全運會綜合成績獎牌前20名分布情況統(tǒng)計一覽表
2.2.1 第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的整體區(qū)域分布特征
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之后,國家體育總局對競技體育的形勢做出了客觀、準確的判斷,提出了“以著重發(fā)展田徑、游泳和水上運動項目”為目標的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的“119 工程”[3]。位居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榜前3 位的是山東、江蘇、北京代表團,其中山東代表團獲得獎牌的田徑項目有男子20km 競走團體(金牌)、女子400 m(金牌、銅牌)、女子標槍(金牌)、男子撐桿跳高(金牌、銀牌)、女子5 000m(金牌)、男子400 m 欄(金牌)、女子4×400m 接力(銀牌)、男子4×400 m 接力(銀牌)、男子50kg競走個人(銅牌)、男子20kg競走個人(銅牌)、女子20kg競走個人(銅牌)、女子20kg競走團體(銅牌)、男子1 500m(銅牌)、男子400 m(銅牌)、女子10 000m(銅牌)。其中獲得獎牌的男子項目占到男子田徑所開展24個小項中的8項,獲得獎牌的女子項目占到女子田徑所開展的22個小項中的7項。江蘇代表團獲得獎牌的田徑項目有女子20kg競走團體(金牌)、女子馬拉松團體(金牌)、女子200 m(金牌、銅牌)、女子400 m 欄(金牌、銅牌)、女子4×100 m 接力(金牌)、男子鐵餅(金牌)、女子100 m 欄(銀牌、銅牌)、男子110 m 欄(銀牌)、女子馬拉松個人(銅牌)、女子100m(銅牌)、女子5 000m(銅牌)、男子200 m(銅牌)、女子4×400 m 接力(銅牌)。其中男子獲獎項目占3 項,女子獲獎項目占10項,女子運動員較男子運動員有更強的爭奪獎牌的實力。北京代表團獲得獎牌的田徑項目為男子跳遠(金牌)、男子100m(金牌)、男子跳高(金牌)和男子200 m(金牌)。張培萌在2013年莫斯科世界田徑錦標賽百米半決賽中跑出了10s的好成績,打破了全國紀錄,這也是黃種人跑出的最快百米成績。
在田徑金牌榜中,華東地區(qū)獲得21 枚金牌,58 枚獎牌,分別占到金牌總數的44.68%和獎牌總數的40.85%。華北、西北、東北、華南、華中、西南和港澳臺地區(qū)分別位居其后,所獲金牌數分別為9、5、4、4、3、1、0,獎牌數為17、11、24、11、9、12、0。其中,華東地區(qū)的山東、江蘇代表團均獲得6枚金牌,上海、福建分別獲4枚、3枚金牌,安徽、浙江均獲得1 枚金牌。華中地區(qū)的河南、江西、湖北、湖南代表團分別獲得的金牌數為2、1、0、0。西北地區(qū)的青海、陜西、甘肅、寧夏、新疆代表團分別獲得的金牌數為3、1、1、0、0。華南地區(qū)的廣東、廣西、海南代表團分別獲得的金牌數為4、0、0。東北地區(qū)的遼寧、黑龍江、吉林代表團分別獲得的金牌數為3、1、0。華北地區(qū)的北京、河北、天津、內蒙古、山西代表團分別獲得的金牌數為5、2、1、1、0。西南地區(qū)的四川、云南、貴州、重慶分別獲得的獎牌數為1、0、0、0;西藏無代表團參加比賽。從田徑銀牌榜的總數來看:華東地區(qū)仍穩(wěn)居榜首,西南、東北、華南、華中、西北、華北、港澳臺地區(qū)位居其后,所獲得的銀牌總數分別為13、10、8、6、5、3、2、0。獲銅牌最多的地區(qū)依次是華東、東北、華北、西北、華南、華中、西南、港澳臺,其中華南、華中、西南所獲的銅牌數均為1枚。
位居田徑獎牌榜前三的代表團與其他代表團相比,所獲獎牌的涉及項目多,有較強的獎牌競爭能力。無論從金牌榜、銀牌榜還是獎牌榜來看,華東地區(qū)雄厚的競技實力使其穩(wěn)居榜首,其他地區(qū)的競技實力呈現出“此起彼伏”的激烈角逐局面。西北地區(qū)作為新生力量,在中長跑項目異軍突起,一舉獲得男女馬拉松和男女10 000 m 的4塊金牌,同時青海的多巴高原訓練基地為西北地區(qū)中長跑項目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訓練支撐,使其競技水平不斷攀升。但我國田徑項目的基礎比較薄弱,促進田徑運動后備人才與高水平運動員集團的培養(yǎng),成為中國田徑必須面對并需竭力解決的問題[4]。
表2 第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區(qū)域分布情況統(tǒng)計一覽表
