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武
[摘要] 目的 探討外科治療小兒先天性重度腎積水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36例小兒先天性重度腎積水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手術后患腎形態(tài)和功能及臨床療效。結果 隨訪時患兒患側腎實質平均厚度以及腎實質平均面積較術前顯著增加(P<0.01)。隨訪時患側腎實質平均厚度低于健側腎(P<0.01),而患側和健側腎實質平均面積比較沒有差異(P>0.05)。對12例患兒術前術后腎臟功能進行比較,隨訪時健側患側腎濾過分數(shù)均顯著增加(P<0.01),但患側腎仍顯著低于健側腎(P<0.01)。隨訪時腎實質平均面積無尿路感染組顯著高于尿路感染組患兒(P<0.01)。結論 外科治療小兒先天性重度腎積水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 先天性;重度腎積水;外科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9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7-001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congenital hydronephrosi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6 cases with severe congenital hydronephr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rgical troubles kidney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clinical efficacy were analyzed. Results At follow-up, ipsilateral renal parenchymal average thickness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renal parenchym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compared with before surgery (P<0.01). At follow-up, the average ipsilateral renal parenchymal thickness was less than the contralateral (P<0.01), while the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renal parenchyma had no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size comparison (P>0.05).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were compared on 12 patients that the results showed ipsilateral kidney filtration fra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follow-up (P<0.01), but sti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alateral kidney (P<0.01). During follow-up, the average of renal parenchyma surface withou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group(P<0.01).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congenital hydronephrosis shows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Congenital; Severe hydronephrosis; Surgical treatment
先天性腎積水約有85%由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導致,是臨床上小兒外科常見的畸形。積水嚴重的患兒常需要手術治療,而術后腎功能形態(tài)和功能的恢復是評價手術治療效果的主要指標[1]。本研究對36例先天性腎積水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隨訪時間超過5年,評價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36例先天性重度腎積水患兒的臨床資料,對其遠期臨床效果進行隨訪。其中男32例,女4例,手術治療時年齡4個月~8歲,平均(3.9±1.2)歲。所有患兒均單側發(fā)病,其中左側27例,右側9例。術后病理顯示為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導致。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腹痛16例,惡心嘔吐21例,腹部包塊22例,尿頻尿急6例,血尿2例。術前檢查:6例患者患有尿路感染。彩超結果顯示腎積水。其中3級8例,4級28例。IVP及CT結果提示患者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梗阻、腎盂腎盞不同程度擴張、腎實質薄、輸尿管不顯影等變化。所有患者均采用腎盂輸尿管成形術治療。將患兒按照是否有尿路感染分為尿路感染組6例和無尿路感染組30例,比較兩組術后腎形態(tài)以及腎功能恢復情況。
1.2術后隨訪
