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偉,陳嘉洛,裴小鋒,王思陽(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腫瘤放療科,廣東 珠海 519000)
腫瘤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骨轉移,主要癥狀是疼痛。有研究提出,控制骨轉移灶并緩解疼痛的有效措施是放射治療[1]。筆者通過對該院收治的43例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給予8 Gy/次的外照射放療治療,疼痛緩解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齡23~66歲,平均(46.6±7.8)歲。肺癌22例,鼻咽癌12例,乳腺癌18例,食道癌14例,膀胱癌8例,直腸癌6例,前列腺癌6例。骨轉移102處中,單發(fā)性52例,多發(fā)性14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確定病變中心及最佳照射角度,以X射線模擬機定位,射野定位以CT診斷結果為依據(jù),視野中心采用常規(guī)模擬機定位中點,射野中心作為劑量的歸一點,將模擬機的定位數(shù)據(jù)依次輸入機架的射野、角度及準直器的角度,對照組給予2 Gy/次的外照射放療治療,觀察組給予8 Gy/次的外照射放療治療,所有患者均治療5次/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疼痛程度分級按照WHO評定:①無痛為0級。②輕度疼痛且不干擾睡眠為Ⅰ級(輕度)。③疼痛明顯且睡眠受影響,患者要求服用鎮(zhèn)痛藥為Ⅱ級(中度)。④疼痛劇烈且嚴重干擾睡眠,被動體位或伴有植物神經(jīng)紊亂,患者不能忍受并需要鎮(zhèn)痛藥物為Ⅲ級(重度)。止痛效果:①完全不痛為完全緩解。②疼痛明顯減輕,基本不干擾睡眠且能正常生活為部分緩解。③疼痛較治療前減輕但仍有感覺,且干擾睡眠為輕度緩解。④治療后疼痛無減輕或加重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疼痛緩解總有效率為86.04%,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55.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放射毒性反應及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情況,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惡性腫瘤患者約30%~85%會發(fā)生骨轉移,其中以乳腺癌、腎癌、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直腸癌及胃癌患者發(fā)生率較高。骨轉移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主要途徑,并以脊柱、肋骨、顱骨、股骨、盆骨及肱骨為主要轉移部位,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2-3]。骨轉移疼痛是惡性腫瘤在轉移的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炎性反應細胞所致,外照射放療不僅可以減小腫瘤體積到達減輕腫瘤對患者骨質的壓迫,還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本研究通過對86例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分別采用8 Gy/次和2 Gy/次的外照射放療治療,并將治療結果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疼痛緩解總有效率為86.04%,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55.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研究者通過對64例惡性腫瘤發(fā)生骨轉移的患者分別給予4 Gy/次、6 Gy/次及8 Gy/次的外照射放療發(fā)現(xiàn),8 Gy/次的疼痛緩解效果顯著優(yōu)于4 Gy/次和6 Gy/次,其結果與本結果相似[4]。
綜上所述,外照放射治療使用8 Gy/次劑量進行,可以顯著緩解惡性腫瘤骨轉移患者的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1] 侯曉榮,張福泉.外照射放療對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止痛治療作用[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7,13(2):71.
[2] 孫 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26.
[3] 董柱清,彭 強,吳傳高,等.惡性腫瘤骨轉移放射治療止痛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34):40.
[4] 楊紅杰.外照射放療對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治療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