2.2.2 第十一、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分布特征的對比分析
與上一屆全運會相比,第十二屆全運會參賽的代表團由原來的35個增加到38 個,賽人數由原來的4 000 余人突破性地增加到9 500 多人,創(chuàng)歷史新高。比賽項目也有所變化,由原來的33 個大項、360 個小項,變?yōu)?1 個大項、40個分項、350個小項。兩屆全運會的田徑項目共開設46項,其中男子24項,女子22項,產生的金牌數由上屆全運會的147枚變?yōu)楸緦萌\會的137枚。從中我們不難發(fā),隨著歷屆全運會的成功舉辦,參賽人數、規(guī)模和項目設置都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田徑獎牌榜的最終排名也隨著各個代表團的競技實力的變化而變化,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競爭局面。
從表3我們可知:第十一屆全運會田徑獎牌的區(qū)域分布從高到低的排名依次為華東、東北、華北、西南、華中、華南、西北、港澳臺地區(qū)(港、澳、臺無代表團參加比賽)。第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的區(qū)域分布從高到低的排名依次為華東、華北、西北、東北、華南、華中、西南和港澳臺地區(qū)兩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榜相比,華東地區(qū)穩(wěn)坐獎牌榜與金牌榜榜首。獎牌榜排名上升的代表團有華北和西北兩個地區(qū),值得稱贊的是西北地區(qū)名次提升的幅度最大,成為本屆全運會中長跑項目中的“黑馬”,從第十一屆的第7名到本屆第3,金牌數從第十一屆的零突增至五枚,可謂戰(zhàn)果豐碩,獲得獎牌的項目分別為男子3 000 m障礙、男子10 000m、女子10 000m、男子馬拉松和女子馬拉松。獎牌榜排名名次下降的區(qū)域有華南、西南、東北三個地區(qū)。港澳臺地區(qū)在近兩屆全運會的排名都處于最后一位(第十一屆全運會港澳臺地區(qū)無代表團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僅有香港代表團參加)。
通過比較全運會田徑男子金牌項目的成績發(fā)現,男子有9個項目的成績相比上屆全運會有所提高,分別為男子1 500m、200m、4×100 m 接力、4×400 m 接力、標槍、跳高、鐵餅、鉛球和鏈球。撐桿跳高項目與前屆全運會成績持平,同屬于山東代表團的劉飛亮和薛長銳分別在第十一屆、十二屆全運會上最終越過的高度均為5.60m。有10個項目的成績與上屆全運會成績相比有所下降,分別為男子10 000m、100m、110m 欄、3 000m 障礙、400m、400m欄、三級跳遠、跳遠、十項全能和馬拉松。與上屆全運會成績相比,獲得金牌項目成績下降的項目數多于成績提高的項目,也就是說,男子田徑項目的整體實力出現下滑的局面。與世界田徑強國相比差距依然很大,能夠沖金和爭奪獎牌的項目人才匱乏,只有少數項目有一定競爭力,但沒有絕對實力[5]。
第十二屆全運會女子單項比賽成績與上一屆相比,有9個項目的成績出現不同程度的提高,它們分別為100 m、100m 欄、1 500 m、200 m、400 m、4×100 m 接力、800 m、撐桿跳高和鐵餅。而女子十項全能、三級跳遠、標槍、跳遠、跳高、鏈球、5000m、100m、400m 欄和4×400 m接力10個項目與前一屆全運會成績相比成績有所下降,這意味著,女子田徑項目的競技水平也處于下降狀態(tài),短期內難以有突破性的進展。
從具體代表團來看,山東的男子和女子代表團在團體比賽中取得了較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其中男子代表團在刷新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男子4×100m 和4×400m 接力賽的同時,成績由第十一屆的39秒22提升到了本屆的38秒73,充分體現出山東代表團較強的競技實力和團體協作精神。與男子團體相比女子運動員稍顯遜色。山東女子團體接力4×400m 雖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但與前一屆3分30秒63的成績相比卻有所下降,成績不容樂觀。
圖1 第十一屆與第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獎牌 分布特征對比一覽表