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5~13年。對患兒行彩超、ECT,比較術前術后腎實質平均厚度、腎實質平均面積、腎濾過分數(shù),并評價感染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相關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效果endprint
所有患兒均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無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美蘭通暢實驗顯示吻合口通暢后,拔出腎盂造瘺管,復查尿常規(guī)無異常后出院。
2.2隨訪結果
2.2.1患兒隨訪時一般情況 對患兒身高體重進行測量,所有患兒均在同年齡組身高體重平均值上下1個標準差范圍內。學歷:學齡前兒童2例,小學7例,初中14例,高中8例,大學5例。除2例學齡前兒童外,其余患兒均對手術情況有所了解,并無心理負擔,無社會交往障礙。所有患兒隨訪無不適,尿常規(guī)結果無異常。
2.2.2術后腎臟形態(tài)恢復情況 隨訪時患兒患側腎腎實質平均厚度以及腎實質平均面積較術前顯著增加(P<0.01)。隨訪時患側腎腎實質平均厚度低于健側腎(P<0.01),而患側和健側腎實質平均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小兒先天性腎積水是小兒外科常見的腎畸形,常見的病因有腎盂連接處狹窄、腎盂連接處瓣膜、迷走血管壓迫、高位輸尿管扭曲或者折疊等,大約85%為腎盂連接處狹窄導致。本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為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導致。導致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的原因主要有腎盂連接處發(fā)育異常、肌細胞發(fā)生改變、發(fā)生炎癥反應、神經發(fā)育缺陷等[2-5]。連接處狹窄導致尿液排出受阻,從而導致腎盂、腎盞、集合管、腎小管發(fā)生擴張,過高的壓力導致腎間質水腫,局部發(fā)生炎癥細胞浸潤,進一步發(fā)展導致間質纖維化、腎萎縮。研究顯示,大多泌尿道梗阻導致的腎功能下降在梗阻接觸后,腎功能會有不同程度恢復。在腎積水病因診斷方面B超、利尿腎圖、靜脈尿路造影等會出現(xiàn)假陽性或者假陰性[6]。而腎盂壓力流雖然能夠較準確診斷輸尿管梗阻,但是其在操作過程中需要腎盂穿刺或者造瘺,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因此限制了其在診斷中的應用。目前靜脈尿路造影后行CT檢查是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診斷中常用的方法,CT具有分辨力高、圖像清晰、臟器無重疊等優(yōu)點,從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單純造影或者B超診斷中的不明確等情況。
目前治療先天性腎積水的主要方法使手術切除病變,盡量切除擴大的腎盂,重建腎盂連接處,離斷式腎盂輸尿管成形術能夠徹底切除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臨床上是首選的治療方法[7,8]。但是在臨床上,重度腎積水是否切除患側腎仍然存在爭議。有學者主張根據腎動態(tài)現(xiàn)象來測量腎功能,決定是否保留患腎,有學者主張術前彩超測量腎臟厚度或者術中放出積液后測量腎臟厚度以決定是否保留患側腎[9]。有研究認為,腎積水嚴重,合并感染,腎實質厚度<2mm、面積超過50%者,腎功能<10%者,應考慮切除患側腎[10]。也有學者研究結果顯示,腎實質厚度<2 mm者無腎小球和腎小管結構,應切除患腎,而厚度≥2 mm者,腎小球存在,并且腎小球結構正?;蛘呓咏U撸瑧摫A艋紓饶I。在本次研究中,術前患者腎功能均在30%以上,而腎臟厚度也在2 mm以上,因此采取了保留患腎的手術方法。但Bassiouny對10例腎實質厚度極薄,腎功能<10%的患兒進行了保留患側腎的手術,結果顯示患兒腎功能均有顯著恢復。有學者認為,對于大多數(shù)的泌尿系梗阻導致的腎功能下降或者喪失,當梗阻解除后,腎功能可以顯著恢復,也有少數(shù)患者梗阻解除后腎功能也不能恢復。
手術解除尿路梗阻后,腎實質受到的壓迫解除,因此有利于腎實質形態(tài)和功能的恢復。本研究主要通過隨訪腎實質厚度以及平均面積評價解除梗阻后患側腎形態(tài)上的恢復情況。腎實質厚度在術后隨訪時顯著增加,腎實質平均面積較手術前也顯著增加,也證實解除梗阻后有利于腎臟形態(tài)的恢復。而隨訪時對比患側腎和健側腎的形態(tài),患側腎的腎實質厚度沒有恢復到健側腎相似的程度,但是患側腎的平均面積恢復到了與健側腎相似的程度。這說明,解除梗阻后,患側腎的平均面積更容易恢復。有研究顯示,中度腎積水手術患者術后半年到3年,腎臟形態(tài)及功能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重度腎積水的患者絕大多數(shù)不能完全恢復,腎實質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皺縮,腎盂和腎臟仍然會有擴張情況。有研究顯示,術后腎功能的恢復情況與腎形態(tài)的恢復、隨訪時間以及手術時年齡等均具有一定的關系。在本次研究中,患兒隨訪時患側腎的腎功能有顯著的提高,但是仍然低于健側腎。健側腎在隨訪時腎濾過分數(shù)較術前有所下降,考慮原因為手術前患側腎功能下降,健側腎分擔了大部分的腎臟功能,隨著術后患側腎功能的提高,減輕了健側腎的負擔,其濾過分數(shù)也隨之下降。在本次研究中,還比較了術前泌尿系感染對腎臟形態(tài)恢復的影響,結果顯示,泌尿系感染對腎臟實質厚度的恢復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對腎實質平均面積的影響顯著,說明感染會影響腎臟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先天性腎積水手術治療遠期療效比較滿意,術后腎臟形態(tài)及功能均有所恢復,腎實質厚度較正常腎臟薄,但是腎實質面積可以恢復到與正常腎臟相當?shù)乃?。年齡小、隨訪時間長、術前無泌尿系感染等患兒術后恢復情況越好。
[參考文獻]
[1] 蘭志勇. 先天性腎積水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7): 20-21,24.
