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紙質期刊和電子期刊各自存在的價值,指出了兩種期刊將并存互補的趨勢。
[關鍵詞]電子期刊;紙質期刊;并存互補
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普及,電子期刊以它獨特的優(yōu)勢獲得了迅猛的發(fā)展。曾有專家預言,未來的圖書館將是無紙的,那么紙質期刊是否會被電子期刊所取代呢?筆者認為,盡管電子期刊具有很多優(yōu)點,但并不會完全取代紙質期刊。
1、電子期刊的定義
電子期刊即數字化期刊,是指以數字形式存儲在光、磁介質(如光盤、磁盤)或網絡上,并可通過計算機設備在本地或遠程讀取的連續(xù)出版物。經過20年的發(fā)展,電子期刊已從最初的軟盤期刊、CD-ROM期刊、聯機期刊發(fā)展到現在網絡化的電子期刊。
2、紙質期刊的存在價值。
2.1 紙本期刊更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自幼年就開始了閱讀書籍的行為,并伴隨至終生。相對于網絡閱讀,傳統的閱讀方式更具休閑與隨意性。網上閱讀必須正襟危坐,不可能邊走邊看,沒有伴一杯香茗伏案圈點的愉悅,也沒有手捧散發(fā)著油墨香書卷的親切。數年來的文化傳統短時間內很難改變。而閱讀電子文獻、期刊,讀者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易造成眼睛酸痛,會很疲勞,并且還會受到電腦輻射的危害。很多讀者查閱資料,為了避免長時間看電腦引起頭昏,寧愿把網頁打印下來。據有關資料表明,即使在美國、英國等圖書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多數讀者依然習慣于閱讀紙質文獻。
2.2 紙本期刊使用條件要求不高。
無論何時何地,讀者都可閱覽紙本期刊,無需其它相應配置;但電子期刊就必須配備與因特網相連的電腦,對于那些沒有條件上網,不熟悉自動化檢索手段的讀者而言,還得選擇紙本期刊。另一方面,紙本期刊的保存相對簡單,所花費用不高,而電腦的維護、數據庫的更新也需要讀者懂得有關計算機硬、軟件方面的知識,對經濟方面以及知識層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2.3 紙本期刊內容可信度高。
紙本期刊的出版,經過嚴格的編、審、校層層把關,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經驗,保證了紙本期刊的質量。而電子期刊內容質量良莠不齊,缺乏嚴格的精審制度,有些稿件上傳過來便很快發(fā)表于網絡期刊,編輯未加嚴格的核對,很難保證質量。很多讀者查找參考資料時,為求得精確的資料,大多首選紙本期刊參考。
2.4 紙本期刊更具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
資料表明期刊中只有大約8%的有網絡版,并且需付費才能閱讀,美國只有6%的學術期刊具備在線形式。一般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都發(fā)表于相應的核心期刊上,有些核心期刊沒有電子版,有些專業(yè)性很強的內部交流刊物無相應電子版??梢?,學術資源上網率是有限的。國內的電子期刊如CNKI,比印刷版滯后好幾個月,且核心期刊論文禁止全文上網。紙本期刊除非??渌囊唤涃徺I即可永久保存,其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很強;而電子期刊變數要多的多,如有些期刊數據庫由于種種原因發(fā)生變故,如磁帶、光盤的實際壽命有限,計算機及軟件更新換代率高,用數字化存貯的電子期刊若干年后可能還原困難,勢必導致電子期刊不能繼續(xù)使用,最終查詢還需要依賴紙本期刊。
3、電子期刊的優(yōu)勢
電子期刊作為新生事物,為什么能夠得到迅猛發(fā)展?相對于紙本期刊,它又有哪些優(yōu)點呢?
