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穎
摘 要:本文介紹地處山區(qū)特殊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中波發(fā)射臺的天饋線系統(tǒng)運行維護管理經驗。
關鍵詞:山區(qū) 天饋線系統(tǒng) 放電傘 地網接地 饋線改造
中圖分類號:TN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011-02
七五一臺地處福建閩北區(qū),兩部大功率DX型發(fā)射機的天饋線系統(tǒng),受到地理環(huán)境與惡劣氣候的影響,天饋線故障率高,搶修難度大,給安全傳輸發(fā)射工作帶來巨大的損失。而通過加強對天饋線系統(tǒng)的管理,用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維護方法,是確保安全傳輸發(fā)射順利進行的重要途徑。
1 天、饋線系統(tǒng)維護管理
七五一臺中波廣播發(fā)射機天饋線主要由饋線、發(fā)射天線、地網、調配網絡、保護系統(tǒng)組成。它是發(fā)射機高頻信號傳送的唯一途徑,而且無法備份。
對天饋線系統(tǒng)的維護管理要做到管理流程清晰、任務明確、內容詳細、檢修周期科學合理、記錄分析要詳盡、對出現(xiàn)的問題要進行深究其原因,并找出防范措施與改進方法。
1.1 天饋線維護的任務
天饋線維護的總體目標是保證其運行穩(wěn)定,確保安全播出工作的順利進行。具體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做到天饋線系統(tǒng)及附屬設備的維護工作,使其保持完好。
(2)保證各副天線及附屬設備的性能指標符合運行標準。
(3)降低故障的發(fā)生,但一定有故障發(fā)生能迅速判斷排除。
(4)延長天饋線系統(tǒng)及附屬設備的使用壽命,節(jié)約維護經費,提高經濟效益。
1.2 制度各類管理制度
制度是對天饋線系統(tǒng)維護與管理的前提保證,它的制訂是否合理可行直接關系到天饋線系統(tǒng)維護的好壞。在對七五一臺天饋線系統(tǒng)維護管理多年來進行調研并對其它相類似的電臺進行調研,結合七五一臺實際情況制定出了天線工上崗考核制度、檢修人員管理制度、天饋線安全員職責、天饋線維護安全制度、高空作來制度、用電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技術資料管理制度。
1.3 檢修內容與周期
檢修周期與檢修內容的設定是保證天饋線系統(tǒng)可靠運行的重要手段,它必須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在對七五一臺天饋線系統(tǒng)歷年來出現(xiàn)的故障,對其出現(xiàn)的具體部位、產生的原因、及概率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結合七五一臺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環(huán)境、制度出以下檢修周期與檢修內容。
日常巡視、季檢、年檢、技改大檢項目。
在維護中維護人員除了日常正常巡視外,還應加強季度、年度檢修項目計劃,主要內容分述如下:
(1)季檢內容:
①清潔饋線絕緣子、吊棒,并搖測天、饋線絕緣值。