[2] 王文杰,趙文英,王彩紅,等. 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患兒PGP9.5表達的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 42(9): 1049-1050.
[3] 彭潛龍,趙夭望,劉小青,等. 小兒先天性腎積水患兒血清中CysC、β2-MG、α1-MG表達及意義[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3,30(7): 1299-1301.
[4] 張謙,汪偉,孫忠源,等. 先天性腎積水患兒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水平及臨床意義[J]. 臨床兒科雜志,2013, 31(6):505-507.
[5] 劉紅,馬洪. 先天性腎積水腎臟纖維化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3,12(3): 240-242.
[6] 高海珠,梁愛榮. B超觀察胎兒非對稱性腎積水預測單側先天性輸尿管狹窄的研究[J]. 中外醫(yī)療,2010,30(27):1-2.
[7] 連學剛,周云. 手術治療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型腎積水的預后及療效[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 25(23):1793-1795.
[8] 宋淑敏,劉銘. 小兒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梗阻所致腎積水的診斷和治療[J]. 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33(3):276-279.
[9] Nguyen HT,Herndon CD,Cooper C,et al. The society for fetal ur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te- natal hydronephrosis[J]. J Pediatr Urol, 2010,6(3):212-231.
[10] Tihy F,Lemieux X,Lemyre E. Complex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and recombinant balanced translocation in another and a daughter with the same phenotypic abnormalities[J]. Am J Med Genet A,2005,135(3):317-319.
(收稿日期:2014-05-08)endprint
所有患兒均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無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美蘭通暢實驗顯示吻合口通暢后,拔出腎盂造瘺管,復查尿常規(guī)無異常后出院。
2.2隨訪結果
2.2.1患兒隨訪時一般情況 對患兒身高體重進行測量,所有患兒均在同年齡組身高體重平均值上下1個標準差范圍內。學歷:學齡前兒童2例,小學7例,初中14例,高中8例,大學5例。除2例學齡前兒童外,其余患兒均對手術情況有所了解,并無心理負擔,無社會交往障礙。所有患兒隨訪無不適,尿常規(guī)結果無異常。
2.2.2術后腎臟形態(tài)恢復情況 隨訪時患兒患側腎腎實質平均厚度以及腎實質平均面積較術前顯著增加(P<0.01)。隨訪時患側腎腎實質平均厚度低于健側腎(P<0.01),而患側和健側腎實質平均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小兒先天性腎積水是小兒外科常見的腎畸形,常見的病因有腎盂連接處狹窄、腎盂連接處瓣膜、迷走血管壓迫、高位輸尿管扭曲或者折疊等,大約85%為腎盂連接處狹窄導致。本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為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導致。導致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的原因主要有腎盂連接處發(fā)育異常、肌細胞發(fā)生改變、發(fā)生炎癥反應、神經發(fā)育缺陷等[2-5]。連接處狹窄導致尿液排出受阻,從而導致腎盂、腎盞、集合管、腎小管發(fā)生擴張,過高的壓力導致腎間質水腫,局部發(fā)生炎癥細胞浸潤,進一步發(fā)展導致間質纖維化、腎萎縮。研究顯示,大多泌尿道梗阻導致的腎功能下降在梗阻接觸后,腎功能會有不同程度恢復。在腎積水病因診斷方面B超、利尿腎圖、靜脈尿路造影等會出現(xiàn)假陽性或者假陰性[6]。而腎盂壓力流雖然能夠較準確診斷輸尿管梗阻,但是其在操作過程中需要腎盂穿刺或者造瘺,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因此限制了其在診斷中的應用。目前靜脈尿路造影后行CT檢查是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診斷中常用的方法,CT具有分辨力高、圖像清晰、臟器無重疊等優(yōu)點,從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單純造影或者B超診斷中的不明確等情況。
