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旗人禮多,這是確實的。過去逢年過節(jié)、辦喜事,旗人都講究送禮,禮物可能很小,不值錢,一個點心匣子呀,一個小盒粉呀,總得有,不能空手。但是,家人之間,倒并不太在意。外國人是重視家人之間彼此送禮的,特別是在圣誕節(jié),很講究,很普遍,不分窮富,是重要的習俗。
我的母親和父親,既是滿族人,又是在洋學堂里上過學的,可能兩方面都有影響,便依然保持著家人之間送禮的習慣,尤以父親為甚。母親只是在特別隆重的日子才送,正因為隆重,所以也就記得清楚,終生難忘。
我留蘇回來那年,二十四歲,正式參加工作了。有一回,和母親去逛東安市場。走到一個小珠寶店前,她走了進去,站在一個平柜面前,指著一個擺放小玉器的平板格子說:“你挑一件吧?!蔽液艹泽@,完全沒有精神準備。我問:“挑什么?”母親說:“挑一件玉佩吧?!薄案蓡??”“保平安,避邪。”
我完全懵住了,對母親的建議我很感動,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老派的非常講禮貌的店員也被我們母子二人的親情所感動,殷勤地推薦花色。最后由母親做主,挑了一塊略帶黃色的玉佩,是掛在腰上的,給了我。
我沒有問母親送我玉佩的緣由,但是我由她的眼神里猜到了她的用意:一是祝賀我留學歸來,學有所成,當了工程師;二是在某種意義上替我行成人禮,五年不見,我已長成大人,個子比她還高。顯然,對我的成長她很自豪,也是在替她自己得意和高興吧。
這塊玉,我始終沒有佩戴過??墒俏液苷湎?,當寶貝鎖在柜子里,仿佛是我的一個生命里程碑。
兩年后,我在北京結婚。父親送給我的禮物是他親手在紅紙上寫的一幅字,八個大字——“勤儉持家,健康是福”。而母親的禮物是一個大衣柜和四把木質小方凳。就這么簡單。
轉眼到了一九九二年,我已經(jīng)五十七歲。八月十六日,是星期天,我正在案頭寫作。母親悄悄地走進我的房間,笑瞇瞇地舉著一個紙卷,說是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打開看,不得了,畫了一窩豬!我仔細數(shù)了數(shù),一張小畫,居然畫了二十二只豬:兩只老母豬,帶著二十只小豬,白豬、黑豬各九只,花豬四只。畫上的題字是“豬圈多產收年,乙兒五十又七誕辰,老母絜青喜戲而作,時九二年八月十六日”,上蓋“絜青老人”、“九十年代”和“雙柿齋”三方印章。
這張畫是我的寶貝,托裱后現(xiàn)在常年掛在我的書桌右上方。每當客人來訪,我都會讓客人走近觀看。我特別得意,因為每一位觀看的朋友都會發(fā)出爽朗的笑聲,無一例外,而且往往要說一句:老太太真好玩!這一年老太太八十七歲,她大我整整三十年。
按理,兒子在生日那天要先向母親行禮請她喝點酒,吃頓好飯,表示感謝養(yǎng)育之恩。母親卻先想到,還特地畫了畫,我生于乙亥年,屬豬,她便畫了一窩豬,憨態(tài)可掬,特可愛,還親自舉著送來。這就是母親。
對于我們來說,母親生了你,養(yǎng)育了你,教育了你,不論你多大,她都想著你,注視著你,默默地關心著你,疼愛著你,為你祝福,為你祈禱。因為你是她的孩子。
賞 析
文中寫到母親送“我”的三件禮物:送玉佩,表祝賀,行成人之禮;送家具,表達新婚的祝福,希望“我” 生活幸福;送豬畫,?!拔摇眲?chuàng)作出豐碩的作品。從結構上看,前后兩件詳寫,中間一件略寫,有詳有略,詳略相間,條理井然。從內容上看,第一件事發(fā)生在特殊年代,母親仍在兒子成人之際以禮相送,顯得格外難得,第三件事是講在母親高齡時贈送兒子的生日禮物,既顯得母親非常有雅趣,事件本身又很感人,所以這兩件詳寫;而結婚贈禮之事屬人之常情,故略寫??吹贸瞿赣H既是一個深愛兒子、以兒子為榮的母親,又是一個熱愛生活、富有情趣的人。文章尾段以平實的語言寫出母親對孩子無條件、無時限的付出和牽掛,飽含深摯的感恩和贊美之情,也提醒我們要時刻銘記母親的恩情。
(乙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