在個人項目成績的比較中,女子個人項目與前一屆全運會相比,衛(wèi)冕冠軍的項目有跳高、鉛球和鏈球,她們分別有來自福建的陳幸娟、河北的鞏立嬌和解放軍代表團的張文秀。但其成績與前一屆相比都有所下降。下降的幅度為跳高0.03 m、鉛球0.58m、鏈球0.58 m。與個人所創(chuàng)的上屆全運會冠軍成績相比,女子個人項目較男子個人項目在國內雖有較強的奪金實力(男子無人在個人項目上衛(wèi)冕),但無論男子、女子個人項目的整體競技實力都出現下滑,這應該引起相關體育部門的重視。
從表3可知,與第十一屆全運會相比,本屆全運會銀牌數上升的有四個代表團,它們分別為華南、西南、西北和東北,除港澳臺地區(qū)外,其余三個代表團的銀牌數較前一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銅牌數下降的區(qū)域多于上升區(qū)域。獎牌總數保持不變的是東北地區(qū),其余地區(qū)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與下降。隨著競技體育的不斷發(fā)展,各個代表團獎牌的競爭較以往更加激烈,越來越多的代表團躋身于獎牌的爭奪戰(zhàn)中,呈現出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
2.2.3 第十二屆全運會田徑項目區(qū)域分布各個項群獎牌特征分析
根據田麥久教授運動訓練項群理論[6],本文把田徑項目劃分為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和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三大類來進行分析研究。其中體能主導耐力性項群涉及的項目有:800m、1 500m、5 000m、10 000 m、馬拉松、3 000 m 障礙、20km 競走、50km 競走。體能主導快速力量性項群涉及的項目有:鉛球、鐵餅、標槍、鏈球、跳遠、三級跳遠、跳高和撐桿跳高。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100m、200m、400m、110 m 欄、100m 欄、4×100m 接力、4×400m 接力。表4的獎牌數統(tǒng)計過程中金牌獲得項目男子十項全能、女子鏈球、女子七項全能均由解放軍代表團獲得,在獎牌統(tǒng)計過程中暫時沒有計入獎牌總數,所以金牌榜總數為18枚,同樣,銀牌數女子標槍、七項全能、3 000 m 障礙、男子十項全能均未計入銀牌榜總數,男子110 m 欄、男子十項全能獎牌數也未計入銅牌榜,故表4獎牌數與表2表3獎牌數存在一定的差異。從各個田徑項目區(qū)域分布的項群特征來看,華東地區(qū)項目發(fā)展相對均衡,有較強的奪金實力。西北地區(qū)在本屆全運會中長跑項目上異軍突起,獲得5 枚金牌,體現了其在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上的強勁實力,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使西北地區(qū)運動員具備較強的耐力性項目實力。華南地區(qū)團體協作項目優(yōu)勢突出;華北地區(qū)在短跨、跳躍項目上有較強的競技實力;西南地區(qū)各項目發(fā)展滯后,短期內難以有突破性進展;東北除了快速力量性項群之外,其他項目的競技實力發(fā)展也相對滯后。
田徑項目各個項群的項目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不同單項(田徑項目)發(fā)展的速度不均衡,有的項目較前兩屆全運會成績有所提升,但有些項目卻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現象。在舉國體制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更有實力集中經濟和社會資源,加大競技體育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運動員加入地區(qū)專業(yè)隊,并能在長期的培育中形成促進競技體育發(fā)展的良好文化氛圍,在新的全國性競技體育大賽中贏得更大的獎牌份額[7]。
2.2.4 第十二屆全運會田徑破紀錄項目