目前治療先天性腎積水的主要方法使手術切除病變,盡量切除擴大的腎盂,重建腎盂連接處,離斷式腎盂輸尿管成形術能夠徹底切除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臨床上是首選的治療方法[7,8]。但是在臨床上,重度腎積水是否切除患側腎仍然存在爭議。有學者主張根據腎動態(tài)現(xiàn)象來測量腎功能,決定是否保留患腎,有學者主張術前彩超測量腎臟厚度或者術中放出積液后測量腎臟厚度以決定是否保留患側腎[9]。有研究認為,腎積水嚴重,合并感染,腎實質厚度<2mm、面積超過50%者,腎功能<10%者,應考慮切除患側腎[10]。也有學者研究結果顯示,腎實質厚度<2 mm者無腎小球和腎小管結構,應切除患腎,而厚度≥2 mm者,腎小球存在,并且腎小球結構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者,應該保留患側腎。在本次研究中,術前患者腎功能均在30%以上,而腎臟厚度也在2 mm以上,因此采取了保留患腎的手術方法。但Bassiouny對10例腎實質厚度極薄,腎功能<10%的患兒進行了保留患側腎的手術,結果顯示患兒腎功能均有顯著恢復。有學者認為,對于大多數(shù)的泌尿系梗阻導致的腎功能下降或者喪失,當梗阻解除后,腎功能可以顯著恢復,也有少數(shù)患者梗阻解除后腎功能也不能恢復。
手術解除尿路梗阻后,腎實質受到的壓迫解除,因此有利于腎實質形態(tài)和功能的恢復。本研究主要通過隨訪腎實質厚度以及平均面積評價解除梗阻后患側腎形態(tài)上的恢復情況。腎實質厚度在術后隨訪時顯著增加,腎實質平均面積較手術前也顯著增加,也證實解除梗阻后有利于腎臟形態(tài)的恢復。而隨訪時對比患側腎和健側腎的形態(tài),患側腎的腎實質厚度沒有恢復到健側腎相似的程度,但是患側腎的平均面積恢復到了與健側腎相似的程度。這說明,解除梗阻后,患側腎的平均面積更容易恢復。有研究顯示,中度腎積水手術患者術后半年到3年,腎臟形態(tài)及功能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重度腎積水的患者絕大多數(shù)不能完全恢復,腎實質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皺縮,腎盂和腎臟仍然會有擴張情況。有研究顯示,術后腎功能的恢復情況與腎形態(tài)的恢復、隨訪時間以及手術時年齡等均具有一定的關系。在本次研究中,患兒隨訪時患側腎的腎功能有顯著的提高,但是仍然低于健側腎。健側腎在隨訪時腎濾過分數(shù)較術前有所下降,考慮原因為手術前患側腎功能下降,健側腎分擔了大部分的腎臟功能,隨著術后患側腎功能的提高,減輕了健側腎的負擔,其濾過分數(shù)也隨之下降。在本次研究中,還比較了術前泌尿系感染對腎臟形態(tài)恢復的影響,結果顯示,泌尿系感染對腎臟實質厚度的恢復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對腎實質平均面積的影響顯著,說明感染會影響腎臟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先天性腎積水手術治療遠期療效比較滿意,術后腎臟形態(tài)及功能均有所恢復,腎實質厚度較正常腎臟薄,但是腎實質面積可以恢復到與正常腎臟相當?shù)乃?。年齡小、隨訪時間長、術前無泌尿系感染等患兒術后恢復情況越好。
[參考文獻]
[1] 蘭志勇. 先天性腎積水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7): 20-21,24.
[2] 王文杰,趙文英,王彩紅,等. 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患兒PGP9.5表達的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 42(9): 1049-1050.
[3] 彭潛龍,趙夭望,劉小青,等. 小兒先天性腎積水患兒血清中CysC、β2-MG、α1-MG表達及意義[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3,30(7): 1299-1301.
[4] 張謙,汪偉,孫忠源,等. 先天性腎積水患兒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水平及臨床意義[J]. 臨床兒科雜志,2013, 31(6):505-507.
