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娟
摘 要:埃文基是中俄跨界民族,在中國他們被稱為鄂倫春,現(xiàn)分布在俄羅斯北方地區(qū)地區(qū)。目前,俄羅斯的埃文基等少數(shù)民族也面臨著被主體民族同化,語言、文化逐漸消失的危險。本文主要介紹俄羅斯埃文基人的歷史起源及目前的生活狀況。
關鍵詞:埃文基;跨界民族;文化
埃文基是俄羅斯聯(lián)邦的土著民族,在中國東北和蒙古也生活著埃文基人,在中國他們被稱為鄂倫春人、索倫人,在蒙古被稱為哈姆尼甘人。16-20世紀早期的俄羅斯歷史文獻中將埃文基人稱為通古斯人或鄂倫春人,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使用“埃文基”這一稱名。 “埃文基”起源于中國的北魏時期,隋唐時期游獵于貝加爾湖地區(qū),明末清初時期發(fā)生了分化。1643年12月,沙俄從東西伯利亞地區(qū)入侵到黑龍江,致使黑龍江一部分埃文基人在清政府的批準下,背井離鄉(xiāng),南遷至大興安嶺、嫩江流域地區(qū)居住。他們又延伸至大興安嶺諾敏河、格尼河、阿倫河、音河山林地帶居住。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規(guī)定額爾古納河以外興安嶺以北的土地屬俄國,這從法律上規(guī)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國界,但額爾古納河以西,外興安嶺以北的挨文基人卻被劃歸俄國管轄。自此埃文基人被一分為二,成為中俄跨界民族。 俄羅斯的埃文基人主要分布在自葉尼塞河至鄂霍次克海的廣大地區(qū)內(nèi),集中在阿穆爾河和安加拉河左岸,居住在伊爾庫茨克、赤塔、阿穆爾、薩哈林州、雅庫特與布里亞特共和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與哈巴羅斯克邊疆區(qū)內(nèi),與俄羅斯人、雅庫人和其他民族混居在一起。17世紀埃文基約有36135人,1897年64500人, 2002年35527人,2010年為38396人,數(shù)量有所增加。
一、埃文基語
埃文基語屬于屬于阿爾泰語族通古斯-滿語系。52.5%的埃文基人熟練地掌握俄語,27.4%的人認其為母語。17世紀開始與俄羅斯人接觸,受到俄語的影響越來越大。20世紀20年代起多數(shù)埃文基人逐步定居,通曉兩種語言。1932年以前埃文基沒有文字。1932年在拉丁文基礎上確立了埃文基語字母表,1936年在俄語字母表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文字。1932-1934年制定了埃文基語言教學大綱和教材。上世紀90年代開始積極推行恢復埃文基語言和文化的政策。出現(xiàn)了用埃文基語播放的廣播節(jié)目、報紙、原創(chuàng)或譯制的文學作品。小學、師范學校、大學有了埃文基語言教育。學校的民族語言教學使用俄語進行,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俄語交流,這些因素影響了埃文基語言文化功能的發(fā)揮。目前,埃文基人主要使用的語言是俄語,很多年輕人已經(jīng)不能夠熟練使用本民族語言,民族語言的保護與傳承也成為埃文基人的首要任務。
二、宗教
在漫長的歷史和社會生活中,作為狩獵文化的產(chǎn)物,宗教信仰是埃文基人十分重要的精祌文化現(xiàn)象,它滲透到每一個埃文基人的精神領域。傳統(tǒng)薩滿教信仰的特征有自然崇拜觀念,古樸的自然保護意識以及對天、日、月、星辰的獨特認知和祭拜形式,崇尚萬物有靈,敬畏自然,追求動物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埃文基人早期的生活中,薩滿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角色。由薩滿主持宗教儀式為族人祈福、免災除難,祈求祌靈保佑平安、健康,為人們祭神治病,解除精神上的痛苦和迷惘。埃文基人的薩滿通常由酋長來擔任,他不但是神明的代言人,同時也是知識淵博、智慧超群的人,在族群中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薩滿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會穿上神服,戴上神帽,拿著神鼓和銅鏡主持各種儀式。在當代,埃文基的薩滿也沒有完全喪失其社會地位,人們沒有失去對薩滿的信任。薩滿仍然在幫助埃文基人凈化心靈、指引道路、傳播民族的古老文化。當然,薩滿成為了一種特殊的職業(yè),他們靠自己的職業(yè)獲得收入。
三、服裝與飲食
埃文基人的傳統(tǒng)服飾具有通古斯民族服飾的顯著特點。男女服裝皆以獸皮為主要材料。目前,完整保存下來的男士傳統(tǒng)服裝特別的少。埃文基女裝用海洋動物的皮來做原料,頭飾是串珠做成的頭箍。冬天戴上大皮帽子,女人們有時會戴頭巾。目前,隨著埃文基人的日益俄羅斯化,在服裝上已經(jīng)和俄羅斯人一樣越來越國際化了。埃文基人以肉食為主,主要食用野生動物肉,一般采用燒烤的烹飪方式。埃文基人從前喝的是鹿奶,現(xiàn)在喝牛奶。冬半年到來之前,埃文基人把采集來的漿果制成果醬和漿果酒,把牛奶凍成奶坨儲藏起來,等到最寒冷的季節(jié)享用。目前,埃文基人的飲食和俄羅斯人基本沒有太大差別,主食為面包,各種俄式湯、肉類、魚類菜肴都擺上了埃文基人的餐桌。
四、埃文基人的民族性格
埃文基人性格勇敢、文雅,重視集體利益,互相幫助、待人有禮、長幼有序。尊敬老人、不浪費食物、熱愛大自然、重視環(huán)境保護。埃文基人有天生的藝術細胞,可能是世代生活在色彩繽紛的自然風景中,自然界美麗的形象已經(jīng)融入了靈魂化作遺傳基因。自制的口弦琴可以模仿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婦女都喜愛描繪常見的花卉動物和傳統(tǒng)的花紋圖案。樺樹皮用具和皮袍制作得精巧又美觀。心靈的純凈能從對于色彩的喜好上面表現(xiàn)出來,埃文基人喜愛的顏色是白色、藍色和綠色,婦女喜歡戴白色的頭巾?,F(xiàn)在,埃文基人也會和居住地的其他民族通婚。但是,只要知道自己有埃文基血統(tǒng),內(nèi)心里的敬畏與莊重,純潔與高傲就不會消散。
俄羅斯的埃文基人雖然已經(jīng)在逐步俄羅斯化,但他們?nèi)匀槐A袅俗约旱恼Z言和優(yōu)良傳統(tǒng)。近些年,俄羅斯政府也出臺了各種政策促進小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為小民族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這也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中應該學習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
[1]侯儒.俄羅斯埃文基人薩滿教研究- 兼與中國哥溫克族薩滿教比較[D].中央民族大學,2012(5).
[2]王曉梅.鄂倫春民族民間教育的特點[J].教育評論,20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