②仔細檢查饋線系統(tǒng)鐵制件的結構腐蝕狀況及各導線接觸情況。
③隨季節(jié)變化,調整饋線松緊度及引下線松緊度。
④調整天線高度及所有接地花蘭螺絲,使天線整體張力均衡。
⑤天線塔底座絕緣子及窗口絕緣子清潔。
⑥天線塔底部放電球清潔及調整放電間際。
⑦清潔場地開關各接點,如有損傷及時更換。
⑧清潔場地開關控制箱,信號接點應保持清潔接觸良好,箱內無異物。
⑨對開關機械部分仔細檢查運轉狀態(tài),適當加油潤滑使之靈活、可靠。
(2)年檢內容:
①檢查各不同規(guī)格的花蘭螺絲、挎蘭、卡環(huán)銹蝕程度,加強防腐處理工作并及時緊固。
②重點檢查天線引下線懸掛是否正常,有無打火、扭曲、松弛現(xiàn)象。
③全面檢查各開關高頻接點的同步情況,接點嚴重燒損應更換和處理。
④測試中波地網接地電阻,檢查地網完好率。
⑤定期測試饋線行波系數(shù)和不平衡系數(shù),配合機房制定調整方案。
⑥定期測試塔桅垂直度及拉線狀況并記錄,為大修提供依據。
(3)天饋線大修項目周期:
①天線刷漆。
②天線拉線與地鉚的檢查與更換。
2 經驗介紹
2.1 異態(tài)處理
饋線周圍的高桿植物、鳥類飛行動物都嚴重的威脅著天饋線的安全傳輸發(fā)射工作。譬如高桿植物危害有毛竹,南方的毛竹比較長,平均有10 m左右,按饋線左右間隔3 m的安全標準,在饋線穿過毛竹林的地方顯得距離不夠,后來經過故障分析把毛竹林擴大到8 m以上的安全距離確保安全。
鳥類及其它飛行動物停落在饋線上等待捕食,身體易造成饋線的內、外線短路,這時發(fā)射機會出現(xiàn)駐波比故障;天線上泄放電阻內鳥類也會在里面做巢,所以巡檢時要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排除天饋線系統(tǒng)的故障及隱患。
2.2 檢修與維護中的注意事項
福建閩北山區(qū)、天氣變化較大、春天雷雨多、冬夏溫差很大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廣電行業(yè)規(guī)定的維護管理規(guī)程進行維護、檢修,邊寬1 m的拉線式塔桅的垂直度差不得大于1/1500;塔桅的局部彎曲度誤差不得大于1/750;桅桿拉繩的安裝拉力一般應滿足設計初拉力值,最低也要達到設計初拉力的80%,要注意經常檢查塔桅結構,及時發(fā)現(xiàn)焊縫的開裂等情況,螺栓松動的要緊固,螺栓腐蝕嚴重的要及時更換。按照塔身主體結構、塔身連接螺栓、拉繩的更換標準,塔身主柱腐蝕達主柱的1/5時應更換;連接螺栓、花籃螺栓、繩爽腐蝕點深度達直徑的1/5時應更換;桅桿拉繩(綱絲繩)銹蝕點較普遍或在一個捻距內達表面積的40%時應更換;桅桿拉繩在一個捻距內斷絲達總數(shù)的5%或斷一股者須立即更換;拉繩有打火痕跡要加固;用鋼絞線做桅桿拉繩時,發(fā)現(xiàn)有斷絲,表面黑銹時及時更換;地錨5~10年進行一次抽樣檢查,抽樣率不少于10%,必須全面檢查,發(fā)現(xiàn)地錨桿銹蝕要徹底除銹并涂刷瀝青包裹。
3 技術改進
3.1 工藝改進
一次檢修中對四塔天線地網接地電阻測試時,發(fā)現(xiàn)1#天線塔接地電阻值≥5 Ω,指標不合格,經查找,發(fā)現(xiàn)鐵塔屏蔽銅皮與接地放電球鐵管脫焊,處理方法是,在接地鐵管處加裝厚0.5 mm、寬50 mm的銅皮與屏蔽銅皮連接固定。其后,搖測接地電阻值≤0.5 Ω,符合技術標準要求。endprint
3.2 天饋線系統(tǒng)調整和技改