[5] 劉紅,馬洪. 先天性腎積水腎臟纖維化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3,12(3): 240-242.
[6] 高海珠,梁愛榮. B超觀察胎兒非對稱性腎積水預測單側先天性輸尿管狹窄的研究[J]. 中外醫(yī)療,2010,30(27):1-2.
[7] 連學剛,周云. 手術治療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型腎積水的預后及療效[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 25(23):1793-1795.
[8] 宋淑敏,劉銘. 小兒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梗阻所致腎積水的診斷和治療[J]. 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33(3):276-279.
[9] Nguyen HT,Herndon CD,Cooper C,et al. The society for fetal ur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te- natal hydronephrosis[J]. J Pediatr Urol, 2010,6(3):212-231.
[10] Tihy F,Lemieux X,Lemyre E. Complex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and recombinant balanced translocation in another and a daughter with the same phenotypic abnormalities[J]. Am J Med Genet A,2005,135(3):317-319.
(收稿日期:2014-05-08)endprint
所有患兒均手術順利,術后恢復良好,無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美蘭通暢實驗顯示吻合口通暢后,拔出腎盂造瘺管,復查尿常規(guī)無異常后出院。
2.2隨訪結果
2.2.1患兒隨訪時一般情況 對患兒身高體重進行測量,所有患兒均在同年齡組身高體重平均值上下1個標準差范圍內。學歷:學齡前兒童2例,小學7例,初中14例,高中8例,大學5例。除2例學齡前兒童外,其余患兒均對手術情況有所了解,并無心理負擔,無社會交往障礙。所有患兒隨訪無不適,尿常規(guī)結果無異常。
2.2.2術后腎臟形態(tài)恢復情況 隨訪時患兒患側腎腎實質平均厚度以及腎實質平均面積較術前顯著增加(P<0.01)。隨訪時患側腎腎實質平均厚度低于健側腎(P<0.01),而患側和健側腎實質平均面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小兒先天性腎積水是小兒外科常見的腎畸形,常見的病因有腎盂連接處狹窄、腎盂連接處瓣膜、迷走血管壓迫、高位輸尿管扭曲或者折疊等,大約85%為腎盂連接處狹窄導致。本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為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導致。導致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的原因主要有腎盂連接處發(fā)育異常、肌細胞發(fā)生改變、發(fā)生炎癥反應、神經發(fā)育缺陷等[2-5]。連接處狹窄導致尿液排出受阻,從而導致腎盂、腎盞、集合管、腎小管發(fā)生擴張,過高的壓力導致腎間質水腫,局部發(fā)生炎癥細胞浸潤,進一步發(fā)展導致間質纖維化、腎萎縮。研究顯示,大多泌尿道梗阻導致的腎功能下降在梗阻接觸后,腎功能會有不同程度恢復。在腎積水病因診斷方面B超、利尿腎圖、靜脈尿路造影等會出現(xiàn)假陽性或者假陰性[6]。而腎盂壓力流雖然能夠較準確診斷輸尿管梗阻,但是其在操作過程中需要腎盂穿刺或者造瘺,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因此限制了其在診斷中的應用。目前靜脈尿路造影后行CT檢查是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診斷中常用的方法,CT具有分辨力高、圖像清晰、臟器無重疊等優(yōu)點,從較大程度上解決了單純造影或者B超診斷中的不明確等情況。
目前治療先天性腎積水的主要方法使手術切除病變,盡量切除擴大的腎盂,重建腎盂連接處,離斷式腎盂輸尿管成形術能夠徹底切除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臨床上是首選的治療方法[7,8]。但是在臨床上,重度腎積水是否切除患側腎仍然存在爭議。有學者主張根據腎動態(tài)現(xiàn)象來測量腎功能,決定是否保留患腎,有學者主張術前彩超測量腎臟厚度或者術中放出積液后測量腎臟厚度以決定是否保留患側腎[9]。有研究認為,腎積水嚴重,合并感染,腎實質厚度<2mm、面積超過50%者,腎功能<10%者,應考慮切除患側腎[10]。也有學者研究結果顯示,腎實質厚度<2 mm者無腎小球和腎小管結構,應切除患腎,而厚度≥2 mm者,腎小球存在,并且腎小球結構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者,應該保留患側腎。在本次研究中,術前患者腎功能均在30%以上,而腎臟厚度也在2 mm以上,因此采取了保留患腎的手術方法。但Bassiouny對10例腎實質厚度極薄,腎功能<10%的患兒進行了保留患側腎的手術,結果顯示患兒腎功能均有顯著恢復。有學者認為,對于大多數(shù)的泌尿系梗阻導致的腎功能下降或者喪失,當梗阻解除后,腎功能可以顯著恢復,也有少數(shù)患者梗阻解除后腎功能也不能恢復。