在9月8號舉行的女子撐桿跳高項目中,李玲以4.65m的成績打破了亞洲紀錄4.64 m,達到奧運會的參賽水平。但我國跳高項目的現狀不容樂觀,其成績與歷屆奧運會跳高的冠軍成績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面對歐美運動員(俄、美)包攬?zhí)擢勁频木置?,亞洲運動員卻很難在此項目上有立足之地。跳高項目是我國田徑項目中的短板,缺乏領軍人物,更缺乏相應的身份認同感,短期內難以在此項目上有所突破。
通過對歷屆全運會前20 名的獎牌分布分析可以看出,山東、遼寧和廣東代表團所獲金牌數占到金牌總數的35%,形成“三足鼎立”的強勢局面。剩余65%的金牌卻在35個代表團之間進行激烈的角逐。山東和廣東地處東部沿海地區(qū),經濟較西北地區(qū)發(fā)達,外加良好的地理優(yōu)勢和相應的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使得其代表團在歷屆全運會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也從側面反映出在我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地區(qū)區(qū)域優(yōu)勢性特征。
位居本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榜前3名的是山東、江蘇和北京。華東地區(qū)所獲獎牌涉及到的項目面較廣,有較強的獎牌爭奪能力。無論從金牌榜、銀牌榜還是獎牌榜來看,華東地區(qū)雄厚的競技實力使其穩(wěn)居榜首,其他地區(qū)的競技實力呈現出“此起彼伏”的激烈角逐局面。西北地區(qū)作為新生力量,在中長跑項目上異軍突起,但難以在其他田徑項目上有所突破。
隨著歷屆全運會的成功舉辦,參賽人數、規(guī)模和項目設置都在不斷變化,田徑獎牌榜的最終排名也隨著各個代表團競技實力的變化而變化,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競爭局面。通過對比近兩屆全運會田徑獎牌榜發(fā)現,華東地區(qū)穩(wěn)坐獎牌榜與金牌榜榜首,獎牌榜排名上升的區(qū)域有華北和西北兩個地區(qū),獎牌榜排名下降的區(qū)域華南、西南、東北三個地區(qū)。其中,男子運動員比賽項目成績下降的數目多于成績提高的項目,男子田徑項目的整體實力出現下滑的局面,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競技實力差距逐漸拉大。女子運動員的比賽項目成績與前一屆全運會相比,成績下降的項目多于成績上升的項目,總體來看其競技水平也處于下降狀態(tài),短期內難以有突破性的進展。
從各個田徑項目區(qū)域分布的項群特征來看,華東地區(qū)項目發(fā)展相對均衡,有較強的奪金實力。西北地區(qū)在本屆全運會中長跑項目上異軍突起;華南地區(qū)團體協作項目優(yōu)勢突出;華北地區(qū)在短跨、跳躍項目上有較強的競技實力;西南地區(qū)各項目發(fā)展滯后,短期內難以有突破性進展;東北除了快速力量性項群之外,其他項目競技實力發(fā)展也相對滯后。
女子撐桿跳高項目打破了原紀錄4.64m,創(chuàng)造了新的亞洲紀錄,達到了奧運會參賽水平。但整體競技實力與世界優(yōu)秀跳高運動員還存在一定差距,在跳高領域缺少相應的話語權和身份認同感。
[1]張超.全運會獎勵、計分辦法嬗變動因及發(fā)展對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2(6):689-692.
[2]孫國濤.我國競技田徑區(qū)域性與非均衡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1):66-71.
[3]張晃新,張拴太.探悉江蘇省體育品牌賽事的發(fā)展構想——三元分析模型對構建江蘇體育品牌賽事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2):33-37.
[4]鄒國忠,殷懷剛,陳韶成.對近6 屆全運會田徑運動項目區(qū)域化特征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2):107-128.
[5]李登光,唐華.第10屆、11屆全運會田徑比賽成績及獎牌分布情況的比較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36-39.
[6]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377.
[7]鄒德新,張貴敏.全運會獎牌數量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