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麗
摘 要:從新頒布的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小學各階段教學目標所作的要求可以看出,如何讓高一學生順利完成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的過渡,是每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而要順利完成這一過渡環(huán)節(jié),我們必須解決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諸多問題。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
眾所周知,高中英語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繼續(xù)和深入,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新學段,由于教學要求、學習對象和教材等諸多條件的不同,高中英語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跨度。為了使初、高中英語教學平穩(wěn)過度,順利銜接,盡快實現(xiàn)高中英語教學的和諧高效,本文擬就高一新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并有的放矢的研究探索,期望能真正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一、英語新教材的適應
根據(jù)高中英語教學大綱閱讀教學法的要求,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通過一定的語境來教授詞匯和語法,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下閱讀技巧:
1.發(fā)揮想象,預測內容。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單元設置的讀前(Pre-reading)。這一部分一般是提出若干個問題,不僅與單元主題有關,而且與下一部分的閱讀材料內容關系密切。這些問題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標題,甚至一些插圖來預測課文內容,教學中可以展開簡短的討論,討論時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運用自己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闡述不同的看法,問下一步進入主題做好鋪墊。
2.猜詞斷意,跨越障礙。
糾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過分依賴詞典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學生按照上下文猜詞活跨越生詞障礙的能力,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3.分析結構,把握細節(jié)。
培養(yǎng)學生對篇章結構的理解能力,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迅速找出各段的主題句,有效地把握事情發(fā)展的有關情節(jié),快速的歸納出文章的中心。
4.推理判斷,深層探究。
推理判斷,深層探究。意思,還要推斷出其深層含義,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言信息評價人、事物的能力。例如:高一第一單元閱讀“Chucks friend”,作者在整篇文章中并未說明該怎樣理解、定義友誼,但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話:“Friendship helps us understand who we are, why we need each other and what we can do for each other.”點明了作者的觀點。因而,要在這句話上多下功夫,著力探討語句背后的深層含義。
5.了解社會文化。
語言是一種文化,對于任何一位學習英語的人來說,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因而,高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介紹一些文化背景,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積累社會經驗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
進入高中后,教師能否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能否成功進入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利用新教材的特點。
初學英語者對英語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且所學的教材趣味性較強。到了高中之后,教材難度增大了,課文的篇幅增長了,每單元的生詞量也增多了。但盡管如此,要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是有可能的,因為高中新教材的課文內容貼近現(xiàn)代的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感,好多話題如名人、音樂、體育、友誼、幽默等都是同學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其趣味性,精心組織安排教學,碰到難題時及時加予引導,給他們以信心,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利用各種直觀的教具及多媒體。
到了高一,我們英語教師仍然需要利用各種直觀的教具及電教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積極地將語言材料與生動的交際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實踐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讓英語文字所描寫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達到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
3.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活動。
經常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也是保持高中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每學期要定期舉行演講、講故事、英文詩歌朗誦和英語歌曲比賽等。也可以舉行英語晚會,有英語小品、相聲、笑話、短劇表演等節(jié)目,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英語學習習慣的銜接
1.課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預習正如教師備課一樣,是上課的準備,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在預習課程中,學生可以自己找出問題,查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難題再留待其它同學或老師解答。這充分體現(xiàn)了新《英語課程標準》“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合作的精神”。當然,為了降低難度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提示,如學習Book IA Unit 8 Sports的閱讀The Olympic Games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去查閱有關奧運會的信息,可用when /where/what sports/who/modern Olympics/the ancient Olympics加以提示,讓同學預習課文,讓同學自己提問題、找答案,或互問互答。他們還可以找出閱讀課文時碰到的難題以待集體解決。事實證明課前做好預習的學生英語學習成績要比那些沒有預習的好。
2.課堂上要以學生要為主體。
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真正站到導學位置上,讓學生養(yǎng)成并保持動腦、動目、動耳、動口和動手的習慣,切實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活動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