七五一臺地處福建北部山區(qū),受氣候的影響,2003年至2005年,兩付饋線新架設完成投入使用運行期間,因為冬季天氣寒冷共斷裂數(shù)十根啞鈴絕緣子,造成多次停播事故,安全播出形勢嚴峻,針對此特殊情況,經過多次分析、總結、摸索,最后對饋線的多個結構部分進行了調整:(1)調松啞鈴絕緣子拉桿。(2)對較為受力的絕緣子用5×50 mm的鋼板制作成加固支撐連板,減輕了絕緣子的拉力強度。(3)適當調整饋線的松緊度,饋線的垂度調整要求是1%~1.5% m,適當調整饋線的壓線溝、花蘭螺絲等,經過饋線及壓線溝的調整,在冬季氣溫低的情況下,使饋線有了一定的伸縮距離,從而不會造成絕緣子受饋線拉力而被折斷。
3.3 饋線內外線間距較窄存在安全隱患的解決
七五一臺兩部發(fā)射機分別為DX200KW發(fā)射機,饋線為24線制阻抗50Ω,阻抗50Ω饋線外線籠子與內線籠子間距較窄,平均在50 mm左右相對存在安全運行隱患,福建臺風天氣較多風里而且大,如果饋線桿之間距離長饋線存在一定的松緊度,饋線受風力影響產生擺動容易造成內外線短路事故,解決方法是在每段內饋線兩端加裝定線環(huán),用2.0的銅線綁扎在內饋的每根線上,通過加裝定線環(huán)后饋線外線籠子與內線籠子間距為100 mm左右這樣的安全間距能夠控制風力的影響,同時加裝定線環(huán)后饋線因其他原因造成斷線后不會脫落(如圖1所示)。
3.4 天線泄放電阻絲容易燒斷及放電球打火故障的解決
七五一臺天線場地處于雷電多發(fā)區(qū)域,經常造成天線泄放電阻絲燒斷,放電球打火,發(fā)射機頻繁出現(xiàn)駐波比保護等故障。經過連續(xù)幾次泄放電阻絲燒斷之后進行的總結分析,確定為放電球與放電球之間的距離不夠,經過測量發(fā)現(xiàn),原來放電球之間的距離為≤20 mm,不符合天線放電要求,標準為40~80 mm,經過分析后調整為≥40 mm,經過實踐,此方法有效地解決了此類故障。
3.5 天線地網與塔基屏蔽層固定的創(chuàng)新
2012年七五一臺天線地網改造,施工方法是在調配室圍墻四周墻下各打三個孔,將30根導線按照每10根導線擰成一束共12束,與鐵塔底部基礎屏蔽銅皮固定。為后期巡視維護方便塔基接地線安裝方法是將兩條銅母排與屏蔽銅皮兩側固定,每條銅母排長度視塔基礎長度而定,分別在母排上鉆6個孔將10根導線擰成一束用35 mm2銅線鼻子壓緊固定在母排上,母排固定位置距離地面100~200 mm左右,這樣安裝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接地線接觸更加緊密及牢固。同時也便于日后維護時地網測溫、接地電阻測試可分組測試,(如圖2所示)。
3.6 饋線線鼻子脫焊處理改進
饋線與窗口絕緣板和法蘭盤固定,使用線鼻子鉛焊連接方法,傳統(tǒng)饋線與線鼻子連接安裝使用鉛焊方法,從操作及效率上看方便、快捷,但實際運行中經常造成脫焊,采用壓線鉗壓接法,徹底解決了此類故障。
4 結語
通過天饋線系統(tǒng)嚴格的維護管理,再加上合理而又科學地制定適合自臺特點的維護管理辦法、措施,有效避免天饋線系統(tǒng)事故發(fā)生幾率,才能保證發(fā)射機穩(wěn)定運行,保證播出效果。做好天饋線維護工作,要不斷加強對天饋線系統(tǒng)的學習和經驗總結,使天饋線系統(tǒng)安全可靠運行,才能優(yōu)質地完成安全播出中心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學田,主編.廣播電視技術手冊(第6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0.