3.1 電子期刊具備多方位、深層次的檢索功能
只要輸入關鍵詞或作者、題名、出版社等某一方面信息,就可檢索到所需的文章,電子期刊使我們對文獻的管理從紙本時代的“種”“篇”延伸到了知識單元,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信息進行深層次揭示與知識重組,這將大大提高參考咨詢工作的效率,對讀者的服務由被動轉為主動,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
3.2 電子期刊檢索速度快,范圍大。
紙本期刊依據年度總目錄及各種索引資料逐本查閱,所花時間長,速度慢,檢索范圍小,而電子期刊只需輸入關鍵詞,就會有幾百甚至上千篇相關文章出現,且范圍很廣,各種形式和內容的資料包羅萬象免去了紙質期刊逐本查閱的勞頓之苦。
3.3電子期刊形式多樣
電子期刊具有很高的欣賞性、娛樂性,它集文字、動態(tài)、圖像、音響于一體,而傳統紙質期刊形態(tài)上單一。
3.4除此之外,相對于體積大容量小的紙本期刊,電子期刊還具有容量大,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容易解決收藏空間不足的問題。
4、電子期刊與紙本期刊將并存互補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各圖書館該如何分配電子期刊與紙質期刊的比例呢?目前,印刷型期刊還是期刊信息的主要載體,但是電子期刊代表著期刊的發(fā)展方向,各圖書館應根據自己的需求適當調整電子版與紙質版期刊的訂購比例,逐步加大對電子版的投入力度。并存互補是目前圖書館期刊收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4.1 就不同類型的期刊而言
對于學術性強、隨著技術更新而加速更新內容的期刊,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型期刊,可以收藏電子版為主。如《IEEE》,《化工學報》,《電力電子技術》等;對于社會科學領域的科普性、休閑娛樂型期刊,一般供讀者瀏覽為主,可以收藏印刷版為主,以保證服務質量。如《家庭》《知音》《人生與伴侶》等雜志。介于兩者之間的適合圖書館眾多讀者需要的學術性、專業(yè)性期刊,則宜兩者兼而有之。如《人大復印資料》《全國報刊素引》《全國優(yōu)秀碩博論文》等。
對于那些利用率相對較低的期刊,如果已被館藏網絡版覆蓋,紙本期刊就可停訂,以節(jié)約圖書館購書資金。對于各個學科的核心期刊,最好同時保持印刷版及電子版;一些印刷文本反映著圖書館館藏的傳統優(yōu)勢,需要繼續(xù)保持。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等發(fā)展迅速,信息周期很短,且電子文本獲得研究人員的廣泛支持,這些學科期刊的印刷文本一般可以停訂。
4.2 就讀者群而言
對于讀者群較穩(wěn)定的圖書館而言,期刊征訂偏向電子期刊。如高校、科研機構,因為針對這些讀者方便展開聯機上網、數據庫使用等培訓工作,且這些機構計算機、網絡設備齊全;對于讀者群不穩(wěn)定的圖書館而言,期刊征訂偏向傳統紙質期刊。如各縣、市公共圖書館,不易把讀者集中起來進行培訓,而且讀者的文化層次也差別很大,不方便統一管理,因此館藏還是以紙質為主。
4.3 整合電子、紙本期刊
對電子、紙質期刊進行整合,建立統一的檢索平臺,形成一個完善的圖書館集成書目數據庫。圖書館經常采用的整合方法是在MARC記錄中增加相應的字段,用以存放獲取電子資源實體所需的信息,使電子資源和其相應的其它載體類型的版本進行鏈接。
電子期刊是高校圖書館存在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大多數大型的電子期刊數據庫訂購價格昂貴,以至于很多資源不能被普通讀者及科研人員挖掘和利用,電子期刊和傳統期刊在管理方式、期刊文獻組織、讀者使用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以電子期刊很難完全替代紙制期刊。
隨著網絡的廣泛應用,要進一步深化和提高高校圖書館工作,需要借助電子期刊的優(yōu)勢,走資源共享之路,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學校的教育和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力.紙本期刊與電子期刊:國家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兩難選擇[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6)
[2]謝桂芳.高校圖書館電子期刊與紙質期刊的比較研究 [J] 圖書館論壇,2004,(5)
[3]應惠芳.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紙本期刊的發(fā)展前景[J]現代情報,2004,2(5)
作者簡介:陳建華,籍貫:合肥,出生:(1977-10),女,職稱: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用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