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令+常青+劉曉希+朱紅梅+彭北萍
摘要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運用動機教學策略構建、強化、維護學習者的二語理想自我,是大學生學好二語的關鍵。但教師如何利用動機教學策略構建和強化學生的二語理想自我,仍然是一個重大課題。為此,針對這個課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 二語理想自我 動機策略 動機教學策略
一、前言二語理想自我(ideal L2 self)是二語學習者理想中希望具有的一些品質,比如:希望、熱情、愿望等,是縮短現實和理想自我之間的動機,是近年來國內外二語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研究表明,二語理想自我的構建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應用能力、學習成績。我們選擇了“動機教學策略對非英語專業(yè)二語理想自我的影響”作為研究的課題,利用一年的教學實踐活動并進行總結。我們以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級非英語專業(yè)的108人為受試對象;其中實驗組54人,控制組54人。
二、理論研究的現狀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成績和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Rubin(1975)認為,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習者自我構建語言系統的發(fā)展。Oxford(1990)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使語言學習更成功、更自主、更愉快而采取的行為或行動。Chamot & OMalley(1990)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優(yōu)化學習過程、加強語言知識和信息知識的記憶而采用的技巧、路子或其他有意識的行為。1.動機策略動機策略(Drnyei,2001a)是促進學習者個體與目標相關行為的手段,是指為了達到系統持久的積極性效果而有意識采取的動機行為,其目的在于激發(fā)、強化、保持學習動機,防止其受到其他競爭性行為的影響而削弱。鑒于動機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如何激發(fā)、維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動機策略成為目前應用語言學界關注的一個新領域。Drnyei(1994)從語言本體、學習者、學習情境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動機策略。后來Drnyei(2001b,2003)將動機策略分為教師使用的動機策略和學習者使用的自我激勵策略。我國的楊濤、李力(2010)等都建議將二語動機策略研究區(qū)分為兩個維度,即動機教學策略和動機學習策略,前者策略的使用主體是教師;后者策略的執(zhí)行者是學習者。很顯然,這豐富了二語動機研究的內涵,也更加清晰、準確地為研究者提供一個動機策略平面,更好地服務于教與學。2.動機教學策略研究(1)國外動機教學策略1998年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Drnyei提出了激發(fā)語言學習者的動機策略。隨后,Drnyei(2001a,2003)又提出了一個系統、完整的二語動機教學策略框架。該框架從四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幫助語言教師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進行激發(fā)和維護,分別為創(chuàng)造基本激發(fā)動機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者初始動機、維持并保護學習動機、鼓勵積極的反思性自我評價。(2)國內動機教學策略徐智鑫和馮新華(2012)對動機教學策略、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生課堂行為進行了實證性的研究,指出動機教學策略的使用和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以及課堂行為的內在聯系,動機教學策略的使用可以激發(fā)學習動機,優(yōu)化課堂行為。這些研究,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
三、調查數據為了更為有效地實施動機教學策略,我們對實驗班分別進行了大學生二語理想自我、學生基本情況和動機教學策略的問卷調查。2012年10月,進行了大學生二語理想自我的調查和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二語理想自我的調查問卷顯示一些學生還沒有構建二語理想自我,而且部分學生的二語學習動機偏低,因此,構建、維護、強化二語理想自我在二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學習二語的原因主要是工作需要、必須課、出國和愛好,分別占54.9%、21.6%、5.9%和19.5%。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主要是詞匯、口語、語法和聽力,這方面的人數共46人次,占74.2%, 13人認為學習的障礙為“惰性”。2012年12月,進行了動機教學策略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針對授課老師上課給出清晰的指令、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激勵學生樹立學習目標、讓學習任務富有挑戰(zhàn)、增加新穎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反饋等25個題項,學生選擇同意和完全同意兩個選項的之和所占比例最低的為68.52%,最高的為88.89%。可見,授課老師的課堂動機教學策略得到了學生的肯定。但是,教師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動機教學策略的使用:關注學生的進步、讓學習任務富有挑戰(zhàn)、鼓勵學生采取自我激勵策略、讓學生明白意義交流的重要性、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授課等,因為學生在選擇不確定選項的人數比例分別為: 27.78%、29.63%、27.78%、27.78%、25.93%。
四、動機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在二語理想自我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如何做好高中教與學和大學教與學的銜接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二語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平衡能力等問題。在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仍然受高中教與學的影響,并且一時很難改變,但是大學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并且大學的學習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調整、自我平衡的階段。所以,如何根據實際教學環(huán)境,探索二語動機教學策略,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動機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研究。針對實驗組的實際教學環(huán)境,提出教學策略,并對這些教學策略進行跟蹤調查,以動機策略來強化非英語專業(yè)的二語理想自我。主要動機教學策略如下:創(chuàng)造舒適、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加強情感交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新穎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激發(fā)、強化和維護學生學習動機。
五、總結根據問卷調查,我們在實驗組采取動機教學策略,而在控制組采取常規(guī)的教學法。在實驗組,授課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課堂中對學生的二語自我加以引導,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和適時的引導;并利用客觀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機條件、提升學生的理想自我,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二語理想自我的教育要立足于當代、放眼于全球、著眼于未來,是教學過程中,教和學的一個共進的過程,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打下較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使他們具有較強的二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經濟建設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參考文獻:
[1]Chamot A. & OMalley, J..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1990.114-137.
[2]Dor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3):273-284.
[3]Drnyei,Z.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a.
[4] 徐智鑫,馮新華.動機策略教學、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生課堂行為內在結構的實證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03,(8):32-36.
[5]楊濤,李力.動機過程觀、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和動機策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5):62-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