手術解除尿路梗阻后,腎實質受到的壓迫解除,因此有利于腎實質形態(tài)和功能的恢復。本研究主要通過隨訪腎實質厚度以及平均面積評價解除梗阻后患側腎形態(tài)上的恢復情況。腎實質厚度在術后隨訪時顯著增加,腎實質平均面積較手術前也顯著增加,也證實解除梗阻后有利于腎臟形態(tài)的恢復。而隨訪時對比患側腎和健側腎的形態(tài),患側腎的腎實質厚度沒有恢復到健側腎相似的程度,但是患側腎的平均面積恢復到了與健側腎相似的程度。這說明,解除梗阻后,患側腎的平均面積更容易恢復。有研究顯示,中度腎積水手術患者術后半年到3年,腎臟形態(tài)及功能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重度腎積水的患者絕大多數(shù)不能完全恢復,腎實質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皺縮,腎盂和腎臟仍然會有擴張情況。有研究顯示,術后腎功能的恢復情況與腎形態(tài)的恢復、隨訪時間以及手術時年齡等均具有一定的關系。在本次研究中,患兒隨訪時患側腎的腎功能有顯著的提高,但是仍然低于健側腎。健側腎在隨訪時腎濾過分數(shù)較術前有所下降,考慮原因為手術前患側腎功能下降,健側腎分擔了大部分的腎臟功能,隨著術后患側腎功能的提高,減輕了健側腎的負擔,其濾過分數(shù)也隨之下降。在本次研究中,還比較了術前泌尿系感染對腎臟形態(tài)恢復的影響,結果顯示,泌尿系感染對腎臟實質厚度的恢復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對腎實質平均面積的影響顯著,說明感染會影響腎臟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先天性腎積水手術治療遠期療效比較滿意,術后腎臟形態(tài)及功能均有所恢復,腎實質厚度較正常腎臟薄,但是腎實質面積可以恢復到與正常腎臟相當?shù)乃?。年齡小、隨訪時間長、術前無泌尿系感染等患兒術后恢復情況越好。
[參考文獻]
[1] 蘭志勇. 先天性腎積水的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7): 20-21,24.
[2] 王文杰,趙文英,王彩紅,等. 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患兒PGP9.5表達的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 42(9): 1049-1050.
[3] 彭潛龍,趙夭望,劉小青,等. 小兒先天性腎積水患兒血清中CysC、β2-MG、α1-MG表達及意義[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3,30(7): 1299-1301.
[4] 張謙,汪偉,孫忠源,等. 先天性腎積水患兒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水平及臨床意義[J]. 臨床兒科雜志,2013, 31(6):505-507.
[5] 劉紅,馬洪. 先天性腎積水腎臟纖維化機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3,12(3): 240-242.
[6] 高海珠,梁愛榮. B超觀察胎兒非對稱性腎積水預測單側先天性輸尿管狹窄的研究[J]. 中外醫(yī)療,2010,30(27):1-2.
[7] 連學剛,周云. 手術治療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型腎積水的預后及療效[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 25(23):1793-1795.
[8] 宋淑敏,劉銘. 小兒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梗阻所致腎積水的診斷和治療[J]. 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33(3):276-279.
[9] Nguyen HT,Herndon CD,Cooper C,et al. The society for fetal ur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te- natal hydronephrosis[J]. J Pediatr Urol, 2010,6(3):212-231.
[10] Tihy F,Lemieux X,Lemyre E. Complex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and recombinant balanced translocation in another and a daughter with the same phenotypic abnormalities[J]. Am J Med Genet A,2005,135(3):317-319.
(收稿日期:2014-05-08)endprint