[2] 潘哲昕,王文山,主編.廣播電視天線工藝技術手冊[M].廣播電影電視部文印中心印刷.endprint
3.2 天饋線系統(tǒng)調整和技改
七五一臺地處福建北部山區(qū),受氣候的影響,2003年至2005年,兩付饋線新架設完成投入使用運行期間,因為冬季天氣寒冷共斷裂數(shù)十根啞鈴絕緣子,造成多次停播事故,安全播出形勢嚴峻,針對此特殊情況,經過多次分析、總結、摸索,最后對饋線的多個結構部分進行了調整:(1)調松啞鈴絕緣子拉桿。(2)對較為受力的絕緣子用5×50 mm的鋼板制作成加固支撐連板,減輕了絕緣子的拉力強度。(3)適當調整饋線的松緊度,饋線的垂度調整要求是1%~1.5% m,適當調整饋線的壓線溝、花蘭螺絲等,經過饋線及壓線溝的調整,在冬季氣溫低的情況下,使饋線有了一定的伸縮距離,從而不會造成絕緣子受饋線拉力而被折斷。
3.3 饋線內外線間距較窄存在安全隱患的解決
七五一臺兩部發(fā)射機分別為DX200KW發(fā)射機,饋線為24線制阻抗50Ω,阻抗50Ω饋線外線籠子與內線籠子間距較窄,平均在50 mm左右相對存在安全運行隱患,福建臺風天氣較多風里而且大,如果饋線桿之間距離長饋線存在一定的松緊度,饋線受風力影響產生擺動容易造成內外線短路事故,解決方法是在每段內饋線兩端加裝定線環(huán),用2.0的銅線綁扎在內饋的每根線上,通過加裝定線環(huán)后饋線外線籠子與內線籠子間距為100 mm左右這樣的安全間距能夠控制風力的影響,同時加裝定線環(huán)后饋線因其他原因造成斷線后不會脫落(如圖1所示)。
3.4 天線泄放電阻絲容易燒斷及放電球打火故障的解決
七五一臺天線場地處于雷電多發(fā)區(qū)域,經常造成天線泄放電阻絲燒斷,放電球打火,發(fā)射機頻繁出現(xiàn)駐波比保護等故障。經過連續(xù)幾次泄放電阻絲燒斷之后進行的總結分析,確定為放電球與放電球之間的距離不夠,經過測量發(fā)現(xiàn),原來放電球之間的距離為≤20 mm,不符合天線放電要求,標準為40~80 mm,經過分析后調整為≥40 mm,經過實踐,此方法有效地解決了此類故障。
3.5 天線地網與塔基屏蔽層固定的創(chuàng)新
2012年七五一臺天線地網改造,施工方法是在調配室圍墻四周墻下各打三個孔,將30根導線按照每10根導線擰成一束共12束,與鐵塔底部基礎屏蔽銅皮固定。為后期巡視維護方便塔基接地線安裝方法是將兩條銅母排與屏蔽銅皮兩側固定,每條銅母排長度視塔基礎長度而定,分別在母排上鉆6個孔將10根導線擰成一束用35 mm2銅線鼻子壓緊固定在母排上,母排固定位置距離地面100~200 mm左右,這樣安裝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接地線接觸更加緊密及牢固。同時也便于日后維護時地網測溫、接地電阻測試可分組測試,(如圖2所示)。
3.6 饋線線鼻子脫焊處理改進
饋線與窗口絕緣板和法蘭盤固定,使用線鼻子鉛焊連接方法,傳統(tǒng)饋線與線鼻子連接安裝使用鉛焊方法,從操作及效率上看方便、快捷,但實際運行中經常造成脫焊,采用壓線鉗壓接法,徹底解決了此類故障。
4 結語
通過天饋線系統(tǒng)嚴格的維護管理,再加上合理而又科學地制定適合自臺特點的維護管理辦法、措施,有效避免天饋線系統(tǒng)事故發(fā)生幾率,才能保證發(fā)射機穩(wěn)定運行,保證播出效果。做好天饋線維護工作,要不斷加強對天饋線系統(tǒng)的學習和經驗總結,使天饋線系統(tǒng)安全可靠運行,才能優(yōu)質地完成安全播出中心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學田,主編.廣播電視技術手冊(第6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0.
