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丁丁
給黃山加上任何修飾詞都是多余的,可黃山之美我卻真不知如何來形容。
美最易拉近心理距離。登臨黃山,心不知不覺與之契合,于是頓生與之相擁的沖動,就像遇到心儀的美人兒。
可黃山之美,不限于靈秀,更多的在于坦蕩而含蓄、剛勁而寬厚、神秘而堅韌。著名國畫大師劉海粟十次到過黃山后,深情地說:“黃山是吾師!”
以山為師,是大師的謙遜之言,但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黃山不僅具有超乎尋常的美,而且還具有達人一樣的品格。
我到過泰山,我訝異于那一馬平川,陡然有了那么一座高山,且靠近皇城根兒;我到過天柱山,在崇山峻嶺中探尋,終于找到了一座裸露的灰白山體,不過僅是“孤立擎霄,中天一柱”;我到過張家界,它拔地而起,就像一位不速之客,突兀地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讓你猝不及防。
黃山不是這樣的。他就像一個有涵養(yǎng)的人,慢慢地優(yōu)雅地走到你的面前。坐車進去,一座座高山像一個個敦實的漢子,平淡質樸,如泰山。偶爾在山頂上出現(xiàn)幾塊奇形怪石,就像頭上隨便扣上的普通帽子。這樣的山形在皖南比比皆是,平常得如見到了鄰家阿叔。再往前走,透過蒼松翠竹,你隱隱約約看到那裸露而圓潤的白色花岡巖組成的山體直插云霄,如一位位著白衣長衫的俊朗少年,巖縫上嵌著青松的綠色,就如《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公子、段公子等人的白衫上的綠絲絳。
第一眼見黃山,我就認定他是一群衣袂飄飄、玉樹臨風、武功高強的少俠。
不是嗎?“天都履險”時,爬石天梯,過鯽魚背,你不得不嘆服李白的詩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黃山天都峰的高峭險峻,如負劍義俠,傲臨天下,讓你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蛇@正如人生一樣,不歷險,怎能站得高。不攀援,怎能到頂點?
別以為到黃山僅僅是登臨,“西海探幽”時,你才知道黃山如一個含而不露的高手,靜靜守在幽谷中,任憑水動、云動、風動,屏息打坐,心不游移。坐滑車下到西海大峽谷,你恍惚走進了張家界的天子山,眼前的山中植物繁茂,褐色山體像一根根偌大的竹筍,直刺天穹。若不下到谷底,站在上面,你真不知道西海峽谷有多神秘,不知道其山有多高,澗有多深。
黃山是以多種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如“北海望遠”時,黃山就表現(xiàn)為一種開放包容、兼濟天下的智者姿態(tài);觀遠處,“童子拜觀音”栩栩如生;俯下方,“夢筆生花”景惟妙惟肖。
黃山確實有著師者的仁厚。到“玉屏攬勝”時,那名滿天下的迎客松,以無比的熱情迎候著人們;“百步云梯”,讓你知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忍耐;“一線天”,讓你懂得“那怕有一絲光明,也要走出像樣的人生”的堅守;“飛來石”,讓你明白“只要找好支點,就不怕重壓風險”的淡然;“黃山松”,讓你明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頑強……
黃山也是吾師,是黃山讓我懂得了堅韌而不媚俗、坦蕩而不狹隘、包容而不固執(zhí)、沉靜而不虛榮的處世之道。
如此道來,黃山真如謝靈運所說的:“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