[2] 潘哲昕,王文山,主編.廣播電視天線工藝技術手冊[M].廣播電影電視部文印中心印刷.endprint
3.2 天饋線系統(tǒng)調整和技改
七五一臺地處福建北部山區(qū),受氣候的影響,2003年至2005年,兩付饋線新架設完成投入使用運行期間,因為冬季天氣寒冷共斷裂數(shù)十根啞鈴絕緣子,造成多次停播事故,安全播出形勢嚴峻,針對此特殊情況,經過多次分析、總結、摸索,最后對饋線的多個結構部分進行了調整:(1)調松啞鈴絕緣子拉桿。(2)對較為受力的絕緣子用5×50 mm的鋼板制作成加固支撐連板,減輕了絕緣子的拉力強度。(3)適當調整饋線的松緊度,饋線的垂度調整要求是1%~1.5% m,適當調整饋線的壓線溝、花蘭螺絲等,經過饋線及壓線溝的調整,在冬季氣溫低的情況下,使饋線有了一定的伸縮距離,從而不會造成絕緣子受饋線拉力而被折斷。
3.3 饋線內外線間距較窄存在安全隱患的解決
七五一臺兩部發(fā)射機分別為DX200KW發(fā)射機,饋線為24線制阻抗50Ω,阻抗50Ω饋線外線籠子與內線籠子間距較窄,平均在50 mm左右相對存在安全運行隱患,福建臺風天氣較多風里而且大,如果饋線桿之間距離長饋線存在一定的松緊度,饋線受風力影響產生擺動容易造成內外線短路事故,解決方法是在每段內饋線兩端加裝定線環(huán),用2.0的銅線綁扎在內饋的每根線上,通過加裝定線環(huán)后饋線外線籠子與內線籠子間距為100 mm左右這樣的安全間距能夠控制風力的影響,同時加裝定線環(huán)后饋線因其他原因造成斷線后不會脫落(如圖1所示)。
3.4 天線泄放電阻絲容易燒斷及放電球打火故障的解決
七五一臺天線場地處于雷電多發(fā)區(qū)域,經常造成天線泄放電阻絲燒斷,放電球打火,發(fā)射機頻繁出現(xiàn)駐波比保護等故障。經過連續(xù)幾次泄放電阻絲燒斷之后進行的總結分析,確定為放電球與放電球之間的距離不夠,經過測量發(fā)現(xiàn),原來放電球之間的距離為≤20 mm,不符合天線放電要求,標準為40~80 mm,經過分析后調整為≥40 mm,經過實踐,此方法有效地解決了此類故障。
3.5 天線地網與塔基屏蔽層固定的創(chuàng)新
2012年七五一臺天線地網改造,施工方法是在調配室圍墻四周墻下各打三個孔,將30根導線按照每10根導線擰成一束共12束,與鐵塔底部基礎屏蔽銅皮固定。為后期巡視維護方便塔基接地線安裝方法是將兩條銅母排與屏蔽銅皮兩側固定,每條銅母排長度視塔基礎長度而定,分別在母排上鉆6個孔將10根導線擰成一束用35 mm2銅線鼻子壓緊固定在母排上,母排固定位置距離地面100~200 mm左右,這樣安裝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接地線接觸更加緊密及牢固。同時也便于日后維護時地網測溫、接地電阻測試可分組測試,(如圖2所示)。
3.6 饋線線鼻子脫焊處理改進
饋線與窗口絕緣板和法蘭盤固定,使用線鼻子鉛焊連接方法,傳統(tǒng)饋線與線鼻子連接安裝使用鉛焊方法,從操作及效率上看方便、快捷,但實際運行中經常造成脫焊,采用壓線鉗壓接法,徹底解決了此類故障。
4 結語
通過天饋線系統(tǒng)嚴格的維護管理,再加上合理而又科學地制定適合自臺特點的維護管理辦法、措施,有效避免天饋線系統(tǒng)事故發(fā)生幾率,才能保證發(fā)射機穩(wěn)定運行,保證播出效果。做好天饋線維護工作,要不斷加強對天饋線系統(tǒng)的學習和經驗總結,使天饋線系統(tǒng)安全可靠運行,才能優(yōu)質地完成安全播出中心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學田,主編.廣播電視技術手冊(第6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0.
[2] 潘哲昕,王文山,主編.廣播電視天線工藝技術手冊[M].廣播電影電視